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灭亡后,为什么东吴还能独自坚持17年之久?
公元263年,分兵派遣三路兵马灭亡蜀汉,再次之后,被孤立的东吴为什么还能坚持抵抗17年之久呢?
双元制小编认为主要有以下五个原因。下面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第一、东吴占据的地理位置优越,地处长江,易守难攻
江东有长江天险,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短时间内并没有克制的方法。而且魏国在当时的强大也只要是偏向于陆军强大,而水军依然十分落后,就是前车之鉴。尤其是在东吴成功地占领了荆州之后,更是独占长江天险,想要一举拿下是要费一番功夫的。
当年的长江可谓是真正的天堑,古时候不知道多少大军在面对长江时都只能望洋兴叹,后世每次北方军队南下,都很难有损失较小的,所以如果魏国想要从北方南下江东,必然十分困难。
而当时邓艾虽然也说过应该趁着灭蜀的君威,直接从蜀地攻入东吴。但这样同样有不少的困难,首先就是蜀道之难,颇为艰险,难以大量行军,其二就是蜀国新败,从当地难以得到足够的资源保障。而从魏国运来,那无疑就更为麻烦了。
所以就只剩下了最后一条南下的可行路线,那就是走江陵,而江陵却又是出了名的城池坚固,当年曹魏的就是依靠着江陵之便,成功地抵挡了大军近一年。而东吴一样对此地极为重视,几代大都督都在江陵经营了多年,贸然进攻,实在是难以功成。
第二、常年战争魏国国力也有很大损耗
当时的曹魏刚刚打下蜀国,而蜀国当地的百姓在蜀国一直以来以“汉”名的治理之下,一直以来都对曹魏没什么好印象,刚刚占领蜀汉的曹魏必须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管理。否则,蜀国就很容易出现暴乱。
如果在这个时候,急切地又对东吴发动攻击,就会导致战线拉得太长,一旦蜀国出现什么问题,曹魏就很容易出现头尾难以兼顾的情况。所以在这个时候,曹魏根本就做不到分散精力去攻打东吴,这样是讨不到好处的,还白白浪费人力和物力。
第三、魏国新帝登基,需要安抚百管理群臣
当时司的老大司马昭在消灭蜀汉后不久便去世了,而一个国家另立新主,也就是上位,还是有很多事情需要做的,也就无暇顾及东吴了。
司马炎需要对内部势力进行安抚和整顿,司马昭死后司马炎上位,这个时候无暇顾及东吴,司马炎需要稳定内务。因为当时对国家的统治本就不算完全稳定,曹魏的旧党实力依旧极为强大,这一点可以参考汉末,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看管控制或者消费前朝势力。因为一旦他们趁机发动暴乱,那可不是说着玩的,攘外必先安内,内部的威胁那是了。一旦发生,是远远比外部敌人更加可怕的。
而且当时的东吴就算短时间灭不了,也不可能对司马氏带来什么威胁,当务之急就是要把内在势力安定好后,才能够一致对外。比较当时的司马炎是真正地效仿曹操取代了前朝的,如果以前曹魏的旧势力还能忍,比较那时候的曹魏起码名义还在,而现在是名头都没了。
为了防止曹魏死灰复燃,在这一方面的工作上,司马炎是下了很大的功夫的,因为一不小心,司马氏的统治就会遭到威胁。
第四、魏国短时间没有合适的将领
灭蜀国,主要靠的就是钟会和邓艾这两位大将,这也就是魏末晋初天下最厉害的两位大将,尤其是邓艾,在灭蜀之后更是积极建议立刻兴兵讨伐东吴。
可是在灭蜀之后,这两位都都在短时间归天了,钟会叛变战死,邓艾,在巨大胜利面前,他擅自循将军以前的做法,以天子的名义,任命大批官吏。他拜、蜀汉太子为奉车都尉、诸王为驸马都尉。他甚至还派人在绵竹把作战中死亡的战士跟蜀兵死者一起埋葬,修筑高台作为京观,用以宣扬自己的武功。
但是邓艾也因此而被司马家忌惮且不喜,在钟会提出邓艾有反心之后,就被司马家弄死了。
毕竟狡兔死走狗烹嘛,任何一位领导人也不会喜欢这样一位功高盖主且自以为是的大将,对上位者的威胁确实太大了,不管是真是假,总要以防万一。
第五,依然具有相当的势力
虽然说,蜀国被灭之后,吴国灭亡也只是时间问题,但是集团割据江东数十年,仍有一定的实力尚存,尤其是江东依然具有不少人才,首先就是的儿子。
陆抗常年领兵打仗,镇守江陵,和其父亲一样,多次扶东吴大夏之将倾,破碎魏晋等试图从襄阳南下的计划,其出色的个人能力让不得不为之忌惮。而当时晋国没有哪一位军事家能够说自己能够稳胜陆抗,毕竟邓艾和钟会都死了。这样一位优秀的将领,无疑是东吴的一大保护伞。
此外,东吴的军事实力依然相当不错,相对于蜀汉来说,东吴的实力也要强一些。单从人口数量来说,当时东吴有52万户,320万人,而蜀汉却只有28万户,94万人。兵力方面呢,东吴有23万,而蜀汉仅有10万。再加上东吴的地盘也更大,所以在各方面,东吴的实力基本上都是蜀汉的两倍以上。
而晋国在灭蜀之后,自身的损失也不少,相比于吴国,其实当时并不占多大的优势,所以不急于在短时间对吴发动总攻。
综合来看,吴国能够在盟国灭亡之后,独自坚持17年之久也在常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