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九门提督的发展和由来是什么样的 他们是如

世界历史 2022-07-27 13:20www.worldometers.cn世界历史故事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双元制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九门提督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历史上的九门提督到底需要做哪些工作?为什么会让清如此重视呢?他们又是如何巩固皇权的?

  在的时代里,以前是中央和地方权力的矛盾斗争为主,而到了宋朝以后,中央的权力取得了绝对的优势,伴随着原本主要矛盾的解决,皇权专制开始成为历史发展的主题。

  自宋朝以后,皇帝不断削弱宰相权力,撤销丞相,明清时期的内阁无一不是出自专制皇权的需要而建立的。明代自朱元璋废丞相到建立内阁再到清代年间的军机处,它们都是君主加强中央集权的工具。

  清代时期是君主专制的高峰时期,是皇权达到顶点的时期,清代历代君王都在不断加强君主专制的权力,而在清代,除了军机处以外,皇权专制最主要的体现就是九门提督的设立,九门提督的设立早在明代就已经存在,而到了清代,权力才得到加强,通过对于九门提督历史地位得转变我们从中可以探查到皇权专制的发展。

  九门提督的最初的发展和地位

  九门提督最早于明代,而不同于清代九门提督的官职,朱元璋在设置九门提督时曾有过规定,內官监门,因而九门提督的官员实际上就是担任而其完整的称呼则是“九门提督內官”。

  在朱元璋还是昊王的时候,就曾颁布过内服官制,就是设立专门由宦官担任“皇门官”,负责守卫皇城诸门。最初设立仅仅是在权责之内守卫皇城,但随着时间推移,在內官守卫的同时,开始“干预外事”了。

  《明太宗实录》卷九十九记载:“永乐七年 十二月戊申条载∶是日,守京城 门内使言城门郎擅离所守,纵酒废事。城门郎亦言尝以母病白内使暂归即来,未尝擅离,盖尝以事许内使,故徇私诬构。”

  由这里我们可以发现京城原本的武职城门郎权力没有改变,当时却加入了內官和内使管事参与管理了。

  在明代,守门內官在原本职责之外增加了监察外官的职责,不仅仅是守卫门禁,还增加了同户部、科道等官监督京师门税。在最初之时內官监察并非定制而是一时之选,但随着时间推移皇帝们发现运用內官压制外官在某些方面要更加便利。

  外官在效忠皇帝同时,会拥有自己的利益团体,此外外官在皇城外的活动范围广,交往人员广泛,这也是为什么官职高的官员会被皇帝猜忌,就是因为他们地位高,会有官员勾结他们成为一个利益团体干扰皇帝专制。因而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高官为了避嫌都会在自己的住宅深居简出减少同外界交往。

  时期英国公李勣,之一,历经三代帝王,军功无数,不仅是荣耀也是忧患,李勣了解自己功高震主因而晚年一直是闭门谢客深居简出,不和朝堂利益有所牵连。而內官则不同,因为宦官局限于皇宫之中,接触外界的可能小,他们只会效忠于皇帝,因而皇帝对于內官的信任也远远高于外官。

  也因此,对于內官的重用导致京城各门的宦官都采用某监太监、少监、监丞、奉御等本衔管事等。

  内官、内使在京城各门监督、管事,都是"祖制"之外的添设,是宦权扩张的一种表现,而其中最为重要且影响深远的的就是“九门提督內官”的设立了。据史料的追溯,九门提督设立的时间早于年间,大概是在成化年间设立的。

  2.九门提督在明代的担任的职责

  九门提督含义就是九个皇城门由“提督”负责守卫,“提督”本意是一种对于暂时增加权力的一种加衔,根本含义就是临时给予你权力去办事,事情完成权力就会回收,但随着制度和事态发展,逐渐成为一种固定的官职。

  九门提督在明代有两大职责首要就是巡城。在《宪宗实录》记载的成化十年八月:“命提督九门内官巡视城池,且榜禁沿河居民毋得秽污”。中我们可以看出九门提督最初只是负责各个皇门的守卫,后来增加了巡视城池的职责,扩大了原本只负责城门到包括护城河沿岸,城垣以及桥梁。

  而第二个职能就是监军的职能,皇门四周十六门,共设官兵六千多人,两拨轮流上岗。原本这些官兵隶属于后军都督府和兵部,自从内官担任提督后,监军便纳入了九门提督的职权范围内。

  九门提督自此后开始负责稽查门禁、关防出入,朝廷每有大事,亦率之护卫。明代九门提督掌控大军是宦官干涉军权的重要方面,自此,明代皇城守军的战斗力和对于皇帝的忠诚不断下降,因为很多宦官克扣大军粮饷导致士兵战斗力下降,也为日后明代改革奠定了基础。

  二.清代九门提督的发展

  1.清代九门提督中的“风闻言事”

  九门提督的全称叫做“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是清代维护京城治安的重要机构——步军统领衙门的长官。与明代不同的是清代九门提督的长官是由满清的贵族亲信担任的,且九门提督的品级很高。

  最初清代设立的品级是正二品的官职,到了年间升为正一品官职。到了三十年,九门提督的权力不断扩大,九门提督开始负责京城的治安,门禁,刑案,街道管理以及京郊地区的安全守卫工作,可以说是职责繁杂且重要,由于事关京城安危以及皇帝的安全,因此九门提督的长官必须是皇帝陛下的心腹人物才可以担任。

  其次就是九门提督中独特的权力“风闻言事”,所谓风闻言事就是指相关官员在没有事实依据的情况下仅仅根据民间或者听闻的事件就可以上报皇帝,在现在看来我们可能会觉得很奇怪,一个国家或者官员怎么能仅仅根据传闻就去处理事件呢。

  事实上,清代历代皇帝受到明代末期党争的影响下都对结党扰乱朝政这一事件极为重视,而风闻言事更是明代党争混乱的最真实写照,因而在康熙之前的皇帝都曾明令禁止风闻言事。但是由止风闻言事的缘故也使得相关的官吏和皇帝难以发现官员贪污腐败的情况,从而影响统治的稳固。

  在《雍正帝及其研究》中写道康熙帝曾言:“朕欲开风闻言事之例,科道官以风闻题参,即行察该督抚,贤者留之,不贤者去之,如此则贪暴敛迹,循良竸劝,于民大有裨益。”而在康熙开风闻言奏之后,康熙帝更是将该权力密密地给予了九门提督。

  我们都了解奏折是皇帝用来批阅文件的,但在康熙时期,由于开创风闻言奏的效果并不达到预期,因而康熙开始将奏折变为密折,要求地方官员按照事件对自己上表密折,这些密折可以不经过通政司,而是直接送到皇帝的书桌,由皇帝亲自批阅,同时又将该权力交给部分官员,而九门提督正是在此次行列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九门提督的权力也日渐增长,九门提督从风闻言奏到开始监督京城各衙门徇私枉法的案件,甚至皇子王公的隐秘举动和不当行为都在九门提督的监督之内。除了官场朝堂和皇族事务外,九门提督还会负责民间言论的收集以及民间对官员品行民生的搜集。

  皇帝通过九门提督,能够极大的方便自己监听百官皇族以及民间言论,这就为加强皇权起到了极大的便利,而被九门提督监控的对象所畏惧的本直就是九门提督后面的皇权,因此也就起到了加强皇权的作用。

  2.九门提督与清廷政争

  提到九门提督就不能不提及与其相关的皇位政争时间,康熙在位六十一年,皇子们争夺太子之位也争了数十年,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病情加重,便召集诸位王子以及时任理藩院尚书兼步军统领也就是九门提督一职的隆科多至畅春园病榻前,谕令以皇四子即位。

  而此时的雍正无法及时赶到,等到雍正赶回来时,康熙已经去世,因此隆科多便让雍正继位再发丧。而为了保障四皇子胤禛能够顺利继位防止变故,隆科多亲自率领九门提督下所属官员关闭京城九门,实行戒严,一直到胤禛正式登基才解除戒严。

  同样类似的情形还发生在清末时期,曾经联合恭亲王奕訢发动了,成功的推翻了八大臣的辅政体制,随后在维新变法的时候发动戊戌政变,在这两次政变中,九门提督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清代皇帝借助九门提督实现自身皇位的稳固其次借助九门提督监控百官亲王,而康熙时期的密折制度又会帮助皇帝判断九门提督是否如实禀报和中心,这样一来,皇权就得到了强化和集中,同时避免了因为政变党争叛乱等,为京城带来的动乱。

  三.结语

  相比于明代时期,清代的九门提督由于任命外官,更加增强了自身的灵活多变性,同时,通过任用自己的亲信和心腹,皇帝能更好的监控朝堂,防范党争,历代君王的权力都曾受制于,官僚集团。

  但是伴随着九门提督的发展,使得无论是皇亲贵族还是官员的结党营私都被皇帝一一掌握,而九门提督自身又拥有着兵权,这就为皇帝加强专制皇权提供了充足的便利。相较于明代时期的保安机制,无论是在灵活性还是办事效率上都远远不如清代九门提督。

  1.《明太宗实录》卷九十九

  2.《宪宗实录》

  3.《雍正帝及其密折制度研究》

Copyright © 2016-2025 www.worldometers.cn 全球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全球化,全球疫情,全球股市,全球新闻网,全球地图,全球通史,经济全球化,全球变暖,全球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