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作为十八里诸侯的倡导者 曹操的责任到底是
对和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双元制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十八路诸侯联合讨伐董卓的时候,曹操担负着什么样的责任?
末年,董卓率领大军进京,篡夺了朝廷政权。由于董卓胡作非为,引起了天下的动荡。东汉地方的掌权者以讨伐董卓为名,组成联军攻打京师。在《演义》中,曹操是组织联军的倡导者,他发布矫诏,号召诸侯起兵。那么,实际情况真是如此吗?
一、联军的组成真相。
其实十八路诸侯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编写的,为了提高的身份地位,他把刘备也写成了一路诸侯。为了自圆其说,作者把写成一路诸侯,作为刘备的接引人。然后借之口说刘备成为诸侯的原因,是重视刘备的汉家宗室的出身。
其实,在历史上虽然有讨董联军的存在,却并没有十八路诸侯之说。在历史上记载,真正的讨董联军是由十路人马组成的。他们分别是后将军、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
在这些人中,既没有刘关张的身影,也没有曹操的踪迹。曹操虽然也参加了这支联军,但并没有位列诸侯,只是担任了奋武将军的职务。不过曹操自己拥有一支私人的武装,能够独立进行军事行动,还是有很大的行动自由的。
这支联军虽然声势浩大,但是却如同一盘散沙。大家互相没有同属关系,只是在名义上推举了袁绍为盟主。推举袁绍为盟主的原因,主要是想要利用他“四世三公”的家族影响,利用家族门生故吏遍布天下的势力。但是袁绍本身实力不强,没有压制其他诸侯的能力。
在这些诸侯中,袁绍的弟弟袁术就不听从他的指挥。袁术依仗自己嫡子的身份,看不起庶出的袁绍。而冀州牧韩馥惧怕袁绍的崛起,在起兵前就百般阻挠袁绍的行动。由此可见,整个联军指挥失灵,诸侯之间相互尔虞我诈,严重影响了联军的军事行动。
二、曹操在联军中的地位。
曹操在联军中的地位十分超然,虽然他的身份地位比不上这些诸侯,但是他却是整个联军的主心骨。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首先是曹操的家世。曹操出身官宦家庭,他的父亲在东汉官至太尉。由于有了家族势力的帮助,曹操得以进入军界,成为掌握的校尉。
在镇压东汉末年的战乱时,曹操凭借他的军事能力,进一步扩大了对他的影响。由于他的军功,使得他在东汉的政坛有了一席之地。曹操也成为各方势力拉拢的对象,联军的诸侯们自然也希望能够利用和个人的影响力,对他十分重视。
其次,曹操拥有过人的军事才能。在当时,曹操的能力已经为世人瞩目。他在得到“之能臣,乱世之枭雄”的评价后,开始在各个方面开始发挥自己的才能。在政治上、军事上的经历,使得很多人对曹操。很多大事,都有人向曹操征求意见,并且拉拢他参加。
连董卓也不例外,他委任曹操为骁骑校尉,并且想要与他共计大事。曹操拒绝了董卓的任命,逃回家乡。在半路上被抓后,有认识曹操的人,居然把他给放走了。理由居然是天下动乱,正是需要曹操这样的人拯救。由此可见曹操的能力,已经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联军作战自然也缺少不了曹操的运筹帷幄。
第三,曹操是讨董联军的倡导者。在讨董联军中,虽然没有曹操的名字,但是我们看联军兴起的时间,就可以看出曹操在这个事件中的作用。曹操在逃回家乡后,就散尽家财,招兵买马,起兵反抗董卓的统治。
曹操起兵的时间是在中平六年冬十二月。而讨董联军的诸侯起兵则是在第二年的初平元年春正月。曹操起兵比那些诸侯早了近一个月。这说明了说明呢?这说明当时各地对董卓的倒行逆施都深恶痛绝,但是谁也不敢做出头鸟,第一个起兵反抗董卓。
正是曹操的起兵,在当时的形势上添了一把火,反抗董卓的形势成为了燎原之势。那些的诸侯,见到如此有利的形势,才决定起兵讨董。可以说,曹操是这场讨董战争的发起者当之无愧。
第四,曹操与袁绍的影响力。曹操与袁绍是关系亲密的发小,在历史上记载,他们从小行为不端,经常一起去做出格的事情。正是有了这种感情,使得当时的袁绍对曹操十分信任。原本就对控制联军力不从心的袁绍,自然更加倚重曹操的能力。
甚至在讨董战争来到尾声的时候,袁绍还对曹操百般拉拢。他先是用得到的玉玺暗示曹操,显示自己有天命。后来又与曹操讨论夺取天下的方略,想要压服曹操。曹操对袁绍的拉拢软硬兼施,显示了自己的立场。从这些迹象可以看出,两人在当时的关系还是十分融洽的,袁绍对曹操的意见还是十分重视的。
三、曹操在战争中的作用。
正是由于曹操在联军中的超然地位,使得他成为联军实际上的指挥者。他为联军出谋划策,使得联军在战争初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大大震慑了董卓。董卓在联军凌厉的攻势下,被迫率领大军撤往长安。
当战争到了收尾阶段,联军的诸侯们却起了二心。以袁绍为首的诸侯们,开始为以后做准备。他们不愿意再追击董卓,使得曹操十分气愤。曹操在劝说大家无果后,亲自率领自己的部下追击,结果在荥阳被董卓的伏兵打败。
其实董卓撤往长安是有两手准备的,那就是如果联军势大,无法战胜的话就撤军不战。如果能够抓住联军的破绽,那么就杀个回马枪,彻底击败联军。由于曹操和他的部下浴血奋战,使得董军遭受了惨重的损失,董军主动撤退,联军才逃过一劫。遭受惨败的曹操回到军营后,最后一次为联军谋划作战方案。他说:
“诸君听吾计,使勃海引河内之众临孟津,酸枣诸将守成皋,据敖仓,塞轘辕、太谷,全制其险;使袁将军率南阳之军军丹、析,入武关,以震三辅:皆高垒深壁,勿与战,益为疑兵,示天下形势,以顺诛逆,可立定也。今兵以义动,持疑而不进,失天下之望,窃为诸君耻之!”
惋惜作战方案再好,诸侯们都没有了继续进行战争的心思。于是联军就此解散,各个诸侯回到自己的领地,天下进入到了的战争时期。看清形势的曹操也被迫回到自己的家乡,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而奋斗了。
结语:
在东汉末年讨董战争的联军中,曹操担任奋武将军的职务。不过他在联军中的地位十分超然,并不亚于任何势力。这是因为他出身官宦家庭,自己拥有自己的武装,又是联军的倡导者,与盟主袁绍关系密切,这一切都使得他在联军中能够自行其是。
曹操在联军中主要是发挥自己的军事才能,为联军出谋划策,制订军事计划。在战争初期,联军屡战屡胜。不过到了战争晚期,诸侯们各怀鬼胎,不再听从曹操的调派。曹操在亲自追击董军失败后,最后为联军做出了行动方案,可是诸侯们并不采纳。随后联军解散,曹操也开始了自己的奋斗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