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中,涌现了哪些豪气干云的读书人?
由节度使与发动,因为爆发于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这场叛乱持续了八年时间,是大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在这场叛乱中,涌现了一批豪气干云的读书人,下面双元制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为何会有书生无用,书生误国的论调呢?因为旧时代的读书人,在封建儒学的禁锢之下,很多变成了只重书本,脱离实际的书呆子。大众将他们形容为:,,手无。十分形象。如果让这些人掌了大权,便会误国误民。
比如安史之乱中的大唐宰相房绾,就是典型的书呆子掌大权。面对安史叛军,房绾那慷慨激昂的谈吐令热血沸腾,所以委以重任,命他带领大军收复长安。然而一仗下来,房绾就将肃宗辛苦积攒的老本全折了。
因为,房绾竟按古代兵法的记载,利用牛车阵冲击叛军的铁骑。长期家养,田里耕作的耕牛,早被驯服的没了野性。面对惊天动地的战鼓,吓得掉头就跑,反而冲向了自己的阵营。
这是书生脱离实际,的典型。然而,封建教育虽然培养了一些无用的书生,但也不乏优秀的读书人。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在黎民期盼的时候,他们挺身而出,成为时代的表率。下面,我们来看看安史之乱中,那些豪气干云的读书人:
01其一
安禄山起兵后,一个月狂突一千六百里,杀到了洛阳城下,守军都是临时招募的乌合之众,纷纷溃逃,洛阳尹达奚珣等一批高官见势不妙,叛国投敌。
危难时刻,东都留守李憕召集了几百名残兵,他说:“我们肩负重任,既无力抗贼,只有与敌人同归于尽!”这些几天前还是百姓的唐军一听要以卵击石,纷纷逃窜,只留下李憕一人与叛贼决战。
御史中丞卢奕,派妻子儿子携带大印抄小道送往长安,自己朝服冠冕,端坐御史台,以示绝不屈服。
叛军进城后,抓住了李憕、卢奕,以及采访判官蒋清,安禄山一看,几位满脸视死如归,也不多说,直接割下了首级。
曾经有人劝慰几人,说叛军优待大官,达奚珣都当了宰相。然“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百姓们遇到兵燹逃命,有情可原,作为朝廷命官,达奚珣这些人的圣贤书都读到狗肚子里了?
有人说他们死得太可惜,但面对叛军的入侵,如果大家都当了识时务者的俊杰,择木而栖的良禽,那么谁来抗贼,谁来为黎民百姓起到表率!所以,李憕、卢奕、蒋清三人的死,重于泰山。
02其二
叛军呼啸而过,河北成了叛军的大后方。为了震慑地方,安禄山将李憕、卢奕、蒋清的首级传示郡县。当传到平原郡时,太守书法家颜真卿,将安禄山的使者就地正法。率领全体将士隆重祭奠了三位英雄,就此竖起了抗击叛军的大旗。
当时,虽然大唐统治阶级已奢侈腐化,但远没有到官逼民反,揭杆而起的地步,地方官民还是心向大唐的。于是,各地官员纷纷响应,推举颜真卿为盟主,共同抵抗叛贼。
颜真卿的堂兄所处的常山郡,地处要冲。颜杲卿与长史袁履谦假意归顺安禄山,趁其不备诱杀了叛军三员大将,令安禄山。派出重兵围攻常山,颜杲卿仓促应战,兵败被俘。
安禄山为了发泄怒火,将他们凌迟处死,面对凶残的叛贼,颜杲卿与袁履谦毫无惧色,大骂安禄山忘恩负义,行刑过程中骂声不止,直至死去,真是两条铁骨铮铮的汉子。
据《》记载,一门死在叛军刀下的多达三十余人。这个的山东大族,堪称国之忠良。
03其三
潼关失守,长安危殆,朝堂之上乱作一团。正当为首的高官们纷纷进言,与玄宗探讨到底是逃亡陇右、朔方,还是巴蜀时,后排低级官员队伍中,传出了一个极不和谐的声音,要求死守长安。此人便是时任八品监察御史的著名边塞诗人,。
他说:“请招募城中敢死之士,与朝臣家中的家兵仆童,组成一支大军,死守长安!”
其实,高适所提的建议,并非不切实际的大话。他在营中任掌书记时,就发现叛军兵力已经捉襟见肘,攻克潼关后,叛军一直按兵不动,迟迟不敢进军长安。
然而,高适的话刚刚触动了部分热血之士的一丝神经,便被逃跑的大势冲击得荡然无存。即便如此,面对满朝的宰相、尚书、侍郎们,高适以,提出如此豪气干云的方案,着实为天下读书人挣回了不少颜面。
面对安史叛军,这些书生所表现出的气节、智慧、风骨令人叹服,大唐王朝应该为有这样的读书人而自豪。先生有诗曰:
灵台无计逃神矢,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如果人人都有这般气节,有什么样的苦难是我们克服不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