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历经四任皇帝,为什么国祚只有短短的十几
的京师北京陷落后,明宗室在南方相继建立政权,合称南明。南明的政权为什么仅存在短短十几年呢?下面双元制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虽然仅仅存在了十七年,但却先后出了四位,分别是弘光、隆武、永历和绍武。
弘光帝兵败后被清军俘虏,被押往北京后处死;隆武帝抵抗了两年,最后兵败后在福建被杀;永历帝败于之手,后被处死于昆明;绍武帝只做了一个月皇帝,就被杀害于广州。
公元1644年4月25日。随着大军入城,皇帝自缢于景山之上,明朝宣告灭亡。不过,此时的明朝,实力其实依然十分强大。
江淮、江南以及西南的大部分地区,都还牢牢掌控在明朝政府的手中。华北、关中等北方地区,则掌握在李自成手里。山海关以北的广大地区,掌握在手中。而西南地区,正率领此时地盘还很小,还没有拿下成都。
崇祯死的时候,天下局势,基本上就是这个样子。
李自成能够打下北京,其实是有很多巧合在里面的。而且从几方的实力对比当中,我们不难看出,此时明朝所掌握的地盘,丝毫不比小。但可惜的是,后来的四位南明皇帝,都没能抓住这个机会,最终连偏安江南都没能实现。
四位南明皇帝当中,首先登场的,是弘光帝。
4月25日,崇祯皇帝殉国。消息传出去以后,南方的大臣们,对接下来要立谁为皇帝,曾一度陷入了争执。照理来说,崇祯皇帝死了,就该让崇祯的儿子即位。问题是李自成攻破北京的时候,崇祯皇帝的儿没逃出来,所以崇祯这一支肯定没戏了。
崇祯往上一代,他爹泰昌皇帝,一共有七个儿子。但这七个儿子当中,活到成年的就只有两个。一个是崇祯,另外一个是崇祯他大哥,天皇帝。天启皇帝也没儿子,要不然也轮不到崇祯做皇帝了。所以,泰昌皇帝这一支,就彻底没戏了。
再往上推,就是皇帝。万历皇帝儿子倒是多,更多,当时在世的也不少。按照古代的宗法制,就该从万历皇帝这一支里面挑选。万历皇帝的儿子们当中,泰昌皇帝是老大,老大这一支已经绝后了。老二没成年就死了,不用考虑。老三是福王,这一支倒是人丁兴旺。
不过当时,已经死了,所以按顺序来算,皇位就落到了福王的大儿子头上。只是当时各方为了自己的利益,争论了很久,直到一个多月以后,才最终做出决定。
6月19日,朱由崧在南京登基,年号弘光。
在南明商定国家新皇帝的时候,北方也在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李自成进入北京之后,还没有来得及稳固政权,山海关总兵吴三桂便投靠了清朝,清军入关。四月二十一,李自成大军抵达山海关附近,爆发。在经过一番大战之后,李自成败于清军之手,退回北京。
此时的天下,可以说是相当的混乱。如果弘光帝是个能力很强的皇帝的话,未必不能扭转局势,重定天下。就算无法击退清军,以当时明朝的残余力量,保住南方的地盘,还是问题不大的。但问题就在于,弘光帝登基之后,沉迷于酒色之间。而江南的几大军阀,因为之前有扶持他登基的功劳,对弘光帝的命令也是完全不理会,基本相当于各自独立了起来。
就这样,南明错失了最好的反击时机。
在朱由崧虚度光阴的几个月时间里,清军一路南下,横扫李自成的农民军。面对清军的强大攻势,李自成先是由北京退往山西,然后又退往陕西,最后退往湖北。
随着李自成的步步后退,南明的地盘,终于和清朝地盘正面接壤。由于弘光帝之前一直贪图享乐,未能及时组织防御。江南的几大军阀,又不听号令,各自为战。所以,清军很快就一路进入江淮地区,兵锋直指扬州。
扬州,是当时南明的重镇,当时正由南明镇守。面对强大的清军,史可法向南京方面求援。但此时的南明,却正处于内讧当中。就在不久之前,宁南侯率领大军,以的名义攻向南京,使得南明不得不从北方江淮防线,调集重兵南下。最终,左良玉兵败,但是北方的防务也彻底空虚了。在这种情况下,就算史可法坐镇南京,依然无力回天。
最终,扬州被破,满城被屠。
扬州失陷,南京便危在旦夕。令人无语的是,得知清军到来的弘光帝,甚至连防务都懒得组建,直接放弃了南京,率领几十名亲随逃走了。
连皇帝都没了,南京自然也守不住了。就这样,清军几乎兵不血刃,便进了南京。
至于逃走的弘光帝,也没能逃出多远,在芜湖被清军追上。最后,弘光帝麾下的军队兵变,挟持弘光帝投降了清军。从被大臣们拥立登基,到逃出南京城,这期间一共就只有短短八个月的时间。
弘光帝被抓之后,被押往北京。最开始的时候,清朝方面,为了借助弘光帝的名头,招降南方,对弘光帝还颇为礼遇。弘光帝也是真的心大,竟然还真的安心住了下来,并且继续饮酒作乐。但是很快清朝就发现,弘光帝的名头似乎没什么用,南方根本就不买他的账。再加上当时有人称几个关押在北京的,有谋反之意。最终,下令,将包括弘光帝在内的一众明朝宗室,全部处死。
对于弘光帝的死,后世只有一个字的评价。
该!
如果不是因为弘光帝的乱搞,当时明朝或许还有机会割据江南,成为像南宋那样的割据政权。但是经过弘光帝这一番乱搞之后,清军过了长江。没了长江天险的阻碍,再加上此时蜀地几乎已经完全被张献忠占领。此时的南明,就算想要偏安一隅,也是难如登天了。
死后,万历皇帝这一支,基本也彻底绝后了。所以大家再想推举,就只能再往上推,推到隆庆皇帝的后辈当中。最后,大家想要推举隆庆皇帝第四子的儿子朱常淓(论辈分算是崇祯皇帝的叔叔)登基,奈何朱常淓也是个胸无大志的家伙,打死都不愿登基,最后只愿监国。等到清军来了以后,这哥们压根连抵抗都懒得抵抗,直接开城投降了。
如果明朝的老祖宗看到这些的话,估计能被这些不肖子孙气得再死一次。
朱常淓投降之后,恰好此时弘光帝也还在南方,最后俩人被一起押送北京,而且一起被处死。按辈分来说,弘光帝应该叫朱常淓一声叔叔,这叔侄俩的下场,也算是罪有应得了。
在弘光帝和朱常淓先后投降之后,南明这帮人没办法,只能继续推举皇帝。但是到了这个时候,老朱家已经没剩多少人了。最后大家索性也懒得算什么顺位继承制了,直接挑了看起来最像样的唐王朱聿键为帝。
要论辈分的话,朱聿键其实是跟万历皇帝同辈。崇祯皇帝要是还活着的话,论辈分还得叫他一声爷爷。公元1645年,在弘光皇帝逃离南京两个多月以后,朱聿键在福州先监国,然后登基,年号隆武。
不得不说,隆武帝真的还算是个好皇帝。如果当初大家推举的,不是弘光皇帝上位,而是直接推隆武帝上位的话,估计南明还真能割据一方。但是到了这会儿,隆武帝面对的局面,实在是太糟糕了。
隆武帝上位后,手里的权力少得可怜,大权都掌握在郑家手中。这个郑家,就是后来我们所尊称为民族英雄的郑成功他们家。郑成功虽然是民族英雄,但郑家在历史上的评价其实相当复杂。郑成功他老爹,原本就是一个卖鞋的,后来做海盗发了家。到了崇祯年间,被明朝招安,但仍是割据沿海地区。
郑家最强的,是水军。
当时郑家强到什么地步?郑家麾下直属的军队,就有超过三万人,大船上千艘。当时所有外海商队,只要想通过南海这片海域,必须得向郑家交钱,挂郑家的旗子。靠着坐地收钱这项买卖,郑家迅速做大,成了当时整个东南亚乃至东亚地区的的海上霸主。
而福建,当时正是郑家的势力范围。隆武帝能够上位,主要也是因为郑家的支持。
隆武帝刚登基的时候,朱家的另一位成员,鲁王也被推举上位。不过鲁王当时身处浙江,距离福建比较远,所以双方上位的时候,都不知道对方。后来两人知道彼此的存在之后,都想着自己能够做唯一的皇帝。
那怎么办?
接着斗呗!
国家都到了这个份上,老朱家还不团结,还要继续斗。明朝要是还不亡的话,也确实没有天理了。好在这个鲁王也不是太傻,没直接去进攻隆武帝,而是带兵去进攻南京。在他看来,如果能够打下南京的话,他自然就是正统了。可惜这位鲁王志大才疏,别说南京,连杭州都没打下来,反倒是被清军吃掉了主力。
最后,鲁王朱以海真的以海为生,靠逃到海上活了下来,最后归顺了隆武帝。但经此一役之后,浙江基本上也全都丢了。
局势似乎已经不能更加恶劣了。
但至少,我还有骨气。
面对如此恶劣的局面,隆武帝虽然无力回天,但却展现出了极大的勇气。郑家虽然支持他登基,但却只想割据一方,对于北方的战事并不上心,甚至偶尔还打一下盟友,扩大一下自己的实际地盘。弘武帝要打仗,郑家也不出一兵一卒。
就在这个时候,明朝老臣黄道周站了出来。
你们都不打仗,我来打!你们都不愿挺身而出,那就由我这个文臣来。
本是文臣且已过花甲之年的黄道周,凭着一腔热血,散尽家财,加上朋友资助,最后募集了万两白银,带着数名家族子弟出征。福建各地的百姓,听说黄道周的义举之后,纷纷加入,最后竟是募集了万人之多。
因为此时南明政权大部分的钱、物、人都掌握在郑家手里,隆武帝能给予这支军队的,只有一百张委任状。而这支仓促之下组建的军队,甚至连武器都凑不齐,很多人只能带着扁担去打仗。
后世将这支军队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