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慈是断案高手吗?其实很多案子并不是他的
《洗冤集录》作者和包青天,哪个才是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双元制小编一起往下看。
我们先来看名头最大的包青天。在我们印象里的包青天,大多来自各种小说,以及相关的影视作品,尤其是金超群老师的包青天,更是深入人心。(据网友统计,仅金超群版的包青天,就已经超过了500集了)。
不过查阅了相关资料以后发现,有关包青天的传说,很多都是杜撰,比如他面黑如墨,脑门上还有一个月牙,在他存世的画像中,这些都是不成立的;而有关他的身世,史书记载和小说演义区别也很大,在小说中,包青天是由嫂子抚养长大,但在《》等资料中,包青天毕业参加工作多年以后,他的父母才去世。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包青天曾老来得子,因为他去世得早,所以他的幼子是由其嫂子带大。而包青天最出名的两个案件“铡美案”和“狸猫换太子案”,其实也都是杜撰,其实就连、公,以及那三口铡刀,其实也都是杜撰。而有关包青天的案件中,真正需要抽丝剥茧去破案的,几乎都没有正载,那么包拯为什么后来会成为“神探”呢?
骆驼认为这主要和两个原因有关,第一是包青天本人比较廉洁自律,无论是在朝堂还是民间,口碑都算不错。第二包青天在大宋最出名的事,是“反腐倡廉”,据《宋史》等正史记载,包青天曾在工作中,对朝廷中的贪腐行为深恶痛绝,并曾多次向贪官开刀。而贪官被严惩,最开心的是文人和百姓,因此这些人就非常愿意为他传名,以至于包青天这个“纪检委书记”慢慢就变成了破案高手。
说完了包青天,咱们再来聊聊宋慈,如果不是前几年的《大宋提刑官》热播,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还有宋慈这么一号人物,不过电视剧毕竟是文艺作品,它虽然源于生活,但是往往又高于生活,因此《大宋提刑官》里的宋慈,和正史中的宋慈还是有很大的差别。为了更好地了解宋慈,骆驼简要地给大家介绍一下宋慈这人的人生经历。
宋慈这个曾经一度不被大家熟知的人,其实很有来历。他的祖上比较出名的,是时,和等人并称为“四大贤相”之一的宋璟。在宋璟之后,宋家虽然没再出什么特别牛的人物,但是他家做官的人,却基本上是层出不穷。到宋慈父亲父宋巩这一辈时,也是体制内的人员,而且宋巩还曾掌管过刑狱,不知道宋慈后来从事类似工作,是家传,还是父亲的职业让他产生了兴趣。
宋慈所处的时代,是儒家分支理学的强势期,而且理学的奠基人还是宋慈的老乡,因此根据史书记载,宋慈受理学的影响很大。宋朝的理学除了在哲学上有着非凡意义之外,它在实务上也非常有意义,比如理学强调的“格物致知”,这个词的意思有很多,但是唯一不变的是要求学习理学的人,要懂得探究事物的内在道理。这个观点对于宋慈后来的工作,应该也有一定的影响。
宋慈最初的工作本来是文职,但是因为他上任的地方有匪患,所以他只好硬着头皮进行平匪,不知他从哪学来的本事,竟然在和山匪的作战过程中,他还荣立了“军功”,除了他跟着宋巩接触刑狱之外之外,他还在荣立军功之后,跟着江西提点刑狱使叶宰接触过刑狱,不过当时他的身份只是一个。
宋慈除了给叶宰做过幕僚之外,他还给很多人做过幕僚,从他在这一阶段,收获了“忠勇过武将”的评语看,宋慈胆气应该不小,而且可能还是练家子。公元1240年,年过知天命之年的宋慈,才真正开始接触刑狱,而在他掌管刑狱的第一年,他就处理了200多名案犯,不过此时的他并没有表现出过人的断案天赋,因为他当时从事的几乎都是管理协调工作。
后来他虽然辗转各地,但是主要工作还都一直是司法口,不过从他的工作履历上看,他在此期间,从事的也多是管理工作,在各类文献中,并没有过多他亲自破案的正史记载。那么他又是怎么成为“神探”的呢?这还要从一本书说起。
宋慈在司法口工作时,曾编纂过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洗冤集录》,骆驼之所以用编纂,而不用写,是因为宋慈在这本书的序中,写得很明白,这本书是他“荟萃厘正”(收集整理),并增加了他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得,并非完全是他原创。这一点从他多年从事司法口的管理工作来看,应该是可以说得通的。
也就是说,让宋慈“封神”的这本《洗冤集录》,并不是完全根据宋慈本人的实际经历所得,而是融汇了很多他听到或见过的案例,如果这本书放到现在,更像是一本经过宋慈增补删减的“文集”。那么我们是否可以由此得出,宋慈其实不是一个神探,而只是一个善于总结的官员呢?
因为根据史书记载,宋慈是一个对于刑狱非常审慎的人(史书记载他:于狱案,审之又审),他既然敢于把这些刑狱相关的资料编辑成书,那么就说明即使书中的一些案例最初不是由他而来,但他极有可能做过相关验证,要不以他的为人,他不会弄一些的东西到这么重要的书里(不过以当时的科学条件,可能定也不会毫无瑕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