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举之战楚国差点被灭,秦国为何出手相救?

世界历史 2022-07-27 07:34www.worldometers.cn世界历史故事

  差点被灭,秦国为何出手相救?双元制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秦国和楚国是什么关系,前者为何要出兵相救呢?答案便是秦楚两国在春秋时期的联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至于秦楚两国是何时开始联姻的,我们不妨先来回顾一段历史。

  春秋中期有场非常著名的“”,此战楚国惨败于秦晋联军,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楚国再也没有北上与争霸,得以顺利称霸诸侯。而虽然因“”而与晋国维持着友好关系,却也无法掩盖两国彼此暗中的激烈争夺。

  晋文公去世后,秦穆公便地想要东出与中原诸侯争霸,甚至不惜趁晋文公新丧而偷袭为。于是在公元前627年,秦晋两国大军在“崤山”这个地方展开恶战,遇到晋国袭击而,历史上称之为“崤之战”。自此,秦穆公更加仇视晋国,秦晋之好也变成了世仇之国。

  此时南方的楚国也一直在寻找机会意图称霸诸侯,晋国由此成为楚、秦发展道路上的共同障碍,但楚、秦中的任何一方单独对付晋国又都比较困难,所以秦穆公便产生了与楚国联姻以结成联盟的想法。

  很快,秦穆公便释放了公元前635年秦楚“鄀之战”被俘的楚国大司马,并以此为契机,双方最终结盟。同时为了巩固盟约,秦穆公还用联姻的办法来强化双方关系,以至于后来的、、都娶秦女为夫人,使得秦国和楚国成了相对固定的一个盟友。

  这样的联盟当然也会体现在了军事上,比如说在对晋国的战争中,秦楚组成的联军就曾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左传·襄公九年》:“使士雅乞师于楚,将以伐晋,楚子许之。秋,秦、楚伐晋。楚子师于武城以为秦援。秦人侵晋,晋饥弗能报也。”

  《左传·襄公十一年》:“楚子囊乞旅于秦,秦右大夫詹帅师从楚子,将以伐郑……秦庶长鲍、庶长武帅师伐晋……鲍先入晋地,士鲂御之,少秦师而弗设备。壬午,武济自辅氏,与鲍交伐晋师。己丑,秦、晋战于栎,晋师败绩。”

  《左传·襄公十二年》:“楚子囊、秦庶长无地伐宋,师于扬梁,以报晋之取郑也。”

  另外,除了对晋国作战,秦楚同盟还有对别的诸侯国出兵的记载,比如说还一起灭掉了:

  《左传·文公十六年》:“楚大饥,戎伐其西南,至于阜山,师于大林。又伐其东南,至于阳丘,以侵訾枝。庸人帅群蛮以叛楚。麇人率百濮聚于选,将伐楚。庸人曰:「楚不足与战矣。」遂不设备。楚子乘馹,会师于临品,分为二队,子越自石溪,子贝自仞,以伐庸。秦人、巴人从楚师,群蛮从楚子盟。遂灭庸。”

  当然,还有我们文章开头提到吴楚柏举之战,楚国借到秦国的援军顺利击退了。春秋后期,楚国的王权时时受到来自臣子的威胁,因而引发了一系列的内部纷争,比如说、楚平王都是自立为王,而且不但自身残暴异常,其手下无德无才的小人又妒忌贤能,以至于国内有能力的人不是被杀,就是被排挤出国,最著名的案例应该就是了。楚国国内由此矛盾重重,国力被严重削弱,而此时吴国则在晋国的扶持下得以崛起,并逐渐成为为楚国挥之不去的梦魇。

  公元前506年吴楚爆发了著名的“柏举之战”,吴王、、伍子胥等人所率领的吴国军队借道蔡、唐两国,乘船沿淮水而上,五战五胜,直捣楚国郢都。放弃郢都逃往随国,楚国几乎就要亡国了,因为此时楚国如果仅凭自己的力量,根本就无法阻挡吴军的铁蹄。

  在此万分危急的关头,楚大夫往秦乞师。考虑到楚昭王乃是他外甥,楚国灭亡只会有利于晋国,所以最终决定出兵救楚,而得到秦国援军的楚国在后来的战役里大败吴军。

  吴军在楚地一败再败,国内又起了内讧,最终寸土未得,败退而归。虽然秦救楚的原因是多样的,但很明显楚昭王作为秦哀公的外甥,是秦国出兵的一个重要因素,可以说在这个生死存亡的紧要时刻,正是秦楚联姻挽救了楚国。

  其实秦楚联姻,除了有助于自身的发展以外,对当时的“国际形势”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双方联姻前,春秋的争霸战争主要发生在是晋楚之间,而联姻国则陷于两面作战的不利境地,从而极大地牵制了晋国的力量。到春秋后期,晋国只得扶植楚国东南方的吴国来消耗、削弱楚国,演变成了吴楚争霸,战场也由中原转移到江东地区。

  还好楚国最终倚杖秦楚联姻才免于灭国,并且还在国势日趋衰落的形势下,仍以春秋时代强国的身姿走进。当然,秦楚虽然联姻,但不代表双方之间就不存在矛盾,因为一旦强大的晋国衰落下去,楚国与秦国之间正面冲突就在所难免,而这的一幕也即将发生在以后战国时期的舞台上。

Copyright © 2016-2025 www.worldometers.cn 全球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全球化,全球疫情,全球股市,全球新闻网,全球地图,全球通史,经济全球化,全球变暖,全球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