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爆发后对赵国有何影响?为何还能成功

世界历史 2022-07-27 07:34www.worldometers.cn世界历史故事

  是秦国军队在的长平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今天双元制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长平之战中,前后共歼灭赵军45万人,从根本上削弱了当时关东六国中最为强劲的对手赵国,也给其他关东诸侯国以极大的震慑。在失去这45万精锐力量后,秦国想要消灭赵国,自然是易如反掌的事情了。但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在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结束后,赵国不仅没有迅速亡国,反而还能再次崛起。

  对于赵国来说,第一次崛起,自然就是灵王在位时,通过,赵国攻灭,并向北击败林胡、楼烦,扩底千余里。而在长平之战后,赵国则再度中兴,彼时,赵国先是反手差点消灭,然后攻打,夺取齐国的疆域,并在宜安之战等战役中挫败了秦国的进攻。那么,问题来了,长平之战后,为何赵国没有迅速亡国,反而还能再次崛起呢?

  一

  首先,秦国连年兴师动众,国力疲惫,是赵国没有在长平之战后迅速亡国,并能够再度崛起的重要原因。诚然,变法后的秦国,确实拥有傲视群雄的实力。但是,在位期间,秦军南征北战,逐渐接近崩溃了。长平之战前,率领秦军进行了、、等大战。而在长平之战中,赵军固,秦亦伤亡近20万,即双方伤亡超过60万。

  在长平之战后,白起不愿意率军攻打赵国都城邯郸,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因为他明白秦国需要休养生息,恢复国力。对此,他向秦昭襄王表示:“诸侯怨秦已久,今秦虽破赵军于长平,但伤亡者过半,国内空虚。”因此,在长平之战后的邯郸之战中,秦军全面包围了邯郸,却迟迟无法攻破这座城池。

  二

  在此基础上,正如白起所言,“诸侯怨秦已久”,所以魏国、楚国支援赵国,连韩国也趁机起兵,从秦国手中收复失地。秦昭襄王数十年的战果,转瞬之间就拱手相让了。所以,在笔者看来,赵国没有迅速亡国,固然是赵国上下,也离不开秦国国力空虚,将士疲惫这一有利条件。而赵国在之后的崛起,同样和秦国存在直接的关系。

  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公元前251年),在位五十六年的秦昭襄王嬴稷去世,子孝文王嗣位。但是,在位只有三天就突然去世了。紧接着嬴继位。在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后,交替频繁,显然导致秦国内部动荡不安。因此,对于秦庄襄王来说,首先要做的就是稳定秦国内部,并恢复国力。

  三

  在这一背景下,秦国在恢复实力,元气大伤的赵国也得到了喘息之机。十五年(公元前251年),燕国攻打赵国,结果率军反击,直接包围了燕国都城。一定程度上,这说明没有秦国的消耗和压力,赵国已经初步恢复实力了。公元前244年,在位时,派攻打燕国,夺取武遂和方城。公元前239年,魏国将邺地割让给赵国。并且,赵国还攻打齐国,夺取了齐国北部的疆域。

  由此,廉颇、李牧等的努力,赵国在整体实力上再度崛起,也即战国后期短暂中兴。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赵国之外,魏国、楚国的国力,也在发动之战前得到了恢复。比如楚国还消灭了,将疆域扩张到了今山东省一带。也即在秦国没有发动大规模战役的时候,获得喘息之机的山东六国,自然可以趁机恢复国力。

  四

  最后,其中,就再度崛起的赵国,还和楚国、魏国谋划合纵攻秦。对此,《资治通鉴·卷六》记载:“楚、赵、魏、韩、卫合从以伐秦,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取寿陵。至函谷,秦师出,五国之师皆败走。”不过,因为关东诸侯国,这一次合纵攻秦,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在此之后,秦王开始频繁对赵国用兵,力图尽快消灭这一老对手。秦王政十三年,公元前234年,秦国派将领桓齮率军攻打赵国的平阳和武城(一作武逐)。一年后,秦军又对赵国发动进攻。李牧率军在宜安、肥下与秦军交战,大败秦军,桓齮逃回秦国。

  公元前232年,秦国出动大军进攻赵国,结果又被李牧击退。所以,非常明显的是,李牧这位名将的及时补位,也是赵国能够在战国后期再次崛起的重要原因。公元前229年,之一的亲自率军进攻赵国,力图完成秦始皇交托的重任。对此,李牧本来已经挡住了王翦,但是,因为秦国实行反间计,李牧被冤杀。所以,王翦在公元前228年成功攻破赵国都城。

  综上,长平之战后,秦国到了强弩之末的阶段,未能一鼓作气,消灭赵国。加上秦国国力疲惫,君主交替,成为赵国恢复元气,并短暂中兴的有利条件。当然,赵国君主在长平之战后任用廉颇、李牧等将领,也是赵国得以再度崛起的重要原因。不过,这些只能是回光返照,依然无法阻挡赵国灭亡的趋势。

Copyright © 2016-2025 www.worldometers.cn 全球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全球化,全球疫情,全球股市,全球新闻网,全球地图,全球通史,经济全球化,全球变暖,全球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