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皇武则天执政期间都有哪些政绩呢?
历史上的女皇,她在位期间留下了辉煌的政绩,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双元制小编一起往下看。
中国封建时代极有影响力的制也在武周时期达到巅峰,并被后世所承袭。
同时他执政时期注重文治武功的建设,注重巩固国防,她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也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野史资料:与太宗、高宗的复杂关系、登基后的宫廷生活、的无字碑等,使其成为了影视剧中的常客。
相比之下,在大多数普通人眼中,就没有那么多存在感了。要说有什么存在感的话,与他相联系得更多的是他那开创了的父亲李世民,以及他那千古无二老婆武则天。除了把他当作隐形人之外,更有甚者,自动为其脑补了一个懦弱无能的昏君形象。但是,事实真是如此吗?
事实上,唐高宗李治远比我们想象的强大和厉害,一些偏见使其蒙受了千年冤屈,透过他的成长轨迹,让我们得以描绘一个更加真实的高宗李治。
太子之位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虽然李治一出生就有民间佳话传其“治万吉”,但是在争夺太子之位的诸位皇子中,实力更加雄厚的热门人选其实是其大哥和四哥。作为皇九子的李治并不被看好。
但是历史和他开了个玩笑,前两者相继被废黜,以“仁孝”闻名的李治,抓住机会,从剩下的众多人选中脱颖而出,顺利成为了太子。
出色的储君
“太子,宗社之本,四海所系。而治天资仁孝,内外倾服,朕之此举,无愧于人神也。”这是李世民对太子李治的评价,足见太宗对其的欣赏和信任。
在做太子期间,李治将其宽仁孝友的品质发挥得淋漓尽致。首先,他对先前被废黜的大哥和四哥照顾有加,这在帝王之家极其难得,受到了太宗和众臣的一致好评。
其次,他极其尊重孝顺太宗,在太宗出征期间、病重期间,他都表现出了无微不至的关怀。
同时,他还注重收拢朝中大臣的人心,无论是真心也好,假意也罢,总之,他的一系列操作让他成功取得了父亲的信任,并且顺利登基称帝。
文治武功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要说贞观之治的最大特色,莫过于从谏如流的朝野文化,唐太宗李世民也因这一优点而被广泛传颂。
到了高宗李治的时候,他继承了这种风气,甚至在缺少谏言的时候主动下文,出台命令催促百官进谏。某种程度上看 ,也可谓是一种贞观遗风。
此外,在他治下,人口和粮食产量都较贞观年间有了显著增长,虽然历史上没有将这一时期列为一个传送后世的,但事实上,这一时期的百姓生活水平甚至超过了那个流传千古的贞观盛世,因此就文治方面,李治不可谓不出色。
其次,李治不仅有其“仁孝”的一面,也有其刚强勇毅的一面。他登基后,一改以往与的和亲政策,开始对野心勃勃的吐蕃发起进攻,并与吐蕃进入了长期的对峙阶段,有效应对了来自吐蕃的军事威胁。
他还用重兵平定了西域的叛乱,将唐帝国的势力范围扩大到了中亚腹地。在帝国的东边,唐高宗历经十余年,征服了,这个在他之前的隋唐两代君主都不曾完成的重要目标被他实现了。
他在高句丽设都护府,彻底解决了朝鲜半岛问题,这一举动也是其军事征途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经过多次用兵,唐朝的疆域也在高宗时期达到了鼎盛,成为了有唐以来,领土面积和势力范围最广阔的时期。
而这,是他那个被尊为“的父亲都没有做到的。
“废王立周”,高宗与女帝的爱恨情仇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棍裙。” 这是女皇武则天留下的诗句,也是其留下的唯一一首诗。后世研究多认为这首诗是写给高宗李治的。
早在李治做太子的时候,二人就互生情愫。从诗中不难发现武则天对于李治的思慕之情。出于这种真挚感情以及政治需要,当然,某种程度上也免不了武则天的主动运作。
在后宫的斗争中,李治选择了二度入宫的武则天,罢黜了根基深厚的。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武则天具备了向权力中心接近的资本。
在此期间,借着“废王立周”的过程,李治削弱了等一众贞观老臣的朝廷势力,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皇权。
升任皇后的武则天,采取了一系列手段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并终得到了高宗的充分信任。随着高宗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他需要武则天来辅助他理政。
当然,这也是在权衡了各种利弊之后的选择,选择每天陪在自己身边的武后,对高宗来说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一方面,武则天事实上年龄比李治还大,想来不会有太大威胁;另一方面,武则天出色的业务能力确实可以帮到李治很多。因此,武则天得以参政,并逐步走向了权力中心。
但是,李治并没有沦为傀儡。相关史料记载,这一时期的李治虽然身体不太好,但仍有一定能力处理政务,而武则天只是辅政,从这个意义上讲,最终的决断职权,仍然是牢牢掌握在李治手中的。
从这个层面来说,武则天反倒只是高宗李治推到台前的一个政治代言人,也就是今天所谓的工具人。
总之,岁月的长河或许会淹没一些真相,但它不能消除真相。
洗净表面的泥沙,我们终发现,唐高宗李治,事实上是一个“宽仁孝友”、文治武功都非常出色的明君,而非世俗眼中那个女皇手下的傀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