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东吴二分天下的策略为何没有实现?
襄樊之战也被称为北伐、襄樊战役或荆州争夺战,发生于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由关羽率军从荆州南郡出兵,进攻曹魏占据的襄阳、樊城。今天双元制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虽然让带领七路大军前来救援,但由于于禁让大军驻扎在低洼处,以至于关羽通过,逼降于禁,斩杀,一时间,关羽的声势威震华夏。曹操为了解樊城之围,于是他写信给,劝孙权奇袭荆州。而孙权早有此意,他当即命为大都督,总领江东军马,点兵三万,快船八十于艘,率、和等大将藏于船中,同时选一些精兵扮作商人,穿着白衣西上,当时吕蒙直接来到蜀军的烽火台江边,蜀军一时间没看出破绽,就此让化妆的吴船泊岸避风,在此之后,吴军齐出,将蜀汉的守军尽擒,随后吴军,悄然到达荆州,里应外合袭取了荆州。
由于糜芳与傅士仁闻风而降,以至于后方沦陷,当时关羽得知消息后十分惊慌,他当即派人到成都求救,同时他自己带着关平等人回荆州。然而在回军途中,蜀军斗志皆失,就此四散而去,再加上上庸守将与孟达拒绝发兵援救关羽,关羽只能假借投降之名寻找时机突围,然而关羽的计策被吕蒙识破,吕蒙早早在关羽逃亡的路上埋下重兵,就此,关羽在临沮山路中伏被擒,由于关羽拒不降吴,因此他们父子两人双双遇难,而孙权也尽收荆襄之地。正因为在蜀汉即将攻破樊城,就此可以按照《》中的政策两路北伐时,孙权的行动彻底地破坏了《隆中对》,因此有人认为孙权所在的东吴就是之中的搅屎棍,事实真是如此吗?
事实上,三国时期一般从称帝时开始算起,以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进入时期为终结,因此三国时期原则上指的是公元220年到公元280年这六十年间。不过很多人一般会将作为一个时间的分水岭,当时东吴在赤壁之战时的策略是二分天下,无论是、还是提出的战略方针,都是建立在夺取荆州,全据长江,就此二分天下的基础上。
也就是说,当时孙权根本就没有把放在眼里,毕竟刘备当时的能力不济,此前刘备寄居麾下,而和刘备也没有什么关系,当初提及的不过是曹操、孙权与刘表,正因为刘表死后,才有了二分天下之说。也就是说,刘备才是后来居上的人,如果说谁是搅屎棍,那也应该是后来从客将转变为诸侯的刘备。
不过孙权二分天下的策略随着周瑜的去世而化为泡影。在赤壁之战后,荆州被三家瓜分,由于刘备屯兵于公安,不利于他向西边发展,因此他两次向孙权提出,要换取孙权占据的南郡,后来在鲁肃的劝说下,孙权将南郡还给了刘备,刘备就此有了荆州五郡,并以此为根基,得到了的邀请入川,最后夺得了蜀川。而在刘备夺得蜀川后,孙权向刘备讨要南郡,但刘备却称他要夺下凉州之后才肯将荆州交还给孙权。要知道刘备之所以能起势,也是因为他与孙权之间的同盟,但在此之后,刘备并没有顾及孙权的发展,而是在孙权充当炮灰的时候,自己默默发展,正因如此,刘备才算是当时情况下的搅屎棍。
笔者认为,对于孙权来说,他一直都是二分天下的战略,只不过在刘备到来之后,这份战略方针才会一下子实现不了,因此如果说三国之中谁是搅屎棍,那非刘备莫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