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户帖制是如何确立并推广的?为明朝带来了

世界历史 2022-07-27 09:12www.worldometers.cn世界历史故事

  建立后,为了加强君权,规定百姓在祭祀时候汇报户口数,推行户贴制核查户口。经过不断的变革发展,明朝在户帖制度基础上,建立了黄册制度,进一步完善土地税收制度。下面双元制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过程始末

  一、户帖制正式建立

  公元1370年,朱元璋下诏施行户帖制,明代户帖制正式建立。

  朱元璋施行户帖制的决定,最初来自太常少卿陈昧的建议。这一年年初,主管宗庙礼仪的陈昧在给朝廷的奏疏中说到,按照周礼,国家的户口人数应该在祭祀的时候,汇报给上天。

  二、陈灌寻访当地百姓

  陈昧的话说到了朱元璋的心坎儿里。陈昧上书的时是洪武三年(1371年),明朝刚刚建立。怎么才能彰显新王朝和自己的权力来自天授,上承天意?朱元璋觉得增强祭天的仪式感,是个好办法。

  不过,陈昧的建议中有个关键环节,增强祭天的仪式感要掌握国家详细的人口数量,这成了朱元璋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可统一战争还在继续,国家无暇他顾,哪有精力统计人口呢?

  不久之后,朱元璋就在一个人的身上找到了办法。这个人是宁国(今安徽宁国市)知府陈灌。

  陈灌是明朝的开国功臣,他上任之后,除了搞地方建设,最主要的工作是去除地方上的积弊。为此,陈灌寻访当地百姓,他从百里得知,大家现在最不满意的,是豪强故意侵占百姓的土地。

  陈灌很快下达命令,说新朝建立,不会任由豪强抢占民田欺负百姓,谁敢再犯一定严惩。下达命令后,陈灌觉得豪强奸猾,如果官府没有一个明确的土地账册,日后豪强侵占民田,就没有相应的惩治办法。为了不让政令成为一纸空文,陈灌开始在宁国地区清查户口和土地。

  陈灌清查户口和田地的方式很详细,他命人将每户的人口、土地、房屋数量,甚至耕牛数量都写在纸上,经过官府和百姓共同确认,签字画押后,一式两份分别交由官府和百姓保管。

  三、陈灌在宁国地区推行户贴制

  这样一来,每家每户的人口、土地和耕牛等财产数量,都被官府记录在册,豪强再想强占百姓土地等财产据为己有,官府一查便知,而百姓到官府告状为自己辩驳时,也有了相应证据。

  记录民间人口、土地等财产信息的纸表,因为是按照每家每户来记录的,因此被称为户帖。

  陈灌在当地建立户帖的措施,有效保证了百益,也让官府掌握了户口、土地等重要的经济信息。他治理地方的成功经验,很快被上奏给朝廷,消息传到了朱元璋的耳朵里。

  听说陈灌在宁国地区推行户贴制,朱元璋表示很认可。如果采用陈灌的办法,把户贴制推广到全国,那国家不只是掌握了户口人数,更能在全国范围有效抑制土地兼并。

  朱元璋是贫农出身,早年间因为贫寒没土地,连给死去父亲下葬的地方都没有,他了解土地对百姓的重要。

  经过一番思考,朱元璋决定推行户帖制。这年冬天,朱元璋告诉的官员们说,你们现在要仿照陈灌的办法,去各地清查户口和田地,把这个户帖制在全国推行下去。

  朱元璋的诏命下达后,主管财政的户部开始制定户帖。由于这次户帖制要在全国范围推广,户帖上的内容也更加详细,籍贯、人口、田宅、畜产之外,豪强之家的奴婢数量也纳入其中。

  四、成为明朝廷赋税和徭役的重要依据

  通行全国的户帖制定完成后,为了防止徇私舞弊、能够责任到人,朱元璋还规定,从户部一直到基层官府,户帖制的推行过程中经手过的负责官员,都要在户帖上面签字画押。这样,从最高阶的官员邓德开始,一直到基层小吏,每个人的名字都先后被写在了户帖上。

  可朱元璋还不放心,他怕地方官员和豪强联合作弊,在推行户帖制的最后阶段,他派出军队去各地核查,如果军队核查出地方官府在户帖上的记录和实情不符,就对责任官员严惩。

  军队和地方官府互不统属,起到了很好的监督作用。不久后,军队从地方调回,经过最终核查,仅仅苏州一地,就统计有户口四十多万户,人口近两百万。人口彰显着国家的经济力量。

  就曾推行过户帖制,而丈量土地和人口的政策,有度田,也有括户。但是像朱元璋这样,动用军队去推行户口和土地政策的,最后还能取得良好成效,他是唯一一个。

  不过,朱元璋并没有满意于此,他跟身边的大臣说,为了保障户帖的长久,今后朝廷每年都要核查一次,而每隔十年,就要对户帖重新编造,才不至脱离实际的人口和土地情况。

  这样,详细记录田地和户籍的户帖制在明代正式建立,成为明朝廷赋税和徭役的重要依据。

  结论:户帖制有利于抑制土地兼,成为明朝收税的重要依据,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

Copyright © 2016-2025 www.worldometers.cn 全球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全球化,全球疫情,全球股市,全球新闻网,全球地图,全球通史,经济全球化,全球变暖,全球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