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探索:古人是用文言文对话吗?
古人是用文言文对话吗?感兴趣的读者和双元制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众所周知,的是我国的一种古老文字,通常是记录在龟甲或者兽骨之上。甲骨文也是历史研究之中时间最早的成熟文字,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甲骨文镌刻的载体是十分硬的,并不好将字刻上去,除此之外,古汉字是十分复杂的,并不像当下的简体字。
在骨头上刻字十分困难,古人自然而然会想办法简化这一过程。如此一来,语言就会变得精炼,力求很少的字能够表达刻字者的意思。试想一下,如果要看兽骨之上刻上大篇幅的内容,是一件很浪费时间的事情。自古以来就是分白话文和文言文的,它们一开始就是有区别的,分属两种不同的模式。文言文将语言简化、具象化,从而将记录变得简单。
殷商时期是占卜比较鼎盛的时期,记录文字的龟甲和兽骨通常都是卜官骨折保管,商朝的人很信奉鬼神,大小事情都愿意去卜问一番。占卜是具有神秘性的,祭司所写通常是概括的语言,太多累赘的大白话也就失去了它本身的神秘感,很难让人信服。
文字最初是由祭司所掌握,后来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贵族也得以掌握文字。封建时期等级制度鲜明,贵族有一定的优越性,读书写字都是被贵族所垄断的。贵族为维护自己的地位,自然会将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让文字变得复杂,以此实现自己垄断的想法。
为了让文字变得有仪式感,变得更加特别,从而得以彰显贵族的地位,早期的文字具有一定的规范,表达方式也很复杂。通常要经过专门的学习才能掌握文字的奥秘,一般人是没有机会接触文字的,更别人学懂弄通它了。
先秦时期出现了竹简,毛笔、墨水等物品也被发明出来,相比之下,逐渐更加方便,甲骨文也就渐渐被淘汰了。书写工具变得更加便捷,造纸术应运而生,文字也不再是贵族独有的东西。然而由于历史的发展,文言文的写法已经了。
古人试着用白话文记录,但是却显得不够高雅,突显不出文化的底蕴。即使文言文具有一定的难度,也相对比较复杂,但是古代的文人仍然不愿意接受用白话文写诗、写词、写文。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古人已经习惯了用文言文记录,如果贸然改用白话文,可能或造成很严重的后果,比如文化和历史的断层。
不同地区的交流方式和发音都有所不同,语言的发展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所改变的。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以及历史的进程,出现了不少白话小说。由于商业经济的发展,人们在茶余饭后不免会需要消遣的工具,小说也很合适宜地出现了。
白话文最终能够取代文言文也是历史的必然,文言文也随着封建社会的崩塌而成为一种历史。“新文化运动”提出反对文言文,鲁迅先生写下了现代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只有用人们都能一目了然的文字,才能更快更好地传递新思想,只有看得懂的人越多,那么人们留下的印象才越深。
现代文学不断发展,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学才更受喜欢。在白话文和文言文的交替中,文言文自然而然受到了冲击。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电脑的普及,书写变得更加快捷方便,文字的书写也变得更加方便。正是如此,更多的学子对于文言文十分排斥,因为现代人在思想上对于文言文已经没有敏锐度了。
不可否认的是,文言文的存在让我们的历史文明得到传承,纵然是不同的时期,后世也能通过对于历史古籍、古迹的研究,对历史有更多的了解。传统文化之中,文言文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对后世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