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为什么要让参政的武则天单独摄政?他是
成为皇后后的第六年,就已经参政,为什么后来还让她单独摄政?下面双元制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参政与摄政虽然只差一字,但性质完全不同。参政是得到的允许,可以对政事公开发表自己的主张,最终决定权还在皇帝手中;而摄政是代替皇帝处理政事,可自行发布政令,决定权在自己手中。
武则天参政始于显庆五年(660),是她成为皇后的第六个年头。当时,李治严重的风疾首次发作,头疼眩晕,言语不利,甚至出现暂时失明,无法处理政事,而太子只有九岁,李治便让最为信任的妻子武则天参预朝政。
虽是参政,但武则天处理政事能够切中时弊,工作能力很强,颇得李治的青睐。而且,她还是一个手腕高超、手段毒辣、权力欲很强的女人,耍了许多阴谋以巩固自己的地位。所以,从中外合称“二圣”,到与李治并称为“天皇、天后”,武则天的地位每次都前进一步。
到了上元三年(676)四月,李治再一次发生风疾,而这一次,李治竟然下诏要让武则天单独摄政。李治是病糊涂了吗,对于这样一个将权力视为生命的女人,让她摄政不是要将江山拱手相让吗!
有一种说法是,李治性格懦弱,是典型的妻管严,受到武则天的胁迫,被逼无奈才下达让武则天摄政的圣旨。但这种说法有些失之偏颇,只是从性格上做出了估计,显然没有联系当时的历史环境,透过现象看清事件背后的本质。我认为,李治让武则天摄政是心甘情愿,而非迫于无奈。
首先,李治所患的风疾十分严重,发病时非常痛苦,别说处理政事,就连生活都不能自理,这是武则天一个女人能够参政的先决条件。正史中,李治有多次令太子监国,自己养病的记录。
经历了集团专权跋扈这一风波之后,李治心有余悸,将权力交给大臣始终放不下心,担心出现第二个长孙无忌。在大臣与妻儿之间,李治会毫不犹豫地将权力交给妻儿。而且,在封建社会男权主导下,李治即便脑洞再开也想不到妻子能称为女皇,妻子能力出众,反而使他非常欣慰,可以很好的辅佐儿子,将来成为一个优秀的帝王。
其次,当时太子李弘病亡,刚被立为太子半年左右,李治担心他驾驭不了众多大臣,处理不了棘手的政事,而且当时的国际局势非常复杂,出现了三件大事:
其一,被消灭的高丽境内造反不断,大唐战线太长,补给艰难,致使战事不利,大唐被迫将安东都护府从平壤撤到辽东;其二,南方边疆少数民族反叛,战事不断扩大;其三,当年三月,西边的挑衅大唐权威,派大军进攻河西、陇右地区,李治派出前去讨伐。
一些列大事使国家已经进入紧急状态,偏偏这时李治风疾发作,不能理政。面对如此复杂的形式,李治担心刚刚当了半年太子的李贤不能应付,是很有道理的。而相濡以沫多年的妻子武则天,则成为最佳人选。她不但能力过人,而且非法熟悉自己的施政风格,可以最大程度达到令他满意的效果。鉴于形势吃紧,李治便想直接让武则天摄政。
但是,李治的决定遭到朝中宰相们的一致反对。因为宰相们与武则天之间的权力斗争由来已久,对武则天的野心看得很清楚,如果武则天摄政,他们必将死无葬身之地。所以,以郝处俊为首的宰相们上奏天子:“天子理阳道,后理阴德”内外才能和睦,国家才能大治;况且太子已经成年,没有必要让皇后摄政。面对宰相的强大压力,李治选择了妥协,继续让武则天参政,辅佐太子。
武则天摄政一事,虽然没能实现,但结合历史背景与当时复杂的形势,李治显然是心甘情愿的,眼里尽是武则天的优点,他完全低估了武则天的野心与权力欲望。而此时武则天对朝廷的控制力也没有强大到为所欲为的程度,使摄政一事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