高俅害死梁山众好汉是真的吗?施耐庵冤枉了他
很多朋友都非常想知道害死梁山众好汉是真的吗?在小说《传》中,高俅被作者施耐庵塑造成为一个出身于市井无赖的大奸臣,高俅在历史上是确有其人的。那么真实的高俅是怎样的一个人?下面双元制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其实,历史上真实的高俅并不像施耐庵所写的那样,出身于泼皮无赖。相反,高俅小有文采,书法也还不错,还会点刀法剑术,文武方面都还有点功底。否则的话,大文豪也不会看上他,将他招为自己的小吏。
根据学者清所著的《挥麈录》的记载,在元祐八年(1093年)九月,反对变法的死后,支持变法的哲宗亲政,反对变法的苏轼被外放为定州知州。
苏轼自知新党重新上台,自己前途未卜。因此,他在离京之际,将自己的小吏高俅托付给自己的同僚。
由此可见,苏轼对高俅还是很欣赏的。
苏轼先是把高俅举荐给。曾布是的弟弟,与苏轼有私交。但因为曾布府上已多,就没有接纳高俅。
此后,苏轼又把高俅推荐给了王晋卿。
王晋卿即驸马王诜,王晋卿夫人即宋英宗赵曙的女儿蜀国大长公主。
王晋卿与苏轼交情深厚,元丰年间,王晋卿还曾受苏轼牵连而贬官。
王晋卿收留了高俅。一次偶然的机会,高俅结识了端王。
王晋卿与端王赵佶(即后来的徽宗)交情不错。有次端王赵佶上朝忘记带篦子,用了王晋卿的篦子后非常喜欢。王晋卿因此差派高俅将同样的一把篦子送到端王府。
当时端王赵佶正在游玩蹴鞠。这踢蹴鞠可是高俅的强项。高俅技艺高超,端王赵佶喜欢得不得了。因此,就把高俅留在了端王府。
元符三年(1100年),二十五岁的哲宗病逝。因哲宗身后无子,在向的支持下,哲宗的十一弟端王赵佶即位,是为。
赵佶即位后,即对玩伴高俅大加栽培。因为高俅没有什么军功,徽宗就把他安排到边将刘仲武身边。
刘仲武的部队分别在崇宁三年平定赵怀德、大观二年招降羌王子臧征仆哥,高俅也跟着分了一杯羹,也算荣立了战功。因此,有了提拔的资本,很快升职为横班次高职位客省使。不久又升为步军副都指挥使,最终在政和七年,被徽宗任命为太尉,成为武阶官之首。
而曾经对高俅大加关照的刘仲武,在后来的战事中惨败,但因为有朝中的高俅庇护,他的仕途并未受丝毫影响。刘仲武死后,他的儿子刘錡又被高俅极力举荐为大将。
高俅身为太尉,却投徽宗所好,在军队训练上大搞花架子,视军训如游戏,只为博徽宗一笑。因此造成了军队军纪松弛、无一兵可用的局面。金军逼近时,宋军一触即溃,高俅是难逃干系的。
元年,金军渡河逼近京城,徽宗仓皇南逃至泗州。之后,与高俅领兵前往护驾。
但由于争宠与邀功,童贯与高俅发生矛盾。童贯等人继续随徽宗南逃,而高俅却被留在了泗州,后来又回到了开封。
不过,这次高俅虽然落败童贯,却也因祸得福。钦宗后来将随徽宗南逃的童贯等人处死,而高俅因为被童贯等人排挤,而逃过一劫。
1126年,高俅病逝于开封,得以善终。
高俅作为军事高官,尸位素餐,战备松弛,对宋军的惨败肯定负有责任。但至于《水浒传》中所描述的如逼走王进、逼死之妻、陷害林冲、害死梁山众好汉等斑斑劣迹,确属子虚乌有,冤枉了高俅。
另外,据《挥麈录》记载,在徽宗年间,对苏轼一直大加打压,其文集都被数度封禁,昔日同僚都对苏轼子弟避之不及。而当时的高俅位高权重,却始终没有忘记苏轼的知遇之恩,对苏轼后人都非常厚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