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玉晚年时期,为何因为告老还乡之事与乾隆
张廷玉,字衡臣,号砚斋,杰出政治家,主要成就是主修《》,建立与完善军事和奏章制度。下面双元制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1672年,张廷玉出生于北京。家世不俗,为人正直,从小他就了解朝廷的纷争,并产生了不同的见解。自王朝以来,张廷玉一直都在辅佐,接连辅佐三位皇帝后,他因年龄过大,多次请求告老还乡。却对此生嫌疑,配享太庙波折不断。张廷玉生前,乾隆就已经取消了张廷玉配享太庙的资格。张廷玉去世后,乾隆念其操劳一生,特意恢复他至高无上的尊崇,可他永远也无法得知这件事了。
特别高的皇帝,为了防止别人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大,花费心血建立军机房,后转变为军机处。张廷玉是雍正最信任的之一,并成为雍正最得力的助手之一。
张廷玉一直都是谨小慎微的军机大臣,他不会因为特殊身份,故意和其他大臣走得很近,这就有效防止军机处事物被泄露。张廷玉了解各部的各项事宜,能更好地统筹兼顾,保证政策的顺利推行。就是这样一个处事公道、为人正道的大臣,却偏偏没有得到乾隆的喜爱,而这还得从乾隆与他讨论退休之事说起。
乾隆13年,张廷玉觉得自己的身体大不如前,即便自己可以按时上朝和下朝,也无法与其他年轻人一样继续奋斗。于是年事已高的张廷玉决定向乾隆请求退休,可他却遭到了乾隆的拒绝,理由是张廷玉得到雍正的承诺,自然不应该提前退休。张廷玉一直都以其为傲,乾隆这下提起此事后,张廷玉突然觉得自己干了大半辈子,没有得到新皇帝的认可,心里委屈极了。
于是他开始反驳乾隆,并告诉乾隆大部分君臣退休年龄均为70。万万没想到乾隆不吃这一套,反而有些讨厌他的叫板和固执。乾隆继续和张廷玉说到一生都在贡献,竭尽全力。可张廷玉却认为两者身处的环境不尽相同,大清一幅欣欣向荣的局面,朝廷人才辈出,自己告老还乡也无妨。
听到此话的乾隆,他不仅搬出了祖父和爹爹,而且还透露自己不舍得张廷玉离开。张廷玉听到此话后,才惊觉行为有所欠缺。不仅会使得晚年形象受损,继续争论下去,也许板上钉钉的事情,也会充满变数。张廷玉赶紧取消退休的打算,乾隆并不是一个不通情达理的人。即便张廷玉没有继续提起退休,他命令张廷玉不再管理更多的事物。
乾隆的复杂心思永远猜不透,张廷玉的晚年波折不断。尽管张廷玉不再向乾隆提起此事,但乾隆却对于张廷玉的信任程度大大降低。前面提到的雍正设立军机处后,鄂尔泰和张廷玉成为军机处大臣。尽管“王大臣”的权利得以削弱,但此举存在着弊端,军机处大臣有可能获得滔天权势。乾隆对此充满着考虑和担忧,直到鄂尔泰去世后,乾隆正式推荐讷亲为军机大臣,从此削弱张廷玉的权利。
三年一晃而过,张廷玉之前的请求加大君臣之间的矛盾。乾隆认为他对待祖父和父亲非常好,却偏偏区别对待自己,这才拒绝张廷玉告老还乡的请求。乾隆11年,张廷玉儿子病故,他的身体大不如前,此时告老还乡,十分正常。如果他一直没能告老还乡,不仅乾隆会产生怀疑,配享太庙更无定数。于是乾隆13年,他主动向乾隆请求回老家颐养天年。乾隆14年,回老家的愿望终实现。
虽然乾隆答应告老还乡的请求,但他始终放心不下雍正的承诺。一方面是因为乾隆与张廷玉之间的隔阂比较深。另外一方面是因为这是臣子一生的荣耀,得到乾隆口头或书面上的答复,他才会安心告老还乡。
为了得到乾隆的口头承诺,张廷玉上书。他的行为令乾隆非常生气,这摆明就是不信任乾隆呀,尽管乾隆正在气头上,但仍然顾及他为大清做出的贡献,还是送给了张廷玉诏书。不知张廷玉出于何种考虑和打算,竟然让儿子去谢恩。这乾隆的面子哪能挂得住呀?
于是,乾隆和两位军机大臣一起商讨此事,其中就包括汪由敦。他立刻把消息告诉了张廷玉,毕竟他不能眼睁睁看着老师出差错。百密终有一疏,旨意还未送达,张廷玉就来到了殿前谢恩,这显然不合乎常理,乾隆再一次盛怒,接着乾隆取消了他的爵位,但没有剥夺张廷玉死后享有的尊崇。
当时,乾隆最宠爱的儿子永璜离开人世,张廷玉不敢在永璜出祭时,向乾隆提起离京请求,后来张廷玉才小心翼翼地将奏章递给了乾隆。乾隆伤心欲绝,根本无暇顾及此事。张廷玉的行为惹怒了乾隆,于是他被剥夺了配享太庙的资格,原因是张廷玉除了是雍正的得力助手外,并没有作出突出贡献。
一段时间后,张廷玉带着遗憾和不舍回到了家乡安徽。回到家之后,张廷玉一直都在想着雍正给予他的承诺,可他惹怒乾隆,一生的荣耀只能想想而已。回家的第六年,张廷玉身体出现了严重的病症,再加上忧思过极,从此一命呜呼。尽管乾隆恢复其配享太庙的资格,但他永远无法享受荣耀和尊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