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为什么不生前就禅让皇位 其实道理很简
对古代传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双元制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皇帝为什么都在驾崩之前才传位,皇帝早一点传位不是更好吗?皇帝是怎么想的?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莫非王臣,可见有多么吸引人。古往今来,只听说有人为了争皇位,不惜父子,兄弟手足相残,甚至是父子兄弟相杀。盛年禅位的皇帝,恐怕是翎毛凤角。
带着这样的疑问,特意去查了一下,没想到数千年来,禅位者居然有20多位。是尧舜之举在我国发扬光大了吗?然而事实却十分打脸。
咱就不提那剪不清理还乱的了,禅位之事多发生在唐宋两朝。
1):代表人物
唐代共有七位皇帝禅位,包括、圣神皇帝、、唐玄宗李隆基、、。其中有真心禅位者吗?没有。
后,高祖李渊失势,不得已传位于唐太宗。
神龙革命后,时年82岁的武则天失势,不得已传位于,10月后离世。
李隆基铲除,将其父睿宗李旦推上帝位,之后又不得不面对着李渊一样的尴尬。虽然嫡长子李成器让出太子之位,然而却引起了的强烈反对。无论是李隆基被立为太子,还是得到李旦的禅位,太平公主仍不死心,日夜在李旦面前搬弄是非,欲废掉唐玄宗李隆基而后快。
713年,之后,太平公主势力被铲除,睿宗李旦这才正式归政于李隆基,退居百福殿,颐养天年。到这里为止,李旦、李隆基父子似乎重演了李渊、李世民父子的历史。
40多年后的,玄宗于马嵬驿忍痛赐死杨贵妃,逃向四川,太子于灵武即位,是为肃宗,尊玄宗为上皇天帝。时年72岁的李隆基此时权力已被架空,只能被迫承认肃宗的即位,6年后去世。
之后的唐顺宗李诵、唐昭宗李晔禅位,皆因侵害了宦官利益,而被逼禅位。
2):代表人物宋高宗
相对于唐代的父子相争,宋代倒是比较简单。
金兵南下,徽宗大惊失色,后接受之言,传位太子赵桓,以号召国人抗击金兵。
如果说徽宗赵佶是出于无可奈何,那么宋高宗赵构却是真心禅位的。在位30多年后,赵构厌倦政事,传位于养子。皇位虽退,权力却未全放,幸运的是孝宗赵眘孝顺,从赵构禅位到去世的25年里,二人关系始终如初般融洽。
之后,孝宗赵眘也厌倦政事,效仿赵构传位于太子。没想到光宗赵惇并没有继承赵眘的孝顺,自从即位之后,从未去探望孝宗。
此举引起吴太皇的反感,逼迫光宗退位,而立光宗之子,是为。
3):皇帝
清代的皇子们似乎热衷于争夺皇位,要让他们皇位可以说是如天方夜谭。而的禅位却真的为清代扳回一点颜面,不过,他是位退权不放。时年85岁的乾隆为了不超过祖父帝61年的在位记录,才特意传位于太子,传位之后,仍然掌握实权,直到其驾崩。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了大明王朝1566里的,嘴里不停地念叨着要将皇位让于裕王朱载坖, 而事实呢?如所言,成日沉迷于修道,虽多年不上朝,却又喜一人独掌大权,毫不顾及父子、君臣、夫妇之情。
结语
皇帝为何不愿在其盛年之时传给于储君呢?两帝并存,关系难处。
如果太上皇依旧能驾驭全局,那么名义上的禅位也算成功。例如,的乾隆皇帝之禅位,也不过是退位不放权。宋高宗赵构在其禅位后的25年里,能与继位者养子赵眘相处和睦,是因为赵眘足够孝顺。如果太上皇和皇帝各把持部分朝政,那么朝局将动荡不安。如,禅位初期的李旦、李隆基父子。如果太上皇彻底隐退,归政于皇帝,那么禅位才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九五之尊,又有几人愿舍?至死都未立太子,在立储之事也为人诟病,唐太宗杀兄逼父皇禅位,更别指望让身处盛年之时的皇帝禅让皇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