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三国时期三次最著名、足以影响国运的刺杀
时期有三次十分著名的刺杀事件,在还是中都是实际存在的,在这三个事件中被刺的人物都足以影响一国的命运,下面双元制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三国演义很多人曾评价过它是七分实,三分虚,其实所有有关历程的事件基本都是属实的,虛的部分大都是为了烘托人物,而虚构的个人功绩,比如是实,是虚,屡出祁山是实,是虚,是实,阻挡十万吴军是虚。下面来说说这三次刺杀事件是什么?事件的主角又分别是谁?
一、江东“”被刺
孙策自伯符,是江东猛虎的长子,在正史中,麾下的猛将华雄就是被孙坚斩杀的,演义中变成。孙策少年时就跟随父亲南征北战,而且喜欢结交英雄豪杰,17岁时,孙坚攻打阵亡,孙策以未成年人的身份继续统帅父亲的部曲为服务。
袁术是个野心家,对孙策也不是很信任,于是孙策便借口帮袁术讨伐江东,率领孙坚旧部的淮泗人马千余人开始了征战江东的事业。脱离袁术后,孙策凭借年少时结交的朋友和勇猛的名声,吸引力大批人才来投,比如、、等,有了这些人才的帮助,很快孙策便席卷了江东五郡,确立了的江东基业。
正当孙策准备继续扩大战果时,吴郡太守许贡安排了一次成功的刺杀,他的门客趁孙策出外狩猎时,一举将孙策刺成重伤,让这位“小霸王”还没来及享受胜利成果就伤重早逝,去世时年仅26岁。
孙策的离世,让另一位未成年人走入的大家的视野,成为了著名守成之君,而非开拓之主。试想如果孙策能有40岁的寿命,荆州的归属将会有很大变数,因为孙策是勇于的,如果的荆州的归属在赤壁之战前发生变化,那历史的车轮将如何前行,又会是另一番景象了。
二、鲜卑首领被刺
说到轲比能,大家可能不太熟悉,因为在汉末三国期间,少数民族基本都是配角,经常是三国征战时被利用的对象,实际战力。其实这个轲比能还是不弱的,他是北方鲜卑族的部落首领,他勇猛果敢,懂得合理分配利益,所以在中原群雄割据的时候,他慢慢地将鲜卑各部落整合了起来,势力最大时号称控弦之士有十万之众。
当然在治理北方的时候,他的实力还是不够看,可随着曹操去世,天下逐渐三分,曹魏统治者需要分兵应付蜀汉和东吴时,轲比能的威胁就显现出来了,他一方面可以在曹魏内部制造战端,一方面可以脱离曹魏联合蜀汉搞自治,这都让曹魏头疼不已。
公元235年,曹魏的幽州太守王雄觉得,彻底解决鲜卑势力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的势力分散,于是他决定派遣勇士前往刺杀轲比能,轲比能一死,鲜卑人再无雄才大略之人,很快便又陷入了分裂,曹魏只用一人便抵得上10万雄兵力。
这次刺杀,使得韩龙青史留名,更重要的是让曹魏减少了数万防备鲜卑的边防军,这些生力军投入到了应付蜀汉的北伐中,试想如果没有这几万兵力,曹魏的雍凉地区会不会易主,蜀汉的机会是不是更大,一切皆有可能。
三、蜀汉大将军被刺
费祎是蜀汉后期继、之后,第三位掌握蜀汉实权的人物,他的执政理念不同于诸葛亮和他的继任者。
诸葛亮和姜维是始终把北伐放在执政方针的首位的,他们的理念就是以攻代守,而不能坐等灭亡,但费祎的执政理念是延续了蒋琬的方针,尽可能的让蜀汉休养生息,以守成为主,即使守成会让蜀、魏的人口、经济差距不断增大,他也认为只要守住当下,就是忠于社稷。
公元253年,离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已经过去将近20年,这20年间,蜀、魏的国力差距进一步拉大,也使得蜀汉政权的一些北伐派很不满,终于在一次酒宴上,降将郭脩将费祎刺杀,这次刺杀使得坚定的北伐派姜维成为了蜀汉的实际掌权人,当然也有人猜测刺杀费祎的幕后主使就是姜维,但没有史实证明。
蜀汉这一次非正常的权力交接,让蜀汉的国策发生根本改变,也许这也埋下了蜀汉灭亡的种子,如果费祎不死,蜀汉的灭亡时间可能不同。
总结:三国时期的这三次刺杀都是历史上有记载的,用现代话说,就是三次成功的“斩首行动”,每一次都有一位重要的掌权人物离世,产生权力的交接。权力的交接就很可能影响政权的建立和灭亡。
如果没有这几次刺杀,历史的车轮真的有可能就此改道,孙策不死,夺取荆州很可能就是孙、曹二分天下实现的榻上对;柯比能不死,联合蜀汉北伐,很可能蜀汉攻占长安还于旧都,三国重划版图;费祎不死,也许蜀汉晚20年再亡。当然历史并没有假设,历史的真相谁也无法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