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与朱棣的关系如何?郑和下西洋的意义是什

世界历史 2022-07-27 10:35www.worldometers.cn世界历史故事

  曾带着所向披靡的舰队最远一度来到了非洲,这在航海史上是一个壮举,史称“”。下面双元制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对于郑和下西洋这件伟大的事情,史学家一般持有两种看法。一种观点认为下西洋完完全全就是贴本的买卖,又不像后来的麦哲伦等把无数小国变成。要知道当时明朝海军的实力可是当之无愧的第一,郑和下西洋事件的发起者无疑为后世。作为的最高统治者,能够站在国家角度出发把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011:出身的郑和原名叫马和,本身具备的特点成为航海的正使

  关于郑和的身世史学家有不同说法,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他先祖为中亚贵族。姓氏为穆罕默德,从中一看便知道这不是中土人士。入主中原后郑和家族取了一个姓氏,为马。郑和原名叫,家庭情况也还算不错。可惜自己在十二岁的时候被抓到了云南,阉割成小太监送往到燕王府。

  这位燕王就是大名鼎鼎的朱棣,事实证明郑和的确是运气好再加上有眼光。建文元年燕王朱棣发动了长达四年的,中记载郑和在这场战争中立下了很大的功劳。(据说是在郑村坝之战中击退了强敌,等到明成祖朱棣夺位后赐)

  郑和从小就在燕王身边,所以二人的感情特别深厚。名义上是主仆,实际上是兄弟,朱棣对他信任有加。郑和这个人不但军事才能为朱棣所赞赏之外,同时还有这和伊斯兰教的背景。此时朱棣已有一个想法,那就是通过下西洋宣扬大明国威。(还有一种说法是寻找建文帝)

  派遣船队远赴西洋跟各国交易,把中华传统和平文化传播到各地这才是朱棣要做的大事。船队的正使人选必须一而再再而三的慎重,不但要深得皇帝信任,而且还要有跟他国交往贸易的资本。

  022:下西洋的意义十分重大,一生有七下西洋,船队规模壮大

  永乐三年七月十一日,明成祖朱棣第一次让郑和作为大明王朝的正使出使西洋,这一次有可能带着寻找建文帝的目的而去。中华民族伟大的航海时代来临,根据明载此次出行郑和舰队各种船只大小240多艘,承载船员两万八千多名。

  明朝的舰船大体上分为五种,第一种是郑和乘坐的宝船,长44丈,宽18丈。具体可容纳一千余人;第二种是马船,承载战马跟草料;第三种是粮船,主要是用在储存粮食跟生活用品;第四种是水船,起到储存淡水的作用;第五种是战船,主要是跟对外作战。

  这五种宝船相互围绕在一起,分工明确。同时也能携手并进,说他们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也不为过。哪怕是近百年后的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船队规模远远不及郑和当时的船队。

  郑和航海图记载该舰队还使用了过洋牵星术,避免在茫茫大海中迷失方向。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李约瑟博士了解世界历史说道:“大明王朝的舰队在15世纪初比亚洲任何国家的舰队都要强大的多,超过了欧洲所有舰队的总和。”也就是说明王朝当时的海军地位比现在美国的地位还要高。

  第一次下西洋时候郑和船队还遇到一个大麻烦,这个麻烦就是海上巨盗。他在茫茫大海中横行无阻,俨然成为一个可以和大明叫板的海上帝国。郑和船队目的就是为了解决问题,这群海盗自然成为了郑和船队要剿灭的对象。一群乌合之众哪里是大明舰队的对手,再加上郑和指挥有方,很快海盗陈祖义便被生擒。

  永乐五年郑和船队班师回朝,陈祖义等人纷纷被问斩。不久便开始了第二次下西洋,之后的几次最远一度到达了非洲。按照明王朝当时的整体实力想要学英国搞殖民地那一套绰绰有余,可是朱棣所期盼的是把中华和平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结束语:郑和一生一共七次下西洋,六次在永乐朝完成的。最后一次是宣德五年开始的,为了大明朝的航海事业郑和可谓是鞠躬尽瘁。宣德八年郑和在最后一次返航途中去世,大明朝的航海事业也走向了终点。

Copyright © 2016-2025 www.worldometers.cn 全球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全球化,全球疫情,全球股市,全球新闻网,全球地图,全球通史,经济全球化,全球变暖,全球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