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师、司马昭两兄弟为何没有互相争斗呢?
众所周知,几十年,最后司却成了终极赢家。的成功,是和,两兄弟的同心协力是分不开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双元制小编一起往下看。
司马师、司马昭兄弟的祖父司马防很能生,一共生了九个儿子,九子之中,长子司马朗任兖州刺史,次子一手奠定了后来基业,被追尊为宣,庙号高祖,三子司马孚历仕五代皇帝,忠于魏国,西魏后被封为安平王,但他至死仍以魏臣自称,余下几个儿子全部封侯。可以说司马家族之显贵,在整个三国时期都不多见。
而巧合的是,司马懿在生子方面毫不逊于其父司马防,同样生了九个儿子,其中司马师、司马昭、司马干三兄弟都是司马懿正妻张春华所生,是嫡出子,剩下的几个儿是姬妾伏夫人、张夫人、所生,是庶出子。在嫡庶有别的封建社会,司马懿最终还是要将大权交棒给嫡子,而司马师、司马昭作为他最年长的两个儿子,自然格外受到重视,兄弟两早早就跟在父亲身边,接受各种历练。
司马懿去世后,司马师继任大将军,独揽朝廷大权,司马昭则经常在外领兵作战,兄弟俩一个主内,一个御外,共掌曹魏军政大权,其权势地位愈加稳固。但自古以来兄弟为权力而反目成和的例子比比皆是,春秋时期,与哥哥公子纠为争位而兄弟相残,最终继位的逼迫杀害了哥哥公子纠。司马氏自以后便牢牢掌握了曹魏大权,在司马懿死后,司马师、司马昭兄弟同掌曹魏大权,在权力面前却为何没有呢?
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司马懿生前明确司马师作为接班人
在司马懿九个儿子中,司马师既是嫡长子,也是最受司马懿器重的儿子。《》评价司马师是“雅有风采,沈毅多大略”,年纪轻轻,便与当世名士夏侯玄、齐名。
司马师为人沉着干毅,遇事不骄不躁,我们从“高平陵之变”就可以看出司马师和司马昭兄弟两的差距。
魏嘉平元年(249年),太傅司马懿乘大将军陪魏帝前往高平陵扫墓,发动政变,控制洛阳京师,一举打倒了曹爽兄弟和他们的党羽,攫取了曹魏大权。而这一起事变中表现最出色的正是司马师。
事变前夜,司马懿将计划告诉司马师与司马昭,面对如此大胆,一旦失败必将诛灭九族的计划,兄弟俩的反应却各不相同:
帝(司马师)寝如常,而文帝(司马昭)不能安席。---《晋书》
意思是说司马师知道父亲的计划后,像平常一样该睡睡,司马昭却紧张得一夜睡不着。遇大事临断,沉着果毅,心思缜密,这正是司马师比司马昭厉害之处。
到了事变当日,司马师已经集合军士,在司马门等待司马懿发号施令,当初,司马昭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正为今日而准备,“一朝而集,众人莫知所出”。看到司马师内外安排周全,司马懿颇为感叹的说:“我的这个儿子,竟然这么厉害。”
高平陵之变成功,确定了司马师接班人的地位。魏嘉平三年(251年),司马师随司马懿平定王凌之乱,同年六月,司马师以抚军大将军执掌曹魏军政大权,次年升大将军。
2:司马师无子,权力最终会过渡到司马昭手上
雄才大略的司马师最遗憾的事情估计就是自己无子嗣了,司马师只有五个女儿,都是原配夏侯徽所生。在封建社会,无嗣绝后,对于权力交接是个大忌,所以司马师不得不把弟弟司马昭的次子司马攸过继来作继嗣。
生了五个女儿,说明司马师的身体没啥问题,司马师原本可以再“拼出”一个儿子来,无奈原配夏侯徽出身曹魏家族,夏侯徽知道司马师心怀异志,不是真心忠于曹魏,而司马师也对出身夏侯家族的妻子非常顾忌。于是司马师心一狠,在青龙二年(234年)毒杀了妻子夏侯徽。
之后,司马师又相继娶和羊徽瑜为继室,其中吴氏很快就被废黜,而羊徽瑜不知何因,直到司马师去世前都没能给他生下一男半女。
这样,司马昭次子司马攸以嗣子身份过继给司马师,至司马师去世前,司马攸年仅10岁,因此司马师不可能把大权交给这个幼儿。
既然司马师无子,养子司马攸又是自己的亲儿子,他根本不用急着跟兄长争权,最终权力的过渡还是会回到自己手上。
3:兄弟争权,他人将有机可乘
魏帝曹芳试图废除司马师
作为深谙权术的司马兄弟,应该明白兄弟争权会产生什么后果,特别是在“高平陵之变”后,朝中暗涌流动,反对者不少。
嘉平三年(251年)曹爽的党羽,司空王凌对司马懿父子专权深感不满,图谋废黜曹芳,拥立楚王曹彪为皇帝。司马懿识破王凌阴谋,与司马师亲征王凌,终迫使王凌战败服毒自尽,楚王曹彪亦被逼自尽。
司马师掌权期间还发生了魏帝曹芳密令中书令李丰、太常夏侯玄、光禄大夫张缉等人发动政变,欲废除司马师之事。结果计划泄露,三人被司马师诛杀,曹芳被废。
正元二年(255年)、文钦等在淮南起兵勤王,反对司马师、司马昭兄弟专权。司马师与司马昭率军镇压了这起兵乱,但司马师在此役因为文鸯带兵袭营,惊吓过度,加上眼伤复发而一病不起,在当年便去世了。
几年后,曹魏名将也起兵反对司马昭,被镇压后,遭夷灭三族。
这么多人反对司马懿父子,上至皇帝,下至文臣武将,可见司马氏实在是,此时这兄弟俩若为争夺权力而反目成仇,,岂不给了反对势力以。司马氏兄弟都是当世豪雄,深知兄弟团结之重要,绝不会把父亲好不容易得到的权力断送在自己手中。
4:兄弟情深
司马师临终将大将军印交给司马昭,完成权力交接
司马师、司马昭都是司马懿正妻张春华所生,很早就跟随父亲司马懿建功立业,兄弟情深。
司马昭对兄长司马师是“既敬又惧”,毕竟长兄如父,虽然两人年龄相差不过3岁,但司马师的能力要明显强过司马昭。“高平陵之变”司马师处事不惊,还拿出了自己早就准备好的“三千死士”,反观司马昭,事变前夜竟然吓到“不能安席”。
嘉平四年(252年),吴魏发生东兴之战,司马昭部将诸葛诞、惨败于东吴太傅,司马昭以主帅失职,“坐失侯”,被削去侯爵,当时司马师总揽朝政,完全可以利用手中权力宽宥司马昭,但他没有这么做,而司马昭事后也甘心承担责任,接受处罚。
司马师临终前,将司马昭从洛阳召回,用尽力气把大将军印信交给司马昭,亲授遗言,将曹魏大权交托给司马昭。其临终之别,还是非常感人的,这也可以看出兄弟俩的感情是很深的。
结语
司马师在世时,大权在握,总揽朝政,司马昭专事带兵做战,一人掌权,一人掌兵,相互配合。兄弟之间两不疑,精诚团结,同心协力,将曹魏大权牢牢控制在手中,为将来晋代魏,灭蜀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古以来,同室操戈往往都不会有好结果,但司马师、司马昭兄弟却能做到兄弟和睦,不为权力诱惑而自相残杀,这还是非常难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