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使龙城飞将在”,飞将到底是李广还是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是龄最广为流传的七绝之一,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双元制小编一起往下看。
但是文中“飞将”所指的是哪一位名将,至今都还存在争议。在我们所学的语文教科书上,该诗的批注是将军。
因为在《》中记载,因为李广常年镇守边关,多次与匈奴交手,而且被匈奴称为“汉”。
因此,大部分的历史学家都认为“龙城飞将”指的是李广。 但是我们在查阅资料的时候,大部分的文章都指向飞将是名将。
为什么出现如此大的争议,下面咱们就从两位将军的一生来分析。
奇袭龙城,少年将军
卫青的一生,可谓传奇。不仅他的一生,纵观他们整个家族历史,乃从古至今少有。卫青这个名字我们并不陌生。
他的姐姐,我们总是能在电视剧里看到她的身影。卫子夫出生贫苦之家,在因缘际会下成了母仪天下的皇后,而一族也由此得到了重用。
卫青也由此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卫青因为姐姐的原因,成为了太中大夫,但是卫青后半生的平步青云,大部分是因为自身精于骑射、善于军事的原因。
时期,匈奴一直是国家长期未能解救的首要问题,匈奴长期在边境烧杀抢掠,屡屡进犯中原。
而历代帝王面对匈奴的问题,都采取和亲的政策来避免战争,,更是加大了匈奴的进犯的气焰。
卫青刚刚在军营里开始崭露头角,匈奴就大规模进犯,汉武帝采取四路围攻的方法,对战匈奴。彼时为车骑将军的卫青首次带领一队人马出发。
龙城为一个地方的名字,卫青将在这里大有作为,卫青在夜里奔袭千里,将在龙城的匈奴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卫青也因为奇袭龙城而更受汉武帝器重。此战在历史上可谓是反击匈奴第一站,匈奴再也不能要挟中原腹地。
卫青在龙城大战匈奴,而王昌龄的诗中也提到了龙城,这就是大部分文章论述龙城飞将是卫青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卫青在龙城的成就。
公元前119年,卫青和他的侄儿在里,晚年的卫青重挫匈奴,在此战之后,匈奴再也不敢跨过边境一步。
“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一句,我们可以理解为总结卫青的一生。当卫青去世后,汉武帝追封卫青为烈侯,甚至卫青的陵墓,汉武帝都让人修成了阴山的形状,是为了纪念卫青在阴山抗击匈奴的成就,让后人敬仰!
飞将的真实面目
李广是和卫青同一个时代的人物。在上文提到的汉武帝派四位将军分四路领兵出发,作为骁骑将军的李广一路上都没有遇见匈奴,最后只能无功而返。
另一方面,从李广所参与的战争来看,李广并没有王昌龄诗中“龙城飞将”的霸气与威武。比如让卫青名声大振的龙城一战,李广却在此战中不幸被俘虏,最后只能自己灰溜溜地跑回家;
又比如最出名的漠北之战,李广任前将军,此战他是十分重要的人物,可是李广却因为自己迷路了,最后耽误了时间,没有参加这次战争,最后选择自杀。
我们初读这个故事,一定觉得李广此人荒诞无比,连汉武帝也发出了难堪大任的感叹!
李广完全不适合王昌龄诗中飞将军的英勇形象,那为什么教科书上会暗指龙城飞将军是李广。
李广常年驻守边关,大半生的光景都是和匈奴的对战中度过,历史上有过不完整统计,李广和匈奴的对战高达一百七十多场!虽然他的战绩屈指可数,但是他终身未封侯、不得意的一生,正是文人墨客写诗,最受欢迎的对象之一。
王勃在他的《滕王阁序》中写道:“时运不齐,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堪。”来通过李广抒发自己不得志的境遇。
而从另一方面来说,李广的外号就是“飞将军”,人民都这样把龙城飞将认为李广。
将军精神永传
不管是飞将所指是汉飞将军李广,还是车骑将军卫青。我们都可以从他们身上学习到,大丈夫,应当有为国为民的勇气和担当,将将军的精神很好地运用在我们的生活中。
在当今世界,我们歌颂男女平等,女子,亦可撑起半边天,我们更需要学习和探究的是两位将军英勇杀敌的勇气和戍守边疆的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