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让制到底有哪些利弊?为何后来会被废除呢?

世界历史 2022-07-27 07:34www.worldometers.cn世界历史故事

  通常来说,是指在位君主生前将统治权让给他人,目的是让更贤能的人来统治国家。

  史上有先王禅让的传说,认为尧、舜、禹三代政权的交接,是通过推荐、考察和任用等程序和平实现的。通常,禅让将统治权让给异姓,这会导致朝代的更替,称为“外禅”;让位给自己的同姓血亲,让位者通常称“太上皇”,不导致朝代更替,称为“内禅”。禅让的做法,可看作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

  最早的禅让是由尧帝传给舜帝,尧开创了禅让的先河。《史记》上讲,尧帝在“四岳”(各部落首领)会上说:“朕在位七十年了,你能稳定政权,你来接班吧?”四岳回答:“我们德不行,还不适合当首领。”尧又说:“那就发扬你们的光明,推举埋没的人。”众首领推荐:“有矜(单身男子)在民间,曰虞舜。”于是尧帝将舜招来做女婿,“尧妻之二女。”经过三年的考察,尧对舜满意了,在祖庙里举办了庄严的禅让仪式,之后,“命舜摄行天子之政,以观天命。”舜在试用期间倒不负众望,在尧的支持下,处理了、讙兜、三苗、,“四辠(罪)天下咸服。”尧老了,对于儿子丹朱,“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尧崩后,举丧三年,舜礼让丹朱,自己躲到南河的南边去了,然众人不服,于是舜说“这是天意啊”,这才正式登上帝位,完成禅让的整个过程。舜帝就位后面临洪灾泛滥,鲧治水不力被斩,四岳推荐禹为司空治水,禹治水成功,丰功伟绩,天下,于是“帝舜荐禹于天,为嗣。”就是说举办了禅让仪式,确立了禹为继承人。帝舜崩后,三年丧毕,禹又礼让舜的儿子商均,自己躲到阳城去了,又是众人不服,禹只好出来就天子位。从尧、舜到禹的禅让,古书记载如此,可以看出从推选,考察、举办禅让仪式、举丧三年、形式上礼让先王的儿子,然后自己再正式就位的完整程序。

  仔细看看禅让的程序,就会发现漏洞百出,没有监督机制,要改变禅让制并不困难。禹帝上任后已是晚年了,儿子也有六十多岁。按惯例“帝禹立而举荐之,且授政焉”《史记》。皋陶是很能干的,众人也都没意见,不过皋陶的年纪比帝禹还要大,这哪象是选继承人啊,所以不久皋陶就了,没能禅让成功。“而后举益,任之政”《史记》。这里有个细节,就是帝禹对皋陶和都没有举办禅让仪式,没有“荐之于天”,这恐怕不是疏漏,于是埋下了改禅让制的伏笔。其次,帝禹将军政大权都交给儿子启,伯益看来没有实权,所以启的权威远高于伯益。这还不够,平时外出时,帝禹都带着儿子启同行,增加“曝光率”,以提高儿子的威望。到帝禹崩了之后,三年丧毕,伯益地礼让,“辟居箕山之阳”,没想到启多年大权在握,,已经集团化了,“古者禹死,将传天下于益,启之人因相与攻益而立启”《》。于是,启用武力夺得政权,他说:“吾君帝禹之子也。”天下是我的,我是儿子啊,天下当然归我了。从此,开始了王位由父子世代相传的“世袭”制,“天下为公”的原始社会被“天下为家”的奴隶社会所代替。

  当然,从禅让到武力“世袭”,启的朝初期很不稳定,所以他杀了伯益,又战胜了不服世袭的有扈族,逐步巩固了自己的帝位。

  其实,帝禹对于禅让,心里应该早已反对了,他千方百计想把王位传给儿子,但又要顾及名声。所以他就利用禅让制的漏洞,一是他的禅让活动没有举办神圣的仪式,也就是“未荐于天”,反正没人管,古人很敬祖宗和上天,对祖宗和上天的承诺不敢违背,禹的禅让没有举行仪式,在精神上为儿子启武力夺权铺平道路;二是《史记》上说:“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但这与事实不符,伯益始终对国事兢兢业业,曾经是禹治水时的主要助手;发明过一种凿井的新方法,被人称为“井神”;伯益还擅长畜牧和狩猎,教会人们用火烧的办法来驱赶林中的野兽,可以说伯益在那时久负盛名。之所以“天下未洽”,实际上是帝禹将行政大权预先都交给了启,人们去伯益那里根本就办不了事;其三是所谓“诸侯皆去益而朝启。”如果真是这样,有扈族起兵造反的理由为什么偏是:“以尧、舜举贤,禹独传子,故伐启”《淮》。在讨伐有扈族之前,启还杀气腾腾地说:“不用命,僇于社,予则帑僇女”《史记》,是说谁不听从命令,将在社神面前杀掉,我还要把他的家人收为奴婢。可见当时不服的。所以帝禹早就料到这种情况,一直由儿子把持军事大权,最终还是靠实力来决定输赢,禅让的政权终于如愿地由儿子抢回来。名声和大权两不误,禹的算盘可谓精到极致。

  当然,禅让制为所代替并非坏事,毕竟时代不同了。所以连也不得不说:“唐、虞禅,夏后、殷、周继,其义一也。”就是说、虞舜的禅让制和夏、商、周的世袭制都是顺从天意的行为,应予以肯定。

Copyright © 2016-2025 www.worldometers.cn 全球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全球化,全球疫情,全球股市,全球新闻网,全球地图,全球通史,经济全球化,全球变暖,全球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