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所作的《苏武》,苏武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世界历史 2022-07-27 11:51www.worldometers.cn世界历史故事

  ,字太白,号,是继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世誉为“”。下面跟双元制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李白所作的《》吧。

  诗人李白写过一首诗,叫《苏武》:

  “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

  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

  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

  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

  东还沙塞远,北怆河梁别。

  泣把衣,相看泪成血。”

  李白说,苏武被匈奴拘押了十九年,始终保留了汉节与对的忠诚。他利用白色大雁传信息,飞到了的上林苑。他在遥远的北方牧羊,艰苦万分,回归家乡的心如同西落的太阳,几乎要绝望。渴了就饮用寒冷的冰窖水,饿了就食用天上的飘雪。终于在汉武帝的关怀下,苏武可以从遥远的漠北回归长安了,他和李陵临河诀别,怆恻心欲绝。苏武拉着李陵的衣袖,哭尽眼泪,替之以血。

  李白这首诗中写的苏武(前140年-前60年),字子卿,杜陵(今陕西西安)人,代郡太守苏建之子。西汉大臣。武帝时为郎。历史上,苏武是一个不畏强权,面对威逼利诱,爱国且不向挫折屈服低头的硬汉,为了守住国家的机密,艰辛的生存了近二十年。

  天汉元年(前100年),苏武奉命以中郎将持节率领众人,带着礼品,出使匈奴,但是上天不垂怜,在他出使期间,匈奴发生了内部战争,而他的部下参与了谋划,在策反失败后,苏武这一群人均以谋反罪被匈奴拘留,苏武拒绝折节叛敌,“我是汉朝的使者,如果违背了使命,丧失了本色,活下去还有什么意义......”。于是,冰冷的刀剑在他火热的脖子上滑过,有幸的是,经过抢救,这个宁死也不肯丧失本色的男子汉慢慢苏醒过来;执着,面对单于荣华富贵的诱惑,面对卫律无数次的威逼劝降,苏武依然坚守本色,巍然不动。

  单于无奈之下,将他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牧羊,并声称只有公羊生了小羊才放他归汉。苏武到了北海之后,与羊为伍,心中只剩下悲凉。渴了,就捧了一把雪止渴;饿了就扯一些皮带、羊皮片,掘野鼠所储藏的果实啃着充饥。十九年的,苏武苍老的容颜依然闪烁着坚毅。手持旌节立于羊群之中的他,把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磨尽,无助乏力一如他的心。岁月在匆匆中遗忘了苏武,苏武的来犹如苏武的去,羊群不为之沮丧或欣然,羊群依旧于湖边繁衍,依旧于自然的寒暑中彷惶。胡笳吹响的日子,汉宫的歌舞依然升平,唯有决毅的苏武守候于苍穹的边际,回归的夙愿,如石,静立于湖水干涸的湖底。一腔热血,一股傲然的骨气,震撼了塞外的风沙,一声叹息,一份破 灭的守望,感动了塞外的天地。

  期间单于曾派遣李陵前来劝降同样被苏武拒绝。这一坚持就是十九年,十九年贫苦的生活不曾击倒他,十九年的孤独与寂寞不曾征服他,单于用了十九年连一个苏武都无法征服,又如何去征服一个泱泱大汉呢?苏武,硬汉中的魁首,当之无愧。后来奴汉关系缓和时,汉知道苏武还活着。通过外手段,这才让苏武返回大汉。当苏武回到长安的那天,长安的人民都出来迎接他。他们瞧见白胡须、白头发的苏武手里拿着光杆子的旌节,没有一个不受感动的,说他真是个有气节的外交家。

  可以说,苏武用他的睿智,铭记下对大汉忠贞不渝的信念。在漫天风雪中且行且歌,把那光秃秃的旌节升华为一段千古的惊奇,书写了一段铭传千古的悲歌。他用他的勇气,忘却了单于荣华富贵的引诱,在大漠黄沙中渐行渐远,把那群枯瘦的羊群定格为一段不朽的历史,挥洒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历史不能忘记,在浮华与坚守之间。北海的苏武,那流放于荒山野原的铁血男儿,用不屈与铮铮傲骨作出了最完美的诠释,忘却富足,成就气节;铭记祖国,造就伟大。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苏武,在他身上,散发着一股为了国家利益而无所畏惧的气息。在匈奴时,面对卫律的不公平审讯,他从“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表现他对汉朝的忠心;面对冰天雪地,他决不放弃,啮雪咽旃,此志不渝;面对李陵言其家庭之不幸,“老母终堂,生妻去帷”,依旧不改其本色。即使在归国之后,未受到与匈奴提供的可相提并论的厚待,也丝毫未生谋反之心,坚守着对国家的忠心,展现着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高尚的爱国节操。

  因此,昭帝遗言中还提到苏武“明习故事”和“奉使不辱命”这两点。可见,苏武为了民族尊严与国家利益而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是多么深入人心,苏武不屈的性格,不是表面花俏的修饰,而是真真切切的行为。自古英雄多磨难,但磨难后才能真正了解英雄。

Copyright © 2016-2025 www.worldometers.cn 全球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全球化,全球疫情,全球股市,全球新闻网,全球地图,全球通史,经济全球化,全球变暖,全球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