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燕国与宋国被齐国消灭后,结局有何不一
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时期的一个诸侯国。今天双元制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公元前314年,发生“”。在孟轲劝说下,命匡章率 “五都之兵”“北地之众”三十天灭亡燕国。由此,在秦国消灭燕国,一统天下之前,燕国已经被齐国灭亡过一次了。当然,众所周知,虽然被齐国消灭,但是,燕国却在之后成功复国了。并且,复国之后的燕国,也将齐国视为生死大敌。
为此,在齐国消灭之后,派遣率领大军,并联合秦国、、、发起了五国伐齐。通过五国伐齐,齐国遭到重创,虽然有成功复国,却还是走向了衰落,乃至于在战国后期失去了存在感。值得注意的是,在五国伐齐后,被齐国消灭的宋国,却没能成功复国。那么,问题来了,战国中期,齐国消灭燕国、宋国后,为何之国能复国,宋国却没能复国呢?
一
首先,齐宣王六年(公元前314年),齐国乘燕国内乱,派匡章率兵十万,从渤海进发,进攻燕国,不到2个月的时间,齐国就消灭了燕国。齐国前286年,宋国发生内乱,齐举兵灭宋。宋康王出亡,死在魏国的温邑(今河南温县),也即宋国灭亡于公元前286年。同样是被齐国消灭,燕国最终成功复国,而宋国却没能复国。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一方面,燕国之所以能成功复国,离不开秦国和赵国的帮助。公元前312年,赵国拥立在韩国为人质的公子职,并以兵护送至燕国,燕国相国子之死后两年,燕国人共同拥立公子职,是为燕昭王。并且,根据《》的记载,燕昭王的母亲易王后,是的女儿,也即燕国和秦国之间存在联姻的关系。为此,不仅灵王出兵护送公子职回国即位,秦惠文王更是直接出兵进攻在燕国的齐军,这促使齐国选择从燕国撤退。
二
进一步来说,秦国和赵国所以帮助燕国复国,原因非常简单,自然是不希望齐国过分强大。并且,帮助燕国复国后,等于是给齐国树立了一个敌人,从而起到牵制齐国的作用。另一方面,就宋国来说,于公元前286年被齐国吞并。两年后,也即公元前284年,五国伐齐让齐国差一点彻底灭亡。可是,在五国伐齐后,却没有哪一个诸侯国帮助宋国灭亡。对此,在笔者看来,这是因为宋国复国的话,会损害到魏国、、秦国这的利益。
《·卷三十八·宋世家第八》中记载:“王偃立四十七年,齐湣王与魏、楚伐宋,杀王偃,遂灭宋而三分其地。”
公元前286年,齐国联合魏国、楚国一起讨伐宋国,在消灭宋国后,齐国、魏国、楚国是三分其地。因此,虽然五国伐齐后,齐国虚弱不堪,但是,想要恢复宋国的话,还需要获得魏国和楚国的同意。
三
同时,除了魏国和楚国,秦国在出兵参加五国伐齐的时候,趁机攻占了宋国的疆域。公元前284年,秦、韩、赵、魏、燕五国,合纵破齐,秦国丞相假秦国的武力专注于攻齐,夺取陶邑(今山东定陶西南),为己加封,扩大自己的势力。陶邑(今山东定陶西南)虽然不是宋国的都城,却是宋国乃至于战国时期最繁华的城池之一。
对此,有着“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的陶邑,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间商品交易的中心城市,将其赞誉为“天下之中”。因此,在五国伐齐后,原先宋国的疆域,基本上被魏国、楚国、秦国这三个大国分别占据了。那么,非常明显的是,一旦宋国复国的话,意味着魏国、楚国、秦国都需要归还自己攻占的宋国疆域,这无疑是在三个大国面前虎口夺食。
四
最后,进一步来说,在五国伐齐后,齐国虽然复国,却没有了什么话语权。至于韩国和燕国,作为中相对弱小的诸侯国,加上和宋国没有什么结盟的关系,自然不会提出宋国复国的主张。而就赵国这一诸侯国,虽然恢复宋国有助于牵制魏国、齐国等周边的诸侯国,从而减轻赵国的压力。但是,为了一个宋国,而得罪魏国、楚国、秦国这三个大国,显然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
除此之外,从地理位置上来看,燕国主要今京津、河北、辽宁等地,这在春秋战国时期,无疑是远离中原地区的疆域,虽然齐国消灭了燕国,但是,齐国没有长期占据燕国疆域的强烈动机,这也是因为燕国百姓抵触、秦赵两国施压之后,齐国就撤出燕国的重要原因。与此相对应的是,就位于今山东、河南、安徽一带的宋国,皆膏腴之地,尤其是在战国时期,睢水北岸的宋都商丘、济水北岸的陶丘,获水和泗水交汇处的彭城,都是极为繁荣的商业都会。因此,不仅齐国觊觎宋国已经很长时间了,旁边的魏国、楚国,也对宋国了,乃至于隔着三晋的秦国,都要抢占宋国的陶邑。
从这一角度来看,宋国的地理位置和价值,促使其成为战国七雄中的一盘美味佳肴,大家都希望从中分一杯羹。而在五国伐齐后,成功抢占宋国疆域的魏国、楚国、秦国,无疑不会允许宋国成功复国。至于地处相对偏远之地的燕国,则没有宋国这样引起天下诸侯的觊觎,所以,在齐国消灭燕国后,秦赵愿意帮助燕国复国,而不是趁机来瓜分燕国,并通过帮助燕国复国来削弱齐国这一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