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祜有哪些事迹?他的历史评价如何?
羊祜出身于汉魏高门士族之家,祖父为汉末南阳太守,父亲为曹魏时期的上党太守,母亲是名儒、左中郎将的女儿,的妻子羊徽瑜是他的叔伯姐姐,曹魏皇室成员(夏侯玄的族叔)的女儿是他的妻子。因此,羊祜在魏晋两朝的身份比较特殊。为了避免陷入家族和司家族权力争斗的流满之中,青年时代就博学多オ、善于撰文、长于论的羊估多次回绝郡州的征召(当年请其为大将军府时,他坚辞),一度置身事外。但是,在感情的天平上,倾向于集团。发动高平陵政变夺取政权后,对曹爽势力进行剪除,羊枯的岳父夏霸为躲避杀戮,投降蜀国。家中亲成害怕受株连,多与之断绝关系,只羊祜仍像从前一样,对夏候家一如既往,甚至更加有礼。由于羊祜与司马氏家族的特殊关系,司马懿没有为难他,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双元制小编一起往下看。
羊祜走向仕途
羊祜第一次出仕,是在时期,并逐渐上升为司马氏集团的重要人物、任中书侍郎、秘书监等职。建立五等爵位,他被封为平子爵。不久,又被拜为相国从事郎中,与司马炎另一心腹荀共掌机密。司马炎代魏前,羊被调为中领军,统领,掌握京城内外成卫。后,以羊祜佐命之功,进号为中军将军,加散骑常侍,晋爵为郡公。羊祜担心等权臣的如忌,拒让封公,只受侯爵。
羊祜到任时,荆州的形势不容乐观,百姓的生活很困难,军粮更不充足。面对这种形势,羊首先把精力放在了对荆州的治理和开发方面,下令禁止辖下的将领以建造府第的名义扰民,减轻赋税,开办学校,安定民心;允许晋吴两国的边民自由往来,尽最大努力改善百姓的生活。不久,羊设法使吴军撤掉了对阳地区威胁最大的石城(今湖北钟样市)驻军,这样便抽出一部分军队进行生产劳动,只留下一半的士兵执行巡逻成守的任务。在他的带领和鼓励下,第一年就开了八百顷良田,种上了庄稼,获得了丰收。羊刚来的时候,军队储蔵的粮食只够吃一百多天,一年之后,产下的粮食足够十年的军需。
通过这些措施,判州的社会秩序迅速安定下来,军队的战斗力也得到了增强。在发展生产、储备粮食和加强守备的同时,羊采取了“以善取胜”的策略,向吴军大惠。羊祜不轻易动用武力,即使是对的官兵,通常也只是采取怀柔政策,对他们持友好态度。每次与吴军作战,他也是先与其约好交战的具体时间,从来不搞袭也不用阴谋诡计。手下有的将士向他献阴谋诡计,羊祜总是用淳美的好酒将他灌,使他无法开口。羊枯对俘获的吴国土兵从来不杀,而是将俘虏如数送还。有一次,吴国将领陈尚、潘景率兵来犯时,被羊祜手下死。
羊枯说:“两军交战、各为其主,他们也是对吴国尽了忠,应当买两口上等的棺材装起来、通知他们的家人来接。”陈尚、潘景的家人到了以后,羊祜进行了一番安抚。吴将邓香带兵骚扰晋境,烧杀抢掠,被晋军俘获,五花大地押送给羊枯处置。羊只是责备了他几句,告诚他,身为一个军人,不论是哪国的,都不能乱杀平民,然后就把他放了。邓香感恩不尽,很快就带着部属投降了羊祜。由于挥无度,土兵常常领不到军饷,连饭也吃不饱。羊祜命人给吴军送酒送肉,瓦解吴军。这样,不时有吴军前来投降。羊祜下令:“吴军来要欢迎,走要欢送。”因此,双方不像敌人倒像友军,和睦相处。东吴官兵大多对晋军抱有好感。
羊祜率领军队经过吴国的边境时,如果不小心踩踏了地里的庄稼,就估算谷子的产量,回去后送绢丝作为抵偿。羊祜有时带领将土在长江、两水一带打猎,只局限在的领土范围内,从不越境。如果捡到被吴国人先打伤的猎物,羊就如数送还。羊祜的这些举动,使吴国人深受感动。他们只要提到羊祜,从来不直呼他的名字,而是亲切地称他“羊公”。在不知不觉中,羊祜征服了吴国人的心。当时与裏阳地区相邻的吴国边境,由一位同样满腹韬略的杰出将领镇守,这个人就是。陆抗是东吴次子,他统率这个地区的吴军,积极采取守势,巩固长江防线。
羊祜对陆抗不敢掉以轻心,他密奏,伐吴必须利用长江上游的便利条件、,在益州大办水军,并向武帝推荐了益州刺史王落。王落正是由于羊祜的推荐才得以施展才华的。王在益州(今四川西部及云南北部一带)专心做一件事:造大船。据历载,晋军所造的战船长一百二十步,可装载两千余入,上构木城,筑起楼檐,四面开门。王在督促造船的同时,积极操练水军,电田备战。后来的事实证明,羊祜的建议是正确的。陆抗看穿了羊祜的怀柔政策,他常嘱咐守边的将土说:“羊祜讲仁德,换取人心。如果我们的军队对老百姓一味粗暴的话,那么用不着他们来攻打我们就已经败了。现在我们只要守护好自己的界就可以,不要想占他们的小便宜。”
羊祜非常了解陆抗的为人和才干。一次部将跑来禀告羊祜:“吴国的土兵非常懈怠,可以趁他们没有防备之时发动突然袭击,一定能。”羊祜笑着说:“你们太小看他了。陆抗此人足智多谋,吴国有他做守将,我们只要搞好防守便可。只有等吴国内部有变,才可以发兵攻之。”就这样,羊祜与陆抗在边境对峙了很长时间。双方多是在打“心理战”,留下了许多的佳话。有一次陆抗得到了好酒,没忘了给羊祜送去一壶。羊祜为了表示感谢,一段时间后,派使者去陆抗府上问候。使者见陆抗的脸色不大好,精神颓,一问才得知,陆抗已经得病卧床好几天了,就回去报告羊祜。羊祜仔细打听了病情,派人送去几副好药。陆抗的僚属苦苦恳求:“羊祜是我们的敌人,您就不怕他趁机下毒?”
陆抗笑答:“下毒的话,那就不是羊祜了。”张嘴一口吃了下去。不久,陆抗的病果然痊愈了。这事看似奇怪,实际上是两军在打道德战、士气战,比的是心理素质这个软实力。一个是吴国名将,一个是西晋的开国功臣。陆抗与羊祜,各为其主,,的君子之战,因此在战史上被传为佳话,两人的美名也流传下来。陆抗勉力维持局面,孙皓却在后面添乱。的孙皓多次派军入侵国边界,取得一些小胜,了点小便宜,便大吹大插,沾自喜。
陆抗不以为然,认为此举惊扰边界百姓,弊大于利,便劝谏道:“别人专门行恩惠,我们专门作恶,这等于不战而自己屈服了。现在双方各自保住疆界就可以了我们不要想占小便宜。”孙皓非但不采纳,还对陆抗和羊祐“和平相处”的做法提出质疑,派人责问是何原因,陆抗答道:“一乡都不可以不讲信义,更何况大国呢?我如果不这么做,正是彰显羊祐之德,损我方之波未平一波又起,孙皓还是给陆抗带来了大麻烦。
孙皓听信谗言,自取灭亡
272年夏天,暴戾无道、嗜杀成性的孙皓听信谗言,逼反了陆抗的部下、昭武将军、西陵督步闻。步阐世代为将,在西陵(旧名夷陵,即今湖北宜昌市)镇守四十余年,可以说对西陵如何防守、如何布置。可就在这时,孙皓不知吃了哪门子药,非要将步调往建业去不可。步阐非常熟悉孙皓的本性,便举本部兵马和西陵城民众向晋国投降,并将兄长步协的两个儿子步现、步璇送到晋都洛阳作为人质,向西晋求援。
晋武帝司马炎任命步阐为卫将军、侍中,开府仪同三司,都督西陵诸军事,兼遥领交州牧,封宜都侯。同时,兵分三路予以支援:荆州刺史杨肇进入西陵协助步,羊祜率五万军队进攻江陵(今湖北沙市),巴东监军徐胤率水军进攻建平。西陵是四川出三峡的第一站,也是东吴长江防线的最西站。西陵地势险要,其航道曲折,滩多流急,西陵以东则,平野万里。西陵以南是蛮夷之地,屡次叛乱。北面就是荆州。如若西陵沦陷,整个长江防线将动摇,吴国腹地便暴露无遗。因此,陆抗抽调西线各处兵马,日夜兼程,想不惜一切代价夺回西陵。
陆抗到达西陵,并不急于攻城,而是命令各军在西陵外围加紧构筑高墙,这样做一举两得,既可围困步,又能抵御西晋援军。但是,筑墙的工程量巨大,时间紧迫,东吴官兵昼夜筑围,非常疲劳。诸将多有怨言,纷纷劝陆抗说:“如今三军锐气正盛,当可速战速决,不等晋救兵来到,西陵城即能攻克,何必大造国墙,浪费劳力与物资?”陆抗解释道,西陵城地处险要,当初是他亲自督办,将城墙修得牢固无比,且如今粮草和兵器储备充足,是不可能很快攻破的,如果一味猛攻,不仅城池攻不下,等晋援军一到、则内外受敌,必大败。但是,宜都太守雷谭不以为然,请率兵攻城。为了让大家了解实情,甘心听命,陆抗同意雷谭率部攻城,结果大败而归。事实胜于雄辩,众将这才知道西陵是块硬骨头,转而抓紧修筑围墙,在西晋援军到来之前,将西陵牢牢围住。
西陵战事正处于胶着状态,羊祜的五万大军进攻江陵了。众将请求陆抗亲自去江陵督战。陆抗再次,认为江陵的情况和西陵类似,城墙坚固,,不用担心。即使被晋军攻下,长期驻守也十分不易,倒是西陵,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如若丢失,晋军不仅可以顺流直下,南方各少数民族也会趁机反叛。如此一来,东吴必首尾不能相顾,后果不堪设想。陆抗仍在西陵督战。272年(泰始八年)农历十一月,晋杨率军到达西陵。徐胤的水军也进抵建平。陆抗令张成固守江陵,派公安督孙遵驻扎于长江南岸,以防羊祜南渡;水军督留虑、镇西将军朱琬阻止晋水军东下;陆抗则率大军在长与杨肇对時,随时应战。
吴将朱乔、都督俞赞失去信心,变节降晋。陆抗分析道:“俞赞军中多旧,知吾军之虚实,吾常担心某处防守有漏洞,敌方知后定会先攻此地。”陆抗连夜改变部署,撤换了那个地方的军队,另换上。次日,果不出陆抗所料,杨肇集中兵力进攻原吴兵防守较为薄弱之处。因陆抗早已改变部署,结果晋军大败。杨肇计穷,在夜幕掩护下逃走。陆抗率众追击,但路上遭到步阐袭击,于是停止追击,只继续擂响战鼓假装追击。杨肇惊慌失措,乱了阵脚,丢盔弃甲,一路狂逃。陆抗派轻兵追击,晋军惨败。羊祜见杨肇兵败,于是撤兵。
西陵失去外援,陆抗放开手脚发起强攻,很快西陵城破,陆抗杀步阐及同谋叛变的将吏数十人,夷灭三族。274年,陆抗因病去世,从此东吴再无良将。得到陆抗病逝的消息,羊祜知道灭吴的时机终于到来,立即向晋武帝请求征伐吴国。但是,羊祜的建议遭到了权臣贾充、荀勖等保守派的坚决反对。他们认为吴有长江天险,且普水战,北人难以取胜,坚决反对出兵平吴。而此时,西北地区鲜卑又兴兵反晋。所以,早已决心灭吴的晋武帝态度犹豫起来,羊祜的灭吴建议被搁置。对此,羊祜十分痛心,感慨道:“天下不如意之事,常十居八九,当断不断,天赐良机错过,可惜!可惜!”
羊祜因伐吴志向不能实现而忧郁病重,在疾病缠身时还不忘伐吴的事。他对前来探病的(字茂先,今河北固安人)说:“现在吴国的君主,是到了不战而败的大好时机。如果孙皓一旦不在了,吴国另立英明君主,那么,即使有雄兵百万,也未必能轻越长江,吴国终将成为大晋之后患。”他的主张得到张华的赞同。此时,晋武帝也意识到灭吴机不可失。他请羊祜带病指挥灭吴战事,羊祜回答道:“灭吴,不一定非得要我指挥,功名之事,我不挂在心上。如若有合适之人,我会推荐他的。
羊祜病情日益加重,于278年(宁四年)农历十ー月去世,终年五十八岁。临终前,他向晋武帝举荐(字元凯,今陕西西安人)接替自己的职务。武帝听从了羊祜的建议。羊祜去世的那天,天气奇冷。晋武帝恸哭不止,眼泪流到胡须上都结成了冰。都说政治家手黑心毒,但有时也有情有义。羊祜的死讯传到荆州,人们无不,襄阳百姓为纪念他,在其生前喜欢游憩的岘山建碑立庙,按时祭祀。因人们一看见那个碑就想起羊祜的恩德而流泪,所以这块碑又名“堕泪碑”。羊祜在世的时候,与王戎、王行(字夷甫,王戎从弟)的关系不好。王是羊祜的远房外甥,一次他到羊祜那里办事,面对羊祜施展清谈口才,酒不绝、高谈阔论了一番。
羊祜很不以为然,对手下的宾客评论道:“王夷甫靠其清谈的名声谋取高位,但我看他没有什么真才实学,日后伤风败俗者定是此人。”后来,与吴国发生时,依照军法,羊祜主张杀掉王戎,致使二王对他耿耿于怀,经常在朝廷散布羊的坏话,于是有了这样的谚语:王当权,羊公无德。”羊祜去世了,再也无法申辩了,二王可以极尽造谣诬之能事。但公道自在人心,他们的中伤,丝毫没有影响羊祜的声誉。羊祜为政十分清廉,女婿曾劝他置办田产,而羊祜公而忘私,从不考虑。著名诗人在《与诸子登岘山》诗中,对羊祜这位杰出的人物进行了热情的赞颂: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复临。水落鱼梁,天寒梦泽深。公碑尚在,读罢襟。
结语
晋武帝下诏,杜预继任羊枯,为镇南大将军。杜预,西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晋灭吴的统帅之一。历任魏尚书郎、河南尹、度支尚书、镇南大将军、当阳县侯,官至司隶校尉。灭吴后,研习经典,博学多闻,被誉为“”。杜预接替羊祜坐镇阳,一上任就给了吴军一个下马威。他派精兵奇西陵,东吴名将张政猝不及防,吃了败仗,一大批将士被俘。张政怕遭孙皓的严责,不敢上报实情。杜预却特地派人将俘虏押到建业送给孙皓。孙皓对张政报军情大发雷,将张政调离。这正好中了杜预的计,因为张政是一个难以对付的敌,东吴自己把这块御敌的拦路石搬开了,派了一个没有多大能力的留宪来镇守西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