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宪曾深得朱元璋的信任,为何会被突然处死?

世界历史 2022-07-27 13:20www.worldometers.cn世界历史故事

  的出身微末,他幼年时期做过和尚也当过乞丐,这样的经历使得他与官僚集团一直隔着一个巨大的沟堑。因为性格多疑,朱元璋对官员们不放心,便找人盯着大臣们,于是就有了、和这样的检校组织。则是这个组织中的一员,并且还是领导人物。

  杨宪这人算是的半个徒弟,刘伯温将他领上了仕途,还一直在教他为官之道。刘伯温是什么人?民间传说中半人半仙的存在,他看重的人,能力自然不会差。

  朱元璋还没有建立的时候,杨宪就投奔了朱元璋,也算是一位老臣,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不算低。只不过,、刘伯温等人的功劳是打天下,杨宪的功劳是作为使者搞情报工作。

  当年朱元璋夹在、中间的时候,杨宪就经常出使张士诚等人,从事外交工作,为朱元璋拉拢盟友。

  杨宪做事利落,很受朱元璋的信任。刘伯温也对杨宪给予很高的评价,说他有宰相的才能,只是临了补了一句,说杨宪没有作宰相的器量。从后来的事情来看,刘伯温的眼光确实毒辣。

  作为情报人员,或者说特务头子,心得狠,手得辣,做事情要秉持着宁肯错杀一千不能放过一个的原则。杨宪便是这样的人,他很清楚自己的地位:的一条忠犬,皇帝让他监督谁,他就监督谁,皇帝让他咬谁,他就咬谁。

  朱元璋打败张士诚拿下他的地盘以后,设为浙东行省,并派外甥担任行省右丞。李文忠是朱元璋的本家,朱元璋却对他仍不信任,任命杨宪为李文忠的属官。说是属官,实际上就是皇帝安插在李文忠身边的眼线。

  普通人忌惮李文忠的身份,杨宪却不当一回事。李文忠任用当地的儒生,杨宪,就把这事上报给了朱元璋。这件事情在当时其实是比较敏感的,因为浙东行省的读书人大部分都曾依附于张士诚,如今张士诚已灭,但他在读书人中的影响力还在。李文忠重用曾就职于张士诚的儒生,惹怒了朱元璋。

  听完杨宪的汇报以后,朱元璋将李文忠任用的几位儒生全部押往京城,斩头的斩头,流放的流放。

  经过这件事,包括李文忠在内的所有人都知道了朱元璋的能力,不管他们身在何方,坐上了什么位置,朱元璋的眼睛都在盯着他们。

  杨宪就是朱元璋的眼睛,他执行这份任务执行得很到位,颇受朱元璋的赏识。如果杨宪不去主动作死,他很有可能成为第一代锦衣卫头子。

  事实证明,朱元璋也确实是有重用杨宪的想法的。是明朝的权力中枢,朱元璋需要往里面安插一颗钉子,而杨宪就是他心中最好的人选。可惜,正应了刘伯温的那句话,杨宪有才能却无器量,他自从进入中书省以后,就一直在和李善长争斗。

  杨宪与李善长死磕可能与兄弟杨希圣被李善长打压有关。可是杨宪是一位情报人员,对于李善长的地位和势力应该十分清楚,他就算想要扳倒李善长,也应该等待时机。

  刘伯温看出了这位徒弟的想法,他数次劝告杨宪,让他多忍耐,不要主动挑衅李善长。杨宪向来对老师刘伯温的话言听计从,这一次他却犯了轴,非要和李善长争个你死我活。

  杨宪为何犯下这样的错误呢?

  他猜错了朱元璋对李善长的态度。

  朱元璋将杨宪安插在中书省里,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制衡李善长。李善长的怠政让朱元璋十分不满,他庞大的势力也让朱元璋很不安,所以他才准备重用杨宪,敲打一下李善长。可是这并不意味着朱元璋已经决定对李善长动手,杨宪只是一个象征,一个表明我朱元璋盯着你李善长的象征。

  可杨宪却会错了意,他以为皇帝要对李善长动手,也自信皇帝对于自己的信任已经超过了李善长。所以,杨宪屡次在朱元璋面前抨击李善长,说他“无大才,不堪为相。”

  除了李善长,杨宪还处处与作对。一下子得罪了两位朝中大树,杨宪的处境可想而知。

  关于杨宪的死因,史书上的记载语焉不详,只是说他犯了案子,朱元璋下令处死。至于犯了何罪,以何罪名治罪,都没有记载。

  就这样,这个曾活跃于明朝政治舞台,深受朱元璋信任的杨宪,迅速陨落。

  官方史书对这一段历史讳而不言,民间却流传着两种说法。一种说是李善长和胡惟庸弹劾杨宪唆使御史陷害,再杀刘炳灭口,朱元璋遂下令将杨宪处死;另一种说法是刘伯温担心杨宪迟早会牵连到自己,就向朱元璋告发了他的罪行。

  其实,杨宪到底犯了什么罪并不重要,就好像李善长、、胡惟庸等人都没有谋逆,却都以谋反之罪被灭门,汪广洋更是因为不做事而被处死。所以,罪名不重要,重要的是皇帝的态度。

  朱元璋一开始对杨宪是寄予厚望的,只可惜杨宪太过冒进,一下子得罪了胡惟庸和李善长两人,这个时候朱元璋还没有打算对李善长动手。所以不管杨宪有没有犯罪,都只能去死。

Copyright © 2016-2025 www.worldometers.cn 全球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全球化,全球疫情,全球股市,全球新闻网,全球地图,全球通史,经济全球化,全球变暖,全球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