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存在37年就灭亡了 隋朝究竟是什么样的朝代
对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双元制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历史上的隋朝到底是什么样的?隋朝到底有什么特殊的存在?为什么说隋朝十分特殊?
隋朝虽然仅仅只存在了37年,但是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隋朝这短短三十多年的历史,却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
要想明白隋朝的历史意义,我们首先得简单回顾一下隋朝的历史。
公元581年,在长安登基,隋朝自此开国。杨坚原本是大将军杨忠的儿子,因为是帝的岳父,所以得以掌握了实权。后来宇文赟病重的时候,本应率军南下灭陈的杨坚,篡改了宇文赟的诏书,留在京城辅政。宇文赟死后,杨坚辅佐自己的外做,自己做了大丞相。
然而此时的宇文阐,仅仅只有7岁而已,大权自然都掌握在杨坚手里。此后的两年里,杨坚不断铲除异己,巩固自身权位。两年之后,杨坚羽翼彻底丰满,终于逼迫自己的外孙子宇文阐禅位,自己登基做了皇帝。
因为杨坚原本的封号,是随国公,所以建立的朝代,就应该叫做随朝。但是因为随有走的意思,不吉利,所以杨坚干脆选了一个谐音的‘隋’字,作为国号。
就这样,隋朝开国了。
隋朝刚建立的时候,控制的范围还仅仅只局限于原本北周的领土。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都掌握在南陈政权手里。杨坚虽然有心直接南下灭陈,但是当时隋朝的实力却不足以如此。
一方面,杨坚刚刚登基,隋朝内部还有很多北周的旧臣,随时可能发动叛乱。杨坚需要用足够的力量和时间,去弹压这些北周旧臣,巩固自己的统治。另一方面,当时的南陈政权,实力还很强大,如果强攻的话,损失会很大。
而且最重要的是,当时隋朝的北方,还有一个强大的做邻居,牵制了隋朝大量的兵力,让隋朝无法全力南下灭陈。
于是,杨坚开始改换思路,登基之后,并未选择马上南下灭陈。在接下来的六年时间里,杨坚积极备战,整顿隋朝内部,进行各种改革。比如重新铸造统一的货币,重新统一各地的度量衡,鼓励商业发展。在杨坚的这一系列操作下,隋朝的国力开始迅速强大起来。
与此同时,杨坚采用了宰相的策略,干扰南陈的农业生产,用各种手段消耗南陈的军事力量,让南陈政权持续衰落。
另外,在这几年当中,杨坚还把北方的突厥,当成了首先要解决的目标。在杨坚刚刚登基后,突厥原本想趁着中原内乱南下,却被杨坚给打了回来。击退突厥之后,杨坚采用了名将的策略,对突厥施行分化打击的策略。
顺便多说一句,这位长孙晟,就是‘一箭双雕’这个典故的由来。而且,长孙晟生了一个女儿,后来嫁给了唐太宗李世民,成了李世民的皇后,并且生下了。
最终,在隋朝的强大攻势下,突厥彻底分裂成和,然后被隋朝暂时打服。
解决了北方的突厥,隋朝国力也已经足够强大。这个时候,杨坚开始准备统一全国了。
公元587年,在隋朝开国七年之后,杨坚废掉了西梁国号,将西梁国境,全部纳入隋朝的统治版图。西梁原本是灭亡之后,北周扶持一些南梁皇室,在江陵地区建立的傀儡政权。隋朝开国之后,自然也就顺理成章地接手了西梁。西梁本就是隋朝的附庸,所以这次灭亡,也没有引起任何动荡。
又过了一年之后,在彻底消化了西梁的地盘之后,杨坚派自己的次子,作为名义上的最高统帅,分三路大军,南下灭陈。在这次灭陈行动当中,隋军名义上的最高统帅,是刚刚成年的杨广,但实际上领兵的,是大将军。在杨素的统领下,隋朝大军一路,直接攻入南陈都城建康,活捉了南陈皇帝。
此后,在陈叔宝的诏令之下,其他尚未平定的南方地区,也都纷纷投降。就这样,在隋朝开国八年之后,隋朝终于彻底统一了天下,结束了自以来,中原地区数百年南北割据的局面。
统一天下之后,在杨坚的统治下,隋朝的国力蒸蒸日上,进入了一段最强大的时期,后世史称。隋朝统一天下之后,杨坚在全国推行‘’,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与此同时,杨坚减免赋税,轻徭役,在各地设置官办粮仓。开凿广通渠,极大的方便了关东地区的漕运。
在治理国内的同时,杨坚还不忘北方的突厥。此后,隋朝又两次向突厥开战,终于将昔日的强大突厥,彻底给打趴下了。经过杨坚数十年兢兢业业的治理,隋朝已经成为整个东亚地区,当之无愧的霸主。
但是,在隋朝国力蒸蒸日上的同时,杨坚本人,却因为继承人的问题,而时常感到头疼。
隋朝开国之后,杨坚的嫡长子,便被立为了太子。然而杨坚的次子杨广,却有着灭南陈的大功。杨广成年之后,也对太子之位产生了觊觎之心。在杨广的努力下,最终,杨坚最终还是决定,废掉了原太子杨勇,改立杨广为太子。
后来证明,这是杨坚一生当中,犯得最严重的一个错误。
公元604年,杨坚病重,杨广侍奉左右。据史书记载,杨坚病重期间,杨广曾调戏杨坚的妃子,导致杨坚产生了废黜杨广的念头。然而最终,就在杨坚产生这个念头之后,杨坚便突然暴毙。后世一直怀疑,是杨广弑杀了杨坚。
杨坚去世后,杨广登基为帝,史称。
杨广登基之后,,不顾隋朝国力是否能够承担,只想做作为的‘千古一帝’。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杨广在各地广修宫殿,方便自己外出巡游。,彻底沟通了南北水运体系。让南方的货物,可以通过漕运直接运输到北方。修造洛阳城,试图将都城从长安迁到洛阳,以此来避免传统关陇士族集团的掣肘。
另外,杨广还在杨坚改革的基础上,创立了制,彻底打破了以往纯粹由士族举荐做官的制度。科举制的诞生,对后世上千年的中国历史,都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
但是,杨广这一系列阔斧的操作,却极大地消耗了隋朝的国力,甚至让老百姓到了活不下去的地步。而且,开创科举制、迁都洛阳这些事情,更是和传统关陇贵族集团的意愿,背道而驰,杨广也由此失去了关陇贵族集团的支持。
到了这个时候,隋朝已经是处于十分危险的边缘。然而对于隋朝的危险处境,杨广却依然无所顾忌,依然一意孤行。
大业七年,杨广从全国范围征兵,调集了上百万正规军队,以及数百万的后勤补给人员,组成强大的军事力量,征讨北方的。客观来说,杨广征讨高句丽的初衷是好的,因为当时的高句丽了,确实十分强大,时刻威胁着隋朝的边境安全。但问题是,如此大规模的战争,已经完全超出了隋朝国力承担的极限,让老百姓彻底活不下去了。
于是,大业七年,山东人首先起兵,拉开了的大幕。
虽然后方民变四起,但杨广依然一意孤行,执意去打高句丽。然而在接下来的战争当中,隋军却因为杨广的指挥失利,一路惨败。数十万隋朝精锐,埋骨辽东。偏偏在这个时候,隋朝大贵族、杨素之子杨玄感,眼见各地民变四起,决心发动叛乱,对杨广取而代之。然而最终,杨玄感的这场叛乱,却以失败告终,最终被杨广镇压。
征讨高句丽的失败,再加上杨玄感起兵内讧,导致原本强大的隋朝精锐,近乎损失殆尽。到了这个时候,隋朝在各地的统治,已经开始摇摇欲坠起来。就连镇压各地的农民军,都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面对各地风起云涌的农民军起义,杨广此时也开始显得有些,再不复当年的雄心壮志。大业十二年,杨广带领十余万精锐,离开关中,前往江都地区,企图依靠还算稳固的南方,以备不测。在杨广看来,当时的农民军起义,主要以北方为主,南方则是相对平静。而隋朝在南方的统治,也还算稳固。依托南方建立割据政权的想法,或许是可行的。
但杨广的这个选择,则是从根本上断送了隋朝。因为杨广这次离开,几乎带走了关中地区最后一部分隋朝精锐。自此之后,关中地区就处于十分空虚的状态。而杨广麾下的士兵,因为大多是关中人,所以根本不愿跟杨广一起久居江都,纷纷开始叛逃。
而关中地区的空虚,则导致了很多关陇贵族,彻底抛弃了杨广。所以后来李渊起兵之后,才会一路轻松攻入长安,迅速控制整个关中地区。
到了大业十四年,隋朝在北方的统治,已经彻底瓦解,北方出现了李渊、薛举、李密、等诸多割据势力。南方也开始出现许多割据势力,让隋朝的统治彻底失效。直到这时,杨广依然一意孤行,丝毫不悔改自己的过错,反倒是沉迷于享乐。
大业十四年三月,杨广麾下的,忽然发动叛乱,最后弑杀了杨广,立杨广的孙子为帝。在此之前,身在长安的李渊,同样立杨广的另一个孙子为帝。而在杨广死后,洛阳方面,也立了一个为帝。
但是没过多久之后,这三位小皇帝,都纷纷被杀,篡取了皇位。至此,隋朝也就彻底灭亡了。
从杨坚登基,到杨广被杀失国,这期间虽然只过了仅仅37年的时间。但是隋朝统治的这37年里,却做出了很多开创性的改变。比如大运河的开凿,彻底凭水运沟通了南北,加强了南北地区的联系。而科举制的出现,则是打破了以往士族集团对上升通道的垄断,同时进一步加强的中央集权。
这两样创造性的改变,对中国的统一,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在隋朝以前,中国分裂的时间和大一统的时间,几乎相当,甚至出现过这种长达数百年的割据分裂时期。但是在隋朝以后,等几个朝代,几乎都是统一的时代居多,分裂的时代较短。
总之,隋朝虽然国祚短暂,但是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历史等诸多方面的贡献,都是极其巨大的。虽然国祚很短,但这丝毫不影响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影响极大的大一统朝代。而隋朝的很多贡献,也为后来盛唐的强大,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