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作为一代明君 刘秀为什么没有能成为千古一
今天双元制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和,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刘秀作为东汉开国,刘秀有那么差距吗?刘秀为什么不能成为千古一帝?
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是一代英主,但人无完人,他一生也之中做出了不少错事,其中有三件,尤其值得一提,甚至是影响其成为“千古一帝”的关键所在。
1、迷信图谶
图谶在西汉末东汉初十分盛行,许多人利用图谶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比如利用符命图谶篡汉、利用符命图谶称帝等。
光武帝刘秀认为自己是应验了《赤伏符》中的谶语“刘秀当为天子”而登上帝位的,因此相信符谶,喜好运用隐语或预言占验吉凶的图谶,来解决疑难困惑;他还曾以《赤伏符》文拜为大司空,以谶文拜孙咸为大司马,因为发生日食而躲到偏殿查找图谶之书。
建武七年,光武帝与郑兴讨论郊祭之事,问:“我想用图谶来推断,怎么样?”郑兴回答说,我不从事图谶预言。刘秀闻言怒骂:“你不从事图谶预言,是认为它不对吗?”郑兴惶惧,赶紧辩解说:“我未学过图谶之书,并非认为它不对。”刘秀这才气消。
郑兴只是惹来一顿怒骂,还算是轻的了,另有一人,曾因劝谏刘秀不要迷信图谶而丢了性命。
此人就是桓谭,时任给事中。鉴于刘秀喜好图谶,桓谭上书劝谏刘秀应当听取正确意见,发扬圣明思想,遵循儒学正道,摒弃图谶邪说。
刘秀看到桓谭的奏疏,十分不快,适逢朝廷为灵台选址进行讨论,光武帝便对桓谭说:“我打算用符谶来决定此事,怎样?”
桓谭沉默不语,光武帝却非要桓谭表态不可,双方僵持了很久,最后桓谭毕竟细胳膊扭不过大腿,只得学郑兴说:“我不读符谶之书。”
但桓谭显然没有郑兴那么幸运,因为这次光武帝明显是不依不饶,一定要桓谭说明原因。
这桓谭也是“书呆子”一枚,被刘秀如此一逼,牛劲又起来了,竟然再次极力论说符谶之书不是经典。
光武帝因此大怒,道:“桓谭诽谤圣圣,目无国法,把他带下去,斩首!”
桓谭叩头请罪,。过了很久,光武帝之怒才告平息,但还是把桓谭调去担任六安郡丞,结果桓谭在赴任途中病死。
论曰:“桓谭以不善谶流亡,郑兴以逊辞仅免;贾逵能傅会文致,最差贵显;世主以此论学,悲哉!”
2、逼死韩歆
韩歆性格刚直,说话直爽,毫不忌讳,经常搞得光武帝很不高兴。
有一次,光武帝在朝会上诵读自己与隗嚣、公孙述往来的书信,颇为自得。韩歆却当着满朝文武君臣的面,嘲讽道:“亡国之君皆有才,纣亦有才。”搞得光武帝十分没面子,恼怒不已,恨不得把韩歆当作蟑螂一脚踩死。
建武十五年,韩歆又当着光武帝的面,有根有据地说天下将有严重的饥馑荒年出现,劝谏光武帝应亲君子远小人,施行仁政,言辞异常激烈。
光武帝因此大怒,免去大司徒之职,让他回归故里。韩歆走后,光武帝仍然不能消气,又派使者拿着诏书追到韩歆家里去责备他,韩歆和儿子韩婴于是全都自杀。
韩歆素有名声,无罪被光武帝逼死,许多人表示不服。
司马光对此评论说:“夫切直之言,非人臣之利,乃国家之福也。是以人君日夜求之,唯惧弗得闻。惜乎,以光武之世而韩歆用直谏死,岂不为仁明之累哉!
3、放弃北疆
建武十五年,匈奴侵扰边疆,州、郡无力禁止,光武帝于是下令迁徙雁门郡、代郡、上谷郡的官民六万余人,安置到居庸关、常山关以东,以避开匈奴的骚扰,匈奴左部因此又转移到边塞以内居住。
光武帝把雁门郡、代郡、上谷郡的官民把迁徙、安置到居庸关、常山关以东,实际上等于放弃了雁门郡、代郡、上谷郡等地,把这些地方拱手让给了匈奴。
两年后,莎车王贤派使者进贡,请求设置都护。光武帝先是赐给莎车王贤西域都护印信绶带,以及车辆、旗帜、黄金、绵绣。但敦煌太守裴遵上书说:“对于夷狄,不可以授给他们大权,而且这样做会使其他各国失望。”光武帝于是又下诏收回都护印信、绶带,改赐给莎车王贤大将军印信、绶带。
莎车使者不肯交换,裴遵强行夺回,莎车王贤从此开始怨恨,扔诈称是西域都护,向西域各国发送文书。各国从此全都服从、归附于刹车王。
建武二十一年冬,匈奴进犯上谷、中山,加之莎车王贤日渐骄横跋扈,想要兼并西域,不断进攻邻国,西域各国忧虑恐惧。于是,车师、鄯善、焉耆等十八国同时派他们的王子到洛阳充当人质,奉献,请求东汉朝廷庇护。但光武帝却以中原刚刚安定,北方异族还未顺服为由,恩赐他们丰厚的礼物之后,就让各国人质全都返回。
莎车王贤得知东汉朝廷不会派都护来,于是出兵击败鄯善,击杀国王。鄯善王安给汉朝上书说:“愿意再派王子到洛阳做人质,再次请求汉朝廷派都护。如果汉朝廷不派都护,只能被迫向匈奴屈服。”
光武帝竟回答说:“现在使节和大军无力派遣,如果西域各国感到力不从心,,何去何从,自己选择。”于是鄯善国、车师国又都归附匈奴。
后来,匈奴内斗,分裂为南匈奴和北匈奴,实力大为削弱,南匈奴归附东汉,北匈奴单于十分惊恐,送回了不少被掠走的汉朝居民,以表示善意。
建武二十七年,北匈奴派使者到武威郡请求和亲,归附东汉。光武帝听取太子的意见,告知武威太守不要接待北匈奴使者。
建议出兵,上书说:“匈奴贪图利益,没有礼仪和信义,困难时向汉朝叩头,太平时便侵边掳掠。如今北匈奴遇到瘟疫,人马、牲畜病死,又遭旱灾、蝗灾,,疲惫困顿不堪,实力抵不过汉朝的一个郡。万里之外的垂死性命,悬在陛下之手。福运不会再来,时机容易丧失,难道应当死守斯文道德而放弃武力吗?现在应当命令将领进驻边塞,悬以重赏,命高句骊、、鲜卑进攻北匈奴左翼。如果这样,北匈奴的灭亡,不过数年之事。我们担心陛下仁慈恩厚,不忍开战,而参谋之臣又犹豫不决,使刻石铭记流传万代的功业不能在圣明的今世建立!”
但光武帝一方面害怕将领的军权太大,不易控制;另一方面认为舍弃近处去经营远方只会劳碌无功,一心扩充地盘只会精疲力尽,只有推广恩德才会让国家壮大强盛,断然拒绝了马武的出兵建议。
从此,将领们再也不敢建议对北疆用兵,这实际上也就意味着光武帝错失了消灭北匈奴之良机。此可谓光武帝一生中的最大败笔,也是妨碍其成为“千古一帝”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