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大清宫廷里的春节习俗有哪些呢?
“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是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感兴趣的读者和双元制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犹记幼时,年节一至,传统的习俗焕发活力,天南地北的游子回乡省亲,其乐融融。长大后,工业文明时代隆隆到来,年味淡了许多,让人颇为感慨。
追溯往昔,年味浓郁的农业时代,在帝国的权力制高点清宫里,春节有哪些习俗?天子又如何过这一重要节日?
一、春联纳吉
“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自五代时期天子撰“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一联后,过年贴春联迎福纳吉便成为春节的传统习俗。
清宫的春联不同于民间用红纸墨笔写就的一次性春联,而是由擅长各派书法的学术用毛笔在白绢上书写,再制作边框,多年反复使用。
清宫春联用白绢书写,一方面出于当时社会以白色为高贵,更主要的是为了悬挂时和紫禁城里朱红色的柱子形成色彩对比,以便观看。
所谓“大内宫殿春联,例用白绢,由翰林谨书呈进。盖宫殿漆柱,俱大红色,故以白色映之。”与春联一起张贴的还有门神,也是同样材质制作,色彩上采用多种颜料,绚丽多彩。
若是赶上皇家万寿庆典(过生日)的喜事,为了营造喜气洋洋的氛围,负责人需要向天子汇报请示用红色的对联,如1894年过六十大寿,礼亲王便上疏请示“其对联是否一律用硃红纸书写,镶用黄色绢边,伏候钦定。”
清宫春联主要由擅长不同笔体的翰林完成,在内容上,为了避免因文入罪,翰林们一般都以稳为主,用吉祥话充充门面。即便如此,也还有颇多忌讳:如由为吟诵、后为历代宫廷沿用的对联“日月光山河,山河壮帝居”,因“日月”有为大明招魂的嫌疑,便决不可用,多改用赵孟頫为书写的春联“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到了年间,国家文教昌盛,们用吉祥语写成春联,词藻瑰丽典雅,为之后历代沿用,若残破不堪继续使用,则用新绢由当时翰林按照旧文重新书写。
清宫春联的制作由和工部共同完成。一般由工部先根据殿宇的等级和规模确定春联的尺寸样式,制造库(工部附属机构)提供制作材料,交由内务府造办处(主要为清宫制造生活用品)制作。
因材料特殊,殿宇众多,加之贪腐,清宫制作春联也是一笔不小的消耗。为了削减开支,清宫屡有裁撤春联的举措,如乾隆三十年批准内务府奏折,撤掉了紫禁城中一百多处春联和门神。
宫里春联平日由工部下辖的门神库保管,维护上起初比较粗放,坏掉的话随时维修更换。后为加强管理人员的责任心,朝廷于乾隆二十三年规定,每五年由工部侍郎、内务府大臣各一人带领工部人员确差春联、门神情况,统计数目,开单上奏皇帝,皇帝批准后派官员监督工人整修春联。清宫春联五年维护一次的惯例就此形成。
宫里春联一般在腊月二十三“封印”(官府将官印封存,不再办公)后悬挂,具体多在腊月二十六。第二年正月二十“开印”之后摘除,多在二月初二龙抬头之日。春联摘挂事宜由工部和内务府协同办理,均从乾清宫开始,由后廷到前殿依次进行。
若是新年恰逢遇上皇帝、国丧百日丧期之内,当年各处均不悬挂春联门神,次年恢复正常。在特殊情况下,清宫也会提前撤下春联,如十八年时,皇帝福临罹患天花,宫里供奉痘疹娘娘,禁止一切活动,于正月初五便早早撤下春联。
二、新衣迎春
与民间相似,天子在每年春节也会穿上新衣迎春。天子服饰多样,与不同场合分别着朝服、吉服、常服、行服等多种。我们最为熟知的龙袍,是天子在重大节日、筵席等隆重场合的吉服。天子龙袍一般采用极昂贵的缂丝制成,也有适合夏季的纱、罗龙袍。龙袍纹饰繁复,绣有日、月、星辰、山、龙、华虫、黼、黻、宗彝、藻、火、粉米“十二章”,再加上杂宝纹饰,富丽堂皇。
在春节这个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里,负责管理天子衣服的尚衣监会提前准备好服饰。出席朝廷仪式时,天子戴吉服冠,穿黄色龙袍,外罩貂皮端罩(大衣),腰系朝带,着春绸棉套裤,白布棉袜,足蹬羊皮皂靴。朝中仪式结束后,天子需要换装,着另一套龙袍、冠冕去拜见宫中太后,以示孝悌。
也偶有天子自主选择服饰,如乾隆十九年夜,呈上第二天的明黄色缂丝龙袍,乾隆却临时变卦,要穿一件香色缂丝龙袍,并下令这件香色龙袍“寻常日少伺候,留至每年十二月三十日沐浴后再伺候”,并成为往后每年的惯例。
三、家国大宴
过春节时,天子要举办三场大宴,两场以家长身份与家人欢聚一堂的家宴,一场以国君身份宴请群臣的国宴。清宴分为满席、汉席两种,在宫内设国宴必须是满席,在宫外则可用汉席。满席分为六等。
头等、二等、三等均为祭祀已故帝后专用,活人能享受到的最高等级是四等席,只在春节、万寿节(皇帝过寿)、皇帝大婚等重要场合出现;五六等席则主要用来宴请藩国贡使、蒙古王公贵族。
满席在宴会上分为两宴,首先是以点心为主的“饽饽宴”,之后上酒肉开“酒席宴”。
春节这一顿四等满席,每年均于午时在太和殿开设。全宴共设二百一十席,与宴者共三百余人,按官阶高低分为单人席、双人席、三人席。
各席均使用长条矮桌,只有一二品官员能在殿内用餐。每桌上菜肴一致,菜谱每年不变,虽然菜肴丰盛,但国宴之上,天子在旁,又有哪个能吃的痛快?
饭未必吃的好,但钱却要AA:为节省开支,增强王公责任感,仅皇帝餐饮由国库负担,各席“饽饽宴”的点心由光禄寺提供,“酒席宴”的菜肴、餐具则由有爵位的王公按等级提供,若有差额则由光禄寺补齐。
为避免年长皇子与年轻后妃发生不可描述,天子的家宴分为两次,早餐与后妃同进,晚餐宴请亲王、皇子。
家宴亦是秩序井然。家宴由内务府筹办,用餐地点一般在乾清宫,后妃宴时皇帝坐在殿中,皇亲宴时皇帝坐在宝座台上,余人左右分列,按等级、辈分单桌或是共桌,同样是先上饽饽、奶茶,再摆酒席,最后还要上一道“果桌”。
与宴者不仅按等级分桌,桌上的菜品、餐具亦有差距,处处彰显礼法。就餐时,皇帝入席、离开均要奏乐,皇帝喝茶、用餐、饮酒时,与宴者都要叩头祝贺,赐酒时更要叩头谢恩,礼仪之繁冗堪称折磨。
少许的温情之处,在于开饽饽宴时,内务府会进行“转宴”:从皇帝开始,将桌上点心按次序转桌摆放,以供与宴者分享。
过年当然要吃饺子。清宫新年第一餐便是饺子,并遵守时代留下的习俗,必须吃干菜馅的素饺子。除夕晚上辞旧迎新仪式之后,皇帝要在昭仁殿东小屋吃饺子,饺子必须皇帝坐下时恰巧出锅。
为了卡准时间,御厨们:按照惯例,腊月底到正月,皇帝每过一处门槛,太监便要燃放一串鞭炮,御厨们便以此掌握皇帝行程,以便把控火候。时至清末,祖宗规矩日渐废弛,天子春节的饺子改在吃,饺子馅也由素馅变成了肉馅。
四、各类活动
春节联结两岁,意义重大,天子在这时也要完成不少象征性活动。
新年第一天,天子要饮屠苏酒,举行“开笔”祈福仪式。开笔祈福一般在天子平日处理政务的养心殿东暖阁明窗进行,天子在一天开始的子时至东暖阁,亲手点燃名为“玉烛长调”的白玉烛台,在用黄金宝石铸造、象征国家稳固的“金瓯永固”杯中注满屠苏酒,手握“万年青”毛笔,郑重写下“天下太平”、“国祚绵长”等吉祥话,然后双手捧杯,将“金瓯永固”中的屠苏酒一饮而尽。
在初二至初十的几天中,天子还要选择一个吉祥日子,选擅长诗赋的文臣,一同饮茶作诗,以示重视文教。茶宴始于乾隆时期,因在崇华殿举行,故又名“重华文宴集群仙”。
起初参加者仅为文臣,后演化为王公大臣二十八人。茶宴上,重臣们济济一堂,品尝杭州狮峰龙井佐以梅花、松子、佛手,加雪水泡制的“三清茶”,由天子当场命题,众人就题作诗,堪称一时盛事。
在这些意在垂范天下的活动外,天子也有自己的休闲方式——看戏。
清代天子多好戏剧,晚清皇帝尤甚。清宫早年间多看杂剧、昆曲居多,时受慈禧影响,京剧大行其道。年间,慈禧更是于春节召多个民间著名京剧戏班进宫,各路人马连演数日,可谓过足了戏瘾。
清代天子不仅爱听戏,还颇多会唱之辈:乾隆祭灶时常唱《访贤》;出演《斑衣戏彩》以娱太后;同治能唱武生,然而唱腔不过关;光绪虽不会唱,但会场面动作,常打《金山寺》自娱。
春节之于国人,不仅仅是一个隆重的节日,更是同胞血浓于水的文化心理纽带。追忆往昔春节之于国家,展望今朝过年之于民族,愿我们的年味越来越浓,传统节日愈来愈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