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新朝存在的这十五内都做了些什么事情?
新朝(9年1月15日—23年10月6日),是继西汉之后由西汉建立的朝代。初始元年十二月癸酉朔(9年1月15日),王莽废汉()为安定公,改汉历寅正为丑正,改元始建国,改国号为新,建都常安(今西安汉长安城遗址),史称新莽。 今天双元制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公元9年,建立新朝,开了魔幻的15年。
之所以说“魔幻”,是因为王莽新政几乎得罪了国内所有阶层,不准土地兼并不准买卖奴隶,得罪了地主豪强;盐、铁、酒、币制、山林川泽收归国有,得罪了大商人;五均赊贷(贷款制度)、六筦政策,以公权力平衡物价,防止商人剥削农民,最后却是国家更狠的剥削农民;多次反腐,高标准道德整风运动,又得罪了官员阶层……而王莽新政的目的又是打造一个理想国,实现天下大同。简而言之,王莽目标无比高尚,但最后却几乎让所有人都利益受损。
对内魔幻,对外就更魔幻了。
王莽篡汉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西汉人地矛盾非常激烈,已经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旦夕存亡之际。于是,作为道德表率的王莽,得到(与齐名的汉赋家)、刘歆(之子)等文人支持,本身又是外戚,家族势力极强,于是才能在天下支持下篡汉。天下人期望王莽能够解决问题,因此王莽篡汉不是享受,而是沉甸甸的重担压在他的小肩膀上。
按理说,想要解决西汉末年的严峻社会问题,首先要有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就必然要与外部异族保持一定和平,尽量别激怒外部势力,能不打的仗尽量就别打了,但王莽思路异于常人,认为“安内必先攘外”,先后向“万国”一一宣战,态度强硬的令人意外。
02
当时,外部势力主要有四个部分,即东北及朝鲜半岛、西域、西南地区、北部匈奴。
1,新朝建立后,叛变侵扰东北各郡,王莽派名将严尤出兵斩其王,但高句丽别种濊貊仍旧屡次寇边。在新朝时期,唯一的对外胜利就是严尤打败高句丽。
2,公元12年,西南夷的钩町(今云南广南一带)发生叛变,王莽屡次派兵讨伐,宁始将军率领的大军,数十年拖延未果,还导致了更大规模的反叛。西汉时期,采取的是,让夷人治夷,名义上臣服,“以其故俗治,无赋税”。
3,公元16年,王莽派五威将王骏、李崇与郭钦等西征西域数十国,被焉耆率领姑墨、尉犁、危须等联军击溃,王骏被杀,西域与新朝断绝往来。
4,公元19年,王莽征发士兵三十万人,大举进攻匈奴。第二年强迫高句丽、出兵,两国皆不愿而叛变,西域地区也陆续叛新投匈。公元17年之后,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开始出现,国内乱成一团麻,但王莽却又向强敌匈奴宣战。
王莽先后向“万国”宣战,固然有异族羁傲不逊反复无常,但实际上部分原因又让人。
03
王莽认为,得“中策”、汉朝得“下策”、是“无策”,所以没能解决好外部问题,王莽既然篡汉,背负天下期望,就要采取“上策”,以彻底解决外部问题,展现新朝新的风采。
何谓“上策”,学者汤怀先在《试论新莽时期的民族政策》中总结出四点:一是贿赂与引诱的怀柔政策,二是降王为侯的贬黜政策,三是内部瓦解的外交政策,四是武力威胁与军事打击的强硬政策。可见,王莽并非单纯强硬的莽夫,这四点政策互相配合慢慢实施下去,还真可能彻底解决外部问题,但王莽却不断搞出“幺蛾子”。
1,新朝建立后,为了宣示新朝的威德,王莽派使者四处出访,收回旧日汉朝授予外族的印绶,改受新朝的印绶,这是正常举动。但王莽把所封的王全都贬为侯,所用的玺改为章,将异族降级,这就引起了别人不满,导致西南夷钩町王及匈奴的叛变,西域诸国也逐渐与王莽破裂关系。
2,将异族降级还不够,王莽还给异族族名与首领名称更名。比如,匈奴单于本为囊知牙新,王莽派人携带重金,以“中国不得有二名”为由,劝说匈奴更改为单名,匈奴单于摄于新朝威势,于是更名为“知”,以示“慕从圣制”,但没过几年王莽又要求匈奴单于改为“降奴服于”,又过了几年,王莽要求匈奴改名为“恭奴”,单于更名为“善于”等。无疑,这些带有侮辱性质,让匈奴非常不满。
关于王莽为外部势力更名,最广为人知的是高句丽,被强迫更改为“下句丽”,此外国内还有涉及少数民族的地名也被一一更改,比如长沙国改为填(镇)蛮,陇西郡改为厌戎等等。总之,王莽仿佛希望通过儿戏般的更名,贬低对手,来实现对异族的压制或心理优势,但结果适得其反。
当然,西南夷、匈奴等反叛新朝,根本原因在于王莽操之过急,频繁插手其内部,威胁到了部分酋长的地位与利益,由此导致这些势力反叛。比如,改变羁縻政策想要直接管理西南夷,甚至直接杀其首领;在匈奴问题上,分化瓦解匈奴,直接参与匈奴内部权力斗争。
王莽对外如此强硬,原因非常高尚,即王莽的政治理想是“大一统”,真正让外部势力臣服,改变西汉时期实行的“以夷治夷”的羁縻政策,实现新朝真正一统天下的目标,同时做到西汉没有做到的事情,显示出新朝取代西汉的正确性。与王莽新政的出发点一样,都非常令人敬佩。
简而言之,在实际执行中,王莽操之过急、不顾国情、幺蛾子频出等等,导致对外政策的崩盘,不仅没能起到“四夷宾服”,“内华夏而外夷狄”,儒家提到的天下大同,反而是“四夷皆反”。内外交困时,王莽又不仅不顾国情,反而继续强硬到底,先后对周围势力一一宣战,典型的是软的不行就上硬的,关键还几乎都打了败仗,丢掉了西汉建立的“一汉敌五胡”的自信,最终成为新朝快速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正因如此,现代史学家研究时指出王莽属于典型的书生意气、理想主义,目标很诱人,但执行一塌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