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构没有了子嗣,他是如何选择继承人的呢?
选儿子,之前还从来没出现过。算是赶上 了第一遭。挑选的标准其实就是两条; —是辈分要恰当;二是年龄要合适,不能和赵构的年纪相差悬殊。最后决定挑选建炎元年(1127年)出生的、"伯"字辈的的一支。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双元制小编一起往下看。
赵令畤将初选选中的孩集中起来由赵构自己决定。第一次挑选上来的四五个小孩子送到赵构跟前的时候,赵构—个都看不上。觉得全都资质平庸。命今打发回家。绍兴二年(1132年)夏天,赵令畤又挑选了一批孩子,送给赵构亲自决定。
第二批孩子的名单中,列在第一的是一个叫做赵伯琮的孩子。赵伯琮来自于秀州(今浙江嘉兴),建炎元年十月生,血缘出自赵匡胤次子秦王赵德芳一脉,是赵德芳的第六世孙。赵构第一眼看到赵伯琮的时候,并不太喜欢这个孩子。赵伯琮长得很瘦小,相貌普通,没有一点富贵相。其他候选人的相貌都比赵伯琮光鲜。赵构正想把赵伯琮剔除出去的时候,突然从宫中窜出—只猫来。赵伯琮旁边一个胖胖的孩子区I狠地踢了猫—脚;赵伯琮却充满爱心地抱起小猫,安抚起来。这一举动使赵伯琮获得了在场官员的称赞。赵构对他的印象也有所改观,决定将赵伯琮也留下抚养,收为养子,当作皇位候选人之一。第二年二月,进宫的赵伯琮被封为和州防御使,皇帝赐名赵瑗。
虽然入宫了,但并不等于说只要赵构不生儿子,赵瑗就铁定是皇位继承人了。赵瑗只是走入了皇家,开始面向皇位的长途跋涉。
孩子是选好了,可马上又面临着由哪位娘娘来抚养赵瑗的问题。谁来抚养皇位候选人,谁就能在后宫权力结构中处于有利地位。大臣们事先就问赵构∶"若选皇子养在宫中,可将皇子付托给谁养育呢?"赵构早就想好了人选。赵瑗被收进宫后,由正得宠的负责养育。赵构后宫的情况也非常复杂,对于张婕妤的得宠有很多人妒忌,所以无奈的赵构只好再收养一个孩子,平息后宫的纷争。就在张婕妤负责养育赵瑗之后不久,得宠的吴才人就力争说她也要养育一个,以备将来皇上再加挑选。于是,另一个名叫赵伯玖的孩子也成为了赵构的养子,收入宫中,由吴才人抚养,赐名赵琢。这样一来,赵瑷和赵琢便就皇太子的地位展开了竞争。
赵瑗的优势是他比赵琢大两岁。绍兴五年(1135年)夏,赵瑗因为年龄优势先被封为建国公,送到当时宫中新建的书院——资善堂学习。赵瑷深知仅有年龄优势是不能得到皇太子地位的,所以勤奋学习,言行精神。三年后,进宫觐见赵构的大将曾经去资善堂拜见过赵瑗。岳飞出宫后,高兴地对人说:"社稷得人啊。中兴基业难道不就这个孩子身上吗?"尽管后来岳飞向赵构请求早立赵瑷为皇太子,受到了赵构的申斥。但这并没有导致赵构对赵瑗的恶感。实际上,岳飞对赵瑗的极高评价代表了当时许多外臣的共同态度。
此后将近20年里,赵瑗被养在宫中却一直没有确定名分。其间,生父秀王逝世,赵瑗外出守制了三年。赵构迟迟没选定赵瑗为继承人的原因很多。首先赵构还幻想自己能够再生育,万一生出皇子来总比立一个血缘疏远的侄子作接班人好。其次,赵构的生母韦和权相与赵瑗的关系都不好,反对立赵瑗为太子。赵瑗在外给秀王守制期间,秦桧还计划废黜赵瑗;韦太后则更喜欢另—个养育在宫中的候选人赵琢。
期间,张贤妃病逝,赵瑗也改由已经晋封为皇后的一并抚养。赵构分别封赵瑗、赵琢为普安郡王、恩平郡王。虽然先抚养的是赵琢,但也认为赵瑗恭俭勤敏,聪慧好学,可当大任,劝赵构早立赵瑗为皇太子。
韦太后死后,赵构决定在赵瑗和赵琢之间做一个决断。赵构给他们两人分别送去了美女10名,过了一阵又把她们召回。经过检查,送到赵琢处的10个美女都不是处女,而给赵瑗的那10个都还是处女。
赵构确信赵瑗的品行高尚,最终决定立赵瑷为皇太子。
刚好北方的完颜亮大规模入侵,为了稳定人心,赵构将赵瑗改名为赵昚,封为建王,不久正式册立为太子。
完颜亮南侵被南宋军民打败后,对政事厌烦了的赵构决定趁机退位赋闲。
绍兴三十二年(1162 年)宋高宗赵构颁布禅让诏书,直白地解释退位的原因是"思欲释去重负以介寿臧",宣布由太子赵昚继位。6月 11 日,禅让典礼一结束,赵构随即起驾前往德寿宫,做起了太上皇。
赵昚虽然不是赵构的亲生儿子,而只是赵构血缘关系极疏松的远方亲戚而已,但当了皇帝后像对待亲生父亲一样善待赵构。
从这一点上来,赵构还真有先见之明,挑选了一位品德高尚的接班人,对自己的退休生活很有帮助。赵构的晚年,就是居住在德寿宫,悠闲地整天看宫中的水车慢慢地旋转。
太上皇一有什么要求,赵昚就尽量满足。每个月,赵脊都起码过来探望请安四次以上。每逢节日或出游,赵昚都要恭请宋高宗出席或同行。赵昚对待赵构就像亲生几子对待父亲—样。没有儿子的赵构在德寿宫安享了天伦之乐。1167年 3 月的一天,赵昚带着皇后、太子一起到德寿宫拜见赵构并赏花。当日德寿宫小西湖畔鲜花怒放,内侍杂役来回奔忙。赵构子孙三代人先看抛彩球、荡秋千,再看百戏表演,然后登上御舟绕堤而行。赵昚安排数十条小舟,满载酒食、水果和艺人跟随在御舟后面,以备太上皇随时召唤。湖上尽兴后,—行人上岸继续饮酒,欣赏歌舞,直到子孙三代都大醉为止。这样的情景在德寿宫经常出现。
晚年赵构最关心的事情就是在德寿宫中酿酒品酒。德寿宫配置了专门的酿酒师,用当时上好的惠山大米配合上等三白泉水酿酒。酒水装在酒桶里,泥封后印上"上品"的印记封存在宫中。年老的赵构几乎一日都离不开德寿宫自酿的酒。赵昚经常陪太上皇赵构一起品尝自制的雪浸白酒。赵构年纪大了,酒量也不小。赵育经常劝赵构∶"此物不宜多吃!"
一位是退了位赋闲的太上皇,一边是并非亲生收养长大的新皇帝,两人的关系能够如此融洽,真的是让人欣慰。
赵昚正是因为种种孝行,死后定庙号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