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好战必亡 李世民年年对外战争为何越大越

世界历史 2022-07-27 11:51www.worldometers.cn世界历史故事

  对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双元制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唐代可以说年年对外战争,唐代为什么能越大越强盛?李世民是怎么做到的?

  唐太宗是天才军事家,教员说“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他讲究“先胜而后战”,会选择最有利的时机以最小的代价取得胜利,根本没有劳民伤财。战略战术的运用,军事和外交手段的结合都达到了完美的地步。仅举一例。

  即位之初趁机发兵,兵临渭水,李世民是怎么做的呢?先是扣押突厥使者,又轻骑而出,就带了几个人去怒斥颉利。他这么做的目的是出其不意,打乱对方的战略意图,将主动权转到自己这方。突厥之所以这个时候来攻,就是以为自己刚即位,想来个措手不及,如果放使者回去了,就是示弱了,正中对方的预料。扣押使者,又轻骑而出,这就出乎了对方的预料。

  突厥孤军深入,本就会害怕,又见对方军容齐整,这个时候战则必胜,和则必固。至此,他已经完全掌握了这场战斗的主动权,是必胜的。这个计策也不是谁都能用的,就带几个人去面斥颉利,不是有非一般胆识都难做到。

  这个计策成功还有一个前提,就是之前李世民打的柏壁之战、洛阳虎牢之战、等等百战百胜的战绩令突厥闻风丧胆了,如今见他轻骑而出,当然不免疑神疑鬼。所以这个计策是不可复制的,也只有当时的太宗能用,换个人都达不到这效果,勇气和智谋往往必须是。

  突厥果然来请和。他明明有十分的把握打退突厥,将达官醉而缚之,因袭其众,然后在幽州伏兵,击败突厥易如反掌。但他在衡量利弊之后觉得这不是最有利的时机,决定先议和,理由呢,一是打仗必有损伤,他刚即位国家未富,百姓未安,需要静而抚之。二是这一战胜了,突厥会因为畏惧而加强防备,再灭它就难了,陷入长期苦战的泥潭。他的目标不是眼前这一战的胜负,他考虑的是灭亡突厥的最终胜利。如此深谋远虑,走一步看一万步,有谁会是他的对手?

  紧接着李世民积极练兵备战,打探突厥情报,挑拨突厥内部矛盾,果然在三年之后,趁着突厥内乱和雪灾,发动奇袭,一战将其灭亡,大唐成为东亚霸主,李世民成了。

  为什么“好战”却不亡,反而越来越昌盛呢?因为效率高,一场奇袭就灭一国,奠定霸主地位。后面基本也是这个节奏,不战则已,一战灭国,百姓真正打仗的次数很少,时间也很短,基本都是前期各方面准备很充分,瞅准了对方最薄弱的时机,已经是做成必胜的局了,才去打。

  所以真正会打仗的人反而很“慎战”,尽量不战而屈人之兵,实在要打,也做到一击必中,一战灭国,一劳永逸,根本不是“好战”。李世民的百战百胜也带来了震慑效果,给战争省了很多事,后期甚至出现还没开打,对方直接投降的事情,直接零损耗。

  唐太宗根本不好战,如果你了解唐代的霸主地位给大唐带来了什么,就不会质疑这几仗的必要性了,国内的经济文化发展都有了长久安全的环境,真正的做到了长治久安,“安不世之功”也就是这样吧。

  有一句话一定要铭记:战场上得不到的,谈判桌上也得不到。能战方能和。如果真的走到了倾尽府库换和平那一步,让敌人看出来你宁可赔光身家都不敢开战,那么敌人早就直接把你宰了吃肉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worldometers.cn 全球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全球化,全球疫情,全球股市,全球新闻网,全球地图,全球通史,经济全球化,全球变暖,全球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