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中山国被灭亡后又为何会复国?是如何
时期,中原大地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国家上百个。以上问题双元制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
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后,、、跻身强国之列,又有代齐,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别是:秦国、、、、赵国、魏国、韩国。值得注意的是,在战国时期,除战国七雄外,还有、、蜀国、、、等大国。
其中,就中山国这个诸侯国,就是战国七雄外的又一强国。比如赵国在“”之前,一直将中山国视为自己的心腹大患。等到灵王开胡服骑射后,赵国才终于吞并了中山国,成为战国中后期的强国。而在被赵国吞并之前,中山国早在战国初期就被魏国消灭一次了。不过,魏国消灭中山国后,只统治了26年左右,之后中山国就成功复国了,这才给了赵国再次消灭它的机会。
一
对于魏国消灭中山国的战争,被称之为“魏灭中山之战”,此战发生于初期(前408年至前406年)期间。在战国初期,率先在魏国推行“李悝变法”,这让三家分晋后的魏国迅速崛起,得以具有对外扩张的实力。在从秦国夺取河西之地后,魏国又将注意力放在了赵国身边的中山国。周威烈王十八年至二十年(公元前408—前406年),魏国大军越过赵国,进攻中山国。
在魏灭中山之战中,魏国派出了、乐羊等。即便如此,魏国也是经过三年苦战,才在公元前406年占领中山国全境。魏文侯随即命太子击镇守中山地,而封乐羊于灵寿(今河北灵寿西北)。不过,魏国虽然消灭中山国,却没有一直占据下去。公元前380年,中山国成功复国,也即魏国仅仅统治了中山国的疆域26年左右,这是为什么呢?
二
一方面,在笔者看来,魏国之所以无法长期占据中山国的疆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统治中山国的成本相对较高。翻开战国七雄的地图可以发现,魏国和中山国之间,正好隔着赵国这一诸侯国。因此,魏国吞并中山国后,这块疆域可以视为一块飞地后。在此基础上,中山国一旦出现反抗魏国的势力,后者的行动都要经过赵国。而这,自然提高了魏国占据中山国的成本。
换而言之,如果中山国的疆域是和魏国相互连接的,那么后续的长期占据,无疑是相对容易的事情,即便中山国出现了复国势力,魏国也比较方便的出兵平叛。而隔着赵国的地理环境,促使魏国必须花费更大的力气来统治中山国。对此,魏文侯起初派遣太子击镇守中山地。
三
但是,公元前396年,魏文侯去世,太子击继任魏国国君之位,是为。也即在公元前396年之后,太子击已经不在原先中山国的疆域了,这也是中山国成功复国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魏武侯即位后,虽然将魏国的霸业推向了巅峰。但是,魏武侯的频繁用兵,很可能导致魏国没有足够的兵力留在原先中山国的疆域了。公元前393年(魏武侯3年),魏国两线作战,同时攻打与秦国,并在酸枣(今河南延津西南)筑城,扼制郑国。
除了和秦国作战之外,魏武侯在位期间的魏国,还和赵国、楚国等诸侯国交战。特别是在公元前381年,赵国出兵反击。而魏国选择支援卫国,于是魏武侯派军队大举攻打赵国。对此,赵国遣使臣向楚国求救,派军协助赵军,攻打魏国后方,使魏国首尾难顾。
四
一年后,也即公元前380年,中山国成功复国,这说明魏国之前的频繁用兵,确实忽略了对于中山国的疆域。以魏国的强大实力,如果全力镇守中山国的疆域,后者确实很难成功复国。但是,魏武侯的志向,显然是称霸中原,因此,这导致魏国四处用兵,等到中山国复国的时候,魏国也没有多余的兵力来平叛了。中山国被魏国消灭后,中山桓公经过20余年的励精图治,积蓄力量,终于在公元前380年前后重新复兴了中山国,定都灵寿(今河北平山三汲附近)。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中山国上下的复国努力,也是魏国无法长期占据该地区的的重要原因。早在春秋末期,中山国就和之间展开了多次较量。比如公元前459年至457年间,“荀瑶伐中山,取穷鱼之丘”(在今河北易县境内)。因此,正是因为长期交战,磨练了中山国的意志,促使中山国更加不愿意被继承晋国衣钵的魏国所占据了。中山国复国之后,一度成为赵国的心腹大患,甚至成为赵武灵王,发起“胡服骑射”的原因之一。对于赵国来说,直到公元前296年才彻底消灭中山国,结束了中山国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