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请名将吃饭却不给筷子,背后是何含义?
请吃饭却不给筷子,背后是何含义?感兴趣的读者和双元制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说起历史上著名的将领,不胜枚举。但要是提到的著名武将,是绝对绕不过去的一个人物,他的出名不仅仅是因为所做的功绩,更多的还是关于他的死因。
公元143年前的一天,在此大设佳宴,准备了香气扑鼻的牛肉,还有珍藏多年的老酒,打算在此宴请一位贵客。究竟是谁值得皇帝如此厚爱?他就是周亚夫。
在这场宴会里,歌舞升平,气氛祥和,但今日不同与往日之处是,年仅14岁的太子也在场。等到景帝开宴的指示下了之后,周亚夫这才发现,摆在自己面前的肉还是一大块,没有被切过,而且唯独自己没有筷子。
于是,他回头看了一眼负责酒席的官员,神色里透露出一丝不悦,并向他们索要筷子。这时,景帝却冷冷地笑着说道:“此不足君所为乎?”这句话当中自然流露出对他的不满。
而周亚夫听完以后,也不明所以,为何自己索要筷子竟然会招来皇帝的嘲讽,宴席上的太子看着这位老将,他也不明白父亲为何会这样做。
略有怨愤和惶恐的周亚夫,只好向皇帝行礼,并摘掉帽子,告罪后转身离开。此时的景帝更是,斥责道:“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
周亚夫身出名门,祖上也曾为朝廷效力,他精通阵法,深谙用兵之道,身上有其祖父的影子。公元前174时,他曾驻军细柳,也就是今天咸阳的西南边,奉命抵御匈奴。还曾亲自来视察,犒劳他。
他身穿戎装,并且以军中之礼参拜文帝,让他大为感动,出了辕门后,群臣都感到惊奇。文帝却说道:“嗟乎,此真将军也。”在临终时,他还叮嘱儿子,封周亚夫为车骑将军,假如天下到了时候,让他带兵作战。
为了消除诸侯王势力所带来的威胁,汉景帝采用了大臣的意见,着手削减封地,却引来了7个国家的共同犯乱,一时间天下大乱。
此时,周亚夫,凭借自己太尉的身份前去带兵平叛,胸有成竹的他先吸引力这股叛军的主力,自己则绕到了他们身后,将他们运粮的道路给遏制了下来。这样一来,七国自然不敌,周亚夫从而。
在平叛了这件大事后,景帝十分高兴,任命他做了宰相一职。而身为宰相的周亚夫统领百官,辅佐皇帝治理天下。由于久居军门,性格孤傲又有些直爽的他,又岂能不同君王发生意见上的冲突?
在朝廷,景帝的多条意见都和周亚夫起了分歧,总之,皇帝想做什么,周亚夫大多数都会驳斥。随着日子一长,君臣之间就有了隔阂,此时,周亚夫又告病不去上朝,而景帝却认为这是个好机会,打算罢免这个屡次顶撞自己的宰相。
但是他仍然对周亚夫不放心,害怕罢免后他会有异心,于是设下一个酒宴,打算试探他一下,谁承想性格直爽的周亚夫不明白皇帝的意思,彻底让皇帝对他起了杀心。
景帝原本是想让他知道,没有筷子就是表达他想吃肉没有自己是不行的,也就是间接地告诉他“我才是这个国家的天子,你的一切要受我节制”。但无奈周亚夫不懂这个意思,最终为自己惹来了杀身之祸。
当周亚夫儿子为他买了500套陪葬用的铠甲,景帝便借此发难,让人将他下狱。面对狱卒的审问,周亚夫始终一言不发,沉默以对。而狱卒们最后得出了“纵使在人间无反心,死后在地下也会谋反”依据,这让他,以绝食来抗争,最终吐血而亡。
面对他的死,曾经在《》里面评价道:“足己不学,守节不逊。”一个人无论何时都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身为太尉的他虽然擅长治理军队,却不懂得如何处理君臣之间的关系,最终也给自己带来了不好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