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一太上皇被俘,朝廷为何不赎人?

世界历史 2022-07-27 07:34www.worldometers.cn世界历史故事

  一太上皇被俘,朝廷为何不赎人?感兴趣的读者和双元制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公元1449年,瓦剌袭扰明朝北方边境,二十二岁的,正是意气风发之时,欲要大展拳脚。于是不顾群臣劝阻,执意效仿父亲宣宗和曾祖父太宗皇帝,。

  当年夏,朱祁镇立长子为皇太子,令郕王为监国,自己则亲率大军二十万,以及英国公张辅、邝埜等五十余名文臣武将,对外号称五十万大军,北出长城,迎击瓦剌。

  然而,明英宗眼高手低,胡乱指挥,导致明军兵败土木堡。此役,明朝二十万大军损失过半,余者溃散而逃。包括王佐、内阁曹鼎、英国公张辅等五十余名随驾勋贵大臣尽数战死,明英宗朱祁镇则被瓦剌人俘虏,史称。

  堂堂一朝天子,最终却沦为阶下囚,无疑是明朝历史上最大的耻辱。土木堡更成为了所有明朝人的伤心之地,数万明军和数十位明朝大臣的尸体,恐将这里变成了一个可怕的修罗场,尸山血海,一片狼藉。

  更为严重的是,明朝经此一败,京师将无险可守,无兵可用,社稷陷入倾覆之危机,大明王朝陷入一片哀嚎之中。当然了,对于一部分来说,这又未尝不是一个,大施拳脚的机会?比如,力排南迁之议,坚持固守京师,为大明王朝续命二百年。而他那句“社稷为重,君为轻”,更是为后人所称道。再比如郕王朱祁钰,一个本与皇位无缘的皇家庶子,却因皇帝被囚,太子年幼而登上皇位,圆了自己一个皇帝梦。

  再还有杨善,不花朝廷一分钱,没费朝廷一兵一卒,只凭自己一张巧嘴和随机应变的本身,便从瓦剌也先手中,赎回了已经是太上皇的明英宗朱祁镇。

  杨善这个人,在明朝官场中算是一朵奇葩。他出身极低,一无学历,二没背景。众所周知,明朝是一个极其注重学历的时代,有着“身非,不能入阁”规矩,然而杨善只是一名,连都不如。如此出身,却最终官至,头顶免死金牌,号为柱国,几乎是位极人臣,也算得上是一部职场奋斗的励志传奇了。

  史书记载:“善负才辨,以巧取功名”。正所谓英雄不问出处,杨善虽然出身很低,但是能力却不差,尤其是嘴上功夫。

  杨善入仕较早,17岁便随燕王起兵,参与,并因功入仕,担任鸿胪寺序班。虽然这只是一个从九品的小官,但却能经常出现在朱棣的视野中。正好杨善外形还不错,讲话声音也很洪亮,朱棣每每撞见,都得多看两眼。

  永乐元年,改鸿胪寺序班。善伟风仪,音吐洪亮,工进止。每朝谒引进奏时,上目属之。

  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杨善正是凭着自己“脸熟”的优势,屡获升迁。从一个从九品的普通公务员,一直爬到了正三品礼部左侍郎的位置,而且还监管鸿胪寺。虽说杨善是花了三十多年的时间,才爬到这么高的一个位置,但结合他的秀才出身,你就知道这该是多么的不容易。这就相当于一个大学里面最底层的实验助理,最终爬到了校长的位置。如果他自身没两把刷子,是很难做到的。

  当然了,之前的宦海生涯相对比较平淡,关于杨善的历载并不多,所以我们也无法得知杨善的一个具体的奋斗过程。真正让杨善为人所熟知,并且名留青史的事件,还是杨善接回明英宗,其表现不可谓不出彩。

  之后,瓦剌与明朝罢兵言和,欲有送还太上皇明英宗的意思。当然,瓦剌人不是白送,明英宗之于也先,本身就是“奇货可居”。即便他此时已经是太上皇,使得也先要挟明朝的美梦泡汤;但好歹是朱明皇室血脉,换点儿钱财也是应该。

  但问题是,这边的宗本身就不愿接哥哥回来,毕竟那样会威胁他的皇位。如果不是于谦等一众大臣强烈要求,再加上“天位已定”这样的承诺安抚,朱祁钰估计都不会答应派人去接明英宗。

  即便后来无奈派出李实和罗绮出使瓦剌,朱祁钰依旧留了一个心眼儿。他在国书中只提议和之事,所给财物也仅限于对脱脱不花和也先的赏赐,其他关于太上皇的事情,他一概不提。所以,迎回太上皇一事,基本上就泡汤了。

  明代宗虽然心中暗喜,但又得表现出自己重情重义的形象。所以又派了杨善以右都御史的身份,与工部侍郎赵荣再度出使瓦剌。表面上说的是迎回太上皇明英宗,但谁都清楚,这不过是表面上说说而已,明代宗在又一次故技重施,对于这个所谓的大明使团,朝廷一没有支取钱财,二没有提供货物,杨善手里只有馈赠给也先的一些金银岁币。甚至于国书中都没有提到迎回太上皇一事。

  时也先欲还上皇,而敕书无奉迎语,自赍赐也先外,善等无他赐。

  杨善作为官场老油条,对于明代宗的小算盘自然是清楚得很。如果是别的事,他也乐得配合明代宗,把戏演得漂漂亮亮。但这次却不行,或许是因为一片忠心,又或许是因为出于愧疚,杨善是真心想要救出明英宗。

  当初英宗北伐,杨善也以礼部左侍郎的身份随行,不过杨善运气比较好,土木堡之变中,他随溃军逃出生天,幸免于难。回到京城后,杨善因为参加保卫京城有功,加上因为土木堡之变,明朝官员系统出现大量空缺,杨善便被调到了都察院,被任命为右都御史。

  作为当初土木堡事变的亲历者,杨善丢下明英宗,逃回京城。虽说责任不在于他,但对于臣子来讲,多少有些过意不去。所以杨善并没有顺从明代宗的意思,只想着去走走过场。他变卖家产,筹集了不少财物,以期此行能够带回英宗。

  然而,想要赎回英宗谈何容易?仅仅杨善这点家产,根本无法满足瓦剌人。除去路费和随行打点,他根本就拿不出钱来赎英宗。面对草原上的一代枭雄也先,杨善没有丰厚的礼物,也拿不出体面的国书,他只剩下一张嘴。

  也先久经沙场,不怒自威,他并没有将这个老头放在眼里,上来便开始发飙。他质问杨善,为什么你们要削我马价,卖给我们劣等布匹、扣留瓦剌使者,降低封赏?

  也先曰:“奈何削我马价,予帛多剪裂,前后使人往多不归,又减岁赐?”

  好一招先发制人,也先用一连串的责难,将自己立于道义制高点,。再加上这又是他的主场,声势不由得又高了几分。

  不过,这在杨善面前,都只是些小儿科。对于也先的责难,杨善丝毫不慌,一一给出回应。首先我们没有故意削减马价,只是这些年马的价格涨得太快,咱们买不起,但是又不想中断贸易伤害也先的利益,只能适当降低一点价格,属于迫不得已。关键是总体来讲,马价还是比以前高的,你也先并不吃亏。

  至于布匹的质量问题,实非朝廷意愿。这就好比你瓦剌人送来的马,也有质量不好的,我们也从不认为是也先的意思。当然,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已经严加审查。

  还有扣留使者一事儿,主要原因在于你们的使团规模太庞大的,每次都是三四千人,其中难免会有人。他们犯事之后,因为害怕公证严明的也先太师责罚,自己便逃亡了,朝廷并没有扣留他们。至于封赏降低,那也是不存在的,因为每个人的赏赐都是核实之后发放的。之所以降低了,是因为这里面存在一些虚报的人数。

  善曰:“非削也,太师马岁增,价难继而不忍拒,故微损之。太师自度,价比前孰多也?帛剪裂者,通事为之,事露,诛矣。即太师贡马有劣弱,貂或敝,亦岂太师意耶?且使者多至三四千人,有为盗或犯他法,归恐得罪,故自亡耳,留若奚为?贡使受宴赐,上名或浮其人数,朝廷核实而予之。所减乃虚数,有其人者,固不减也。”

  总而言之一句话,我们明朝没有亏待过瓦剌。杨善在指出瓦剌责任的时候,也给足了也先面子,也先也不好再发飙,只能一个劲说好。杨善见到也先势头减弱,便趁热打铁,提出迎回太上皇的想法。

  送回明英宗本身也是也先的意思,但他不想白送,总觉得你明朝得交点赎金什么的才行。于是也先便称明代宗的国书上,没有提到这件事儿。这话没毛病,你都没说要接人走,我凭什么把人给你?

  杨善自然也清楚,所以早有准备。他说国书上之所以不写,乃是为了成全你也先啊。如果国书上写了要接回太上皇,那不就成了你也先奉命行事了吗?如今要是你也先主动送还太上皇,那无疑会得到明朝的感激,天下人都会称赞你也先仁义。

  这么一通彩虹屁堆过去,也先都有些飘了。不过也先底下还是有明白人,明英宗是他们好不容易绑来的,不交赎金他们不是白干了?于是便有人直接向杨善摊牌,质问他为啥不带钱。

  杨善还是老办法,擒贼先擒王,只要把也先哄好了,什么事情都解决了。于是他答道:如果拿钱交换,不就显得也先太师是个贪财的人吗?所以我们是故意不带钱来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成全也先太师的仁义。而太师的不贪财货,必将名留青史,为后世传颂。

  听得杨善这一顿夸,也先笑得都快合不拢嘴了,赶忙就张罗着送明英宗回去。

  其平章昂克问善:“何不以重宝来购?”善曰:“若赍货来,人谓太师图利。今不尔,乃见太师仁义,为好男子,垂史策,颂杨万世。”也先笑称善。

  就这样,杨善没有借助朝廷的任何帮助,便将太上皇朱祁镇给平安的带了回来。对于这个结果,明代宗虽然很生气,却也无可奈何,只能接受现实。不过,明代宗也没有给杨善太多的封赏,只是口头表扬了一下。不得不说明代宗这里做的有些太小气了,即便杨善忤逆了他的意思,但迎回太上皇毕竟是大功,理应封赏。

  当然了,明英宗还是记得他的恩情,后,厚待杨善,为其加官进爵,这也不枉杨善冒险救他。

Copyright © 2016-2025 www.worldometers.cn 全球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全球化,全球疫情,全球股市,全球新闻网,全球地图,全球通史,经济全球化,全球变暖,全球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