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古人有多重视地名?天一是什么意思?

世界历史 2022-07-27 08:01www.worldometers.cn世界历史故事

  中国历经五千年的,。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古代人的生存生活条件,虽然相对简单,却是格外的讲究,比如,在选择工作和居住之所时,往往会选择有: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等山环水抱、藏风聚气的“风水宝地”。

  除此之外,古人还认为:名正则言顺,言顺则事成。对所居住的地方非常注重取名的重要性。

  比如,时期的蜀国,一代政治家、文学家——居住的地方,叫做“岗”,而诸葛亮的名字中,字,号:“卧龙”。

  《》中,与诸葛亮齐名,且有“卧龙、,两者得一,可安天下!”著称的“凤雏”——,在征伐西川行军打仗途中,进入了“落凤坡”后,心里就感觉很不踏实,巧合的是,他在落凤坡中,被埋伏在此的益州牧手下的将领——张任用箭射死。

  神话名著《》中,作为,一国太师,既有文韬武略,又拜师截教通天的八大弟子——为师,额头上开了三只天眼,堪为国之栋梁。

  然而,他在征讨西岐过程中,来到了“绝龙岭”,马上想到了金灵圣母在他下山时说的话:一生闻不得“绝”字。

  闻仲站在绝龙岭上,面露惊恐之色,心生疑惑,停下了脚步,不再继续前进。但闻太师手下——邓忠等人听了闻太师心中的疑惑后,为闻太师添油打气:大丈夫岂可因一字定终身祸福?何况,以太师之才德,哪有不克西岐之理?

  最终,姜子牙率领的西岐大军,将闻仲围困在绝龙岭上,被八根通天神火柱中的49条神龙,活活烧死。

  那么,古人为何对地名,如此得重视和忌讳?

  古籍《礼记》中说:正名百物,以明民共财。所谓的“正名百物”,就是为世间的许多事物,进行了命名,使其有了名称、名分,。“以明民共财”,是说便以人们共同享有独特名字的宝贵精神财富。

  “源易缘”注意到,古人在起名时,喜欢选用“天一”二字,比如古人藏书的地方称为藏书楼。

  曾于嘉靖朝担任兵部右侍郎的范钦,告老还乡后,在浙江宁波,建了一处被誉为天一第一的“藏经楼”,取名“天一阁”,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并成为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处藏经楼的起名,源于他曾得到吴道士的“天一池”石刻,以此得名。

  到了年间,还敕命工部测绘部门,专门仿制天阁的建造款式,兴造了著名的“南北七阁”,用来珍藏《》,“天一阁”从此闻名全国。

  在中国的著名之地,如江西上饶的三清山、杭州玉皇山上,大多都有一个圆形的水池,也取名“天一池”或“天乙池”。

  “天一”2字,不仅常用于地名、物名、池名,也有人用于人名。比如,文学作品《周易大师》一书中的主人公,就叫“周天一”。

  那么,“天一”二字作何理解,古人取其二字,又有哪些深意呢?

  我们先从古籍中,看下古人对天一的解释。

  《淮·天文训》:“天神之贵者,莫贵于青龙,或曰天一,或曰太阴。太阴所居,不可背而可向。”

  《史记·封禅书》:“天神贵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古者天子以春秋祭太一东南郊……天一、太一主承神。

  “五行之理,原出自然,天地生成,莫不有数,圣人察《河图》而推定之。其序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夫五行各具形质,而惟水火最为轻清,乃为造化之初。故天以一奇生水,地以二偶生火。若以物理论之,亦必水火为先,以小验大,以今验古,可知之矣。”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经典《易经》中强调,“天一”2字,正是来自《易经》中的“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道理,其深刻的内涵和物质性,就是天德。

  《周易大师》一书中,谈到“周天一”的爷爷为其所起的名字来历时,除了称源自《易经》知识,他的爷爷还根据周天一出生时的五行,先天缺水,为达到阴阳平衡,因此取名“天一”。从而顺应天地万物无水不活,有水则有万事万物的勃勃生机。

  而范钦当初建造“天一阁”时,之所以取名“天一”,还有另外一层深意:藏书楼一般在二楼,比较干燥,前后有窗,利用通风,书纸却最惧怕的就是遭遇火灾。

  古人取名“天一生水”,正是根据《周易》五行,“金能生水,水能克火”的生克原理,实现“以水制火”之意。

Copyright © 2016-2025 www.worldometers.cn 全球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全球化,全球疫情,全球股市,全球新闻网,全球地图,全球通史,经济全球化,全球变暖,全球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