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刘贺的废立问题,杨敞为何前后态度不一?
,西汉时期丞相,他的另外两个身份大家可能更熟悉。第一层身份是当初抢夺身体一部分的后代,第二层身份则是的女婿。杨敞曾直接参与了影响西汉帝国走向的两次政变,但对于这两次政变他的选择截然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下面双元制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也许是受自己岳父司马迁(司马迁因进言忤逆受宫刑)的影响,杨敞为人谨言慎行,做事小心谨慎,凭借此杨敞受到的赏识,当了霍光的军司马。后因做事认真,他又先后担任了长史、搜粟都尉等官,公元前81年,杨敞升任大司农,在朝堂上也算是有一定话语权的重臣,此时是在汉昭帝时代,杨敞遇到了命运的第一次抉择。
汉昭帝——汉武帝幼子,继位时只有8岁,为此汉武帝临终前为他选择了四位辅政大臣,分别是霍光、、上官、。原本金日磾未去世时,霍光、金日磾、三人权力三分,保持微妙平衡,不过可惜的是金日磾辅佐朝政一年多便因病去世,霍光趁机掌握政府的最高权力,微妙平衡被打破,上官桀不满霍光专权开始联合其他势力推翻霍光。
公元前80年,上官桀联合鄂邑长公主、燕王刘旦秘密发动政变,准备杀掉霍光、废黜汉昭帝,谁知鄂邑长公主门下的稻田使者燕仓发现了他们的阴谋,向大司农杨敞告发,杨敞得知消息后,并没有上奏检举,只是装病卧床在家,其实就是两不相帮,因为杨敞也不知道谁能取得胜利,他此时的心态就是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结果霍光在此次政变中先发制人取得胜利,杨敞无功也无过。
杨敞第二次面临的抉择是在的废立问题上,此时的他已经高坐丞相之位。汉昭帝无子崩逝后,众臣选择了昌邑王刘贺来继承大统,谁知刘贺登基后行事乖张,霍光与众大臣商议决定废掉刘贺。杨敞作为丞相,百官代表,他的意见至关重要,霍光找人与他商量此事。杨敞本想采取第一次政变时的方式,不管不问,这时他的妻子,司马迁的女儿对他说:“此国大事,今大将军议已定,使九卿来报君侯。君侯不疾应,与大将军同心,犹与无决,先事诛矣。”其意就是事情已经很明了了,你必须做出选择,不然大祸临头。在妻子的敦促下杨敞同意霍光的意见。
之后刘贺被废,他又上书立汉武帝的曾孙为帝,在历史上他留下的两篇文章就是《奏废昌邑王》、《奏立皇曾孙》。
在历史的紧要关头,在两次影响汉帝国走向的关键时刻,以杨敞谨小慎微的性格第一次选择不能说他错,毕竟事态不明朗,第二次选择就有点小心过头了,还好他的妻子点醒了他,不然生死犹未可知,所以谨慎没错,但也不能所有事都谨慎,人生该冒险的还是要去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