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锦衣卫到底是什么样的组织 他们为何没有明
今天双元制小编为大家带来明清,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有锦衣卫这个特务机构,有没有锦衣卫这个组织,锦衣卫又是什么样的?
锦衣卫,明洪武十五年所置机构,其前身由“亲军都尉府”和“仪鸾司”改制合编而成。
根据《》的记载,锦衣卫的主要职能为“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监察等特务活动,除此以外,锦衣卫还担负着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等色彩浓郁的军事行动。
由于锦衣卫的首领都指挥使,系的贴身心腹武官,在皇帝的授意下执行着各种神秘特殊的任务,因此,锦衣卫独立于三司衙门之外,且只对皇帝一人负责。
正是由于这个组织位高权重,惹恼了锦衣卫,皇亲国戚都在劫难逃,因此,有明一代,锦衣卫的特务活动非常猖獗,锦衣卫有着皇帝做靠山,更是暗地里有恃无恐地大行敲诈勒索的罪恶勾当。
1644年,满清入关,明代的政治制度几乎都被清代统治者沿袭,锦衣卫也无一例外地被照搬了过去。
但在入关的第二年,锦衣卫很快被废除,改制成为了执掌皇家仪仗队的“銮仪卫”,取而代之的是帝颁布的“密折制”。
所谓的“密折制”就是皇帝赐予四品以上的官员,直接向皇帝递折奏事的权力。
会给每位四品以上的官员一把特制的盒子,官员们有任何捕风捉影的情况都可以写成密折锁在盒子里,然后越过上级直接呈报给皇帝,只有皇帝有权开盒子查阅。
这样一来,朝臣之间实现了相互监督,皇帝也不至于被奸人蒙蔽。
从顺治到,密折制始终是清代前期的督察制度,不过,伴随着康熙晚年九龙夺嫡的激烈竞争,表面与世无争的雍亲王,暗地里却招募武林高手、训练死士大搞情报侦查工作,以获得各派政治势力的第一手资料,这个组织后来就是清代历史上的“粘杆处”。
“粘杆处”与明代的锦衣卫职能大体相同,但由于它起底于雍亲王府的奴才,“粘杆处”不光负责情报刺探,还要要陪雍亲王胤禛粘蝉、捉蜻蜓、钓鱼。
据说胤禛还是皇子时,每逢盛夏酷暑的天气,喜静畏暑的胤禛便命门客家丁操杆捕蝉,“粘杆处”的叫法即是来源于此。
胤禛成功抢班夺位,登上了的皇帝宝座后,为了巩固地位、酬谢当年跟随自己打天下的“粘杆处”门客,皇帝继续视“粘杆处”为自己的心腹大加重用,但“粘杆处”的名称实在过于难听,于是,雍正帝就将其更名“尚虞备用处”。
相较于“尚虞备用处”拗口的叫法,“粘杆处”粗俗的称呼更容易被人记住,于是,“粘杆处”就成为了“尚虞备用处”的口语表述。
粘杆处的一把手叫“粘杆侍卫”,一般都由当年立下赫赫功绩的雍亲王府旧人来担任,其它的普通成员叫“粘杆拜唐”,无论是“粘杆侍卫”,还是“粘杆拜唐”,从名称上来看,就可知他们的职位级别并不高,而根据史料的记载,他们的薪水也较为低微。
值得一提的是,“粘杆处”虽然并非是一个富得流油的肥缺之地,但手中却握有监察百官和逮捕一切可疑之人的生杀大权。
且“粘杆处”乃皇帝心腹,谁要是得罪了“粘杆处”的人,只要“粘杆处”在皇帝身边随便打下小报告,保准他见不到第二天的太阳。
因此,无品无级的“粘杆处”表面上看来似乎是个“清水衙门”,但实际上他所拥有的权力足够堪比明代锦衣卫,文武大臣们只要时间到了“粘杆处”的人莫不是胆战心惊,“粘杆处”也凭借着他们的特权,走上了一条吃拿卡要的道路,灰色收入更是远远超过实际到手的工资。
尽管“粘杆处”权势熏天,但却并没有明代锦衣卫的嚣张,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此人心机深沉、行事老辣,见不惯底下人肆无忌惮的公开嚣张,更不会容忍“粘杆处”打着皇帝老子的招牌大行坑蒙拐骗、敲诈勒索的勾当。
“粘杆处”对于雍正帝来说,不过就是家里驯养的一条狗,充其量也只是以皇帝的名义,秘密干着铲除政治死敌和打击反对派的龌龊勾当。
因此,“粘杆处”的行事历来非常隐蔽。为了达到做事干净利索、不易被人察觉,“粘杆处”的总部设在雍亲王府。雍正皇帝为了起到的作用,将雍亲王府抬升为雍和宫,定为禁止一切人员接近的。
然而,按道理讲,既然雍亲王府升格到了雍和宫,它以往的形制也得配上天子礼仪的规制才是,可升格了后的雍亲王府并没有使用黄色琉璃瓦替代绿色琉璃瓦,一切依然如故的维持原状。
根据雍正皇帝的反常举动,史学界都认为,雍正皇帝如此做法不过是想掩人耳目让“粘杆处”待在王府中秘密从事见不得人的勾当。
雍正皇帝驾崩后,继任者继续用“粘杆处”来控制京畿和监察大臣,直到龙驭宾天,由于大贪官与“粘杆处”有牵连,皇帝遂以此为由,将“粘杆处”清洗殆尽,至此,清代的“锦衣卫”粘杆处退出历史的舞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