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井茶在宋代极负盛名,有哪些文人墨客喜欢双
时期流行点茶法,那时最盛名的茶应该是产于江西修水一带的双井茶,下面双元制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点茶法盛行于,就是将茶碾成细细的粉末,放于茶盏中,用90度左右的水一点点浇进去。然后用茶筅用力搅打,使茶汤呈现出晶莹的白色泡沫,称为“乳饽”,就像词中所说“雪沫乳花浮午盏”。
当时还流行用茶膏在乳饽上题字作画,犹如一幅绝美的水中丹青,别有一番意境,因此深受人们尤其是文人的喜爱。
宋代的双井茶产于江西修水一带,那里距离盛产云雾茶的庐山不远,亦是山清水秀,雨润风清的宝地。那里出产的茶如兰似麝,茶香浓郁,在北宋极富盛名,是朝廷的贡茶之一。
在《冰柱》中写道:
不为九江浪,徒为汩没天之涯。
不为双井水,满瓯泛泛烹春茶。
五代《茶谱》中记载:“洪州双井白芽,制造极精。”《读史方舆纪要》也提到:“双井,在州西二十里。《志》云:南溪心有一井,土人汲以造茶,绝胜他处。”更有数不清的文人墨客,将它的香、它的醇溶入自己的诗词之中,用文字品味着它的独特清纯。
北宋著名文学家在《归田录》中也记载了此茶:“自景佑已后,洪州双井白芽渐盛,近岁制作犹精,囊以红纱,不过一二两,以常茶十数斤养之,用避暑湿之气,其品远出日注上,遂为草茶第一。”
由此可见,双井茶从北宋景佑年间开始盛行,并且十分重视茶的保存和包装,通常用红色的丝绸来装贮茶叶。红色的茶囊,碧绿的茶叶,仅仅看一眼就觉得。待茶香溢出,飘飘袅袅,更是让人欲罢不能。在欧阳修的心目中,它是胜过绍兴日铸山的茶叶,是“草茶第一”。在当时为了防止茶叶受潮变质,经常是在十几斤普通茶叶中储藏一包双井茶,足见人们对它的珍爱。
宋朝本就是一个浪漫的朝代,也是一个富裕的朝代。从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大街上店铺林立,人流如织,一片繁华景象。宋朝是一个重文抑武时代,文人们得到了自古以来最高的礼遇,他们也成为了都市生活的代表,他们的都引领了大众的潮流。因他们对茶的喜爱,也加快了茶产业的发展。
欧阳修曾写过一首诗:
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凤爪。
穷腊不寒春气早,双井茅生先百草。
白毛囊以红碧纱,十斤茶养一两芽。
长安富贵五侯家,一啜尤须三日夸。
欧阳修是江西吉安人,双井茶可以说是他的家乡茶,如若生于现在,他绝对称得上是双井茶的代言人。
有一天,好友来访,欧阳修用双井茶来待客。新沏的茶刚一端上来,那清幽的茶香就立刻俘获了梅尧臣的味蕾,随后他也赋诗称赞,“始于席,乃识双井绝品茶”。
宋代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饮茶之风从上层社会开始蔓延至社会各个阶层,上至王公大臣、文人僧侣,下至商贾士绅、黎民百姓,品茶之雅好举国推崇,无不以饮茶为时尚,茶也成为了人们之间礼尚往来的一个重要物品。曾说:“茶之为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无。”
生于双井的更是对自己家乡的茶推崇至极,多次将此茶分送给自己的好友。他在给苏东坡送茶的时候,附带诗一首:
人间风日不到处,天上玉堂森宝书。
想见东坡旧居士,挥毫百斛泻。
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磑霏霏雪不如。
为君唤起黄州梦,独载扁舟向五湖。
苏东坡收到茶和诗,很开心,并随即和诗一首:
江夏无双种奇茗,汝阴六一夸新书。
磨成不敢付僮仆,自看汤雪生玑珠。
列仙之儒瘠不腴,只有病渴同相如。
明年我欲东南去,画舫何妨宿太湖。
因此茶的珍贵,东坡居士都不舍由僮仆来煎煮,亲自守在茶鼎边,看着茶汤渐渐呈现出白雪般晶莹的浮沫,和像珍珠一样的剔透的水泡,闲适惬意如世外仙人。
黄庭坚与苏东坡,以茶为媒,诗词唱和,既联络了师生之情谊,又满足了口腹之欲望。一字一句间有茶香氤氲缥缈,仿佛天地间一切都溶入了这沁人的幽香之中。
著名诗人杨万里,同样也是江西人,他对自己的老乡兼前辈欧阳修、黄庭坚等人十分敬仰,然而,生不同时,只能将自己对他们的倾慕付与诗词中。家乡的茶就又一次成为了跨时代的媒介,一首《以六一泉煮双井茶》,诉出了他浓浓的思乡情,深深的敬慕意。
鹰爪新茶蟹眼汤,松风鸣雪兔毫霜。
细参六一泉中味,故有涪翁句子香。
日铸建溪当退舍,落霞秋水梦还乡。
何时归上滕王阁,自看风炉自煮尝。
杨万里在一次漫游西湖时,用六一泉水煮从家乡带来的双井茶,在如松涛翻滚的沸水中,茶香隐隐溢出。好水、好茶,让孤独的诗人浮生出一丝乡愁。
故乡的山水犹如诗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壮美凄清,世间无与比拟。可是只能“自看风炉自煮茶”,无人能与自己分享此刻的心情,曾经那么喜欢茶道的欧阳修、黄庭坚也早已作古,无缘交游,自己只能在滕王阁上与他们意会神游。
看着茶碗里积玉堆琼的茶沫,品着空气中弥漫的淡淡茶香,一首首带着茶韵的诗词从小姑娘的脑海里飘过,翰墨清茶,交相融合。让这个平淡的下午,仿佛也不平凡了起来,多了一份幽香,多了一份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