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文韬武略,为何朱元璋不选他继位呢?

世界历史 2022-07-27 13:20www.worldometers.cn世界历史故事

  是的第四子,自小就文韬武略,能力出众,20岁到燕京就藩,自此开征战沙场的序幕。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双元制小编一起往下看。

  在明朝初期,元朝虽然被推翻,但强大的蒙古族依然盘踞在北方,威胁着明朝的安危,而朱棣所在的燕京直面压力,看上去也是,无法安稳的享受的生活。

  但危机就是有危险,也有机会,把握好了危险就成为机会,把握不好就是危险。显然,朱棣最像朱元璋,绝不会在蒙古人面前翻船。

  公元1390年,朱元璋派遣大将分别从山西和燕京出发,剿除边患,其中山西受晋王朱棡节制,燕京受燕王朱棣节制。

  就是从这次大战开始,朱棣两次亲率大军出击蒙古,招降了太尉乃儿不花、生擒大将军索林帖木儿,开创了北方边疆几十年的和平局面。

  尽管朱棣取得了非常大的军功,但彼时的皇位看上去跟他毫无关系,他最多就是一个立有赫赫战功的藩王而已,因为大哥的太子地位不可动摇。

  可历史总是在悄然间发生变化,太子朱标突然去世,使得太子之位空了出来,这让其他兄弟们对皇位重燃了希望,特别是晋王朱棡和燕王朱棣。

  虽然朱元璋为杜绝其他儿子觊觎皇位,在朱标死后,立皇孙为皇太孙,这时朱允炆不过15岁的孩子,各藩王心里根本不符。

  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后,表面看起来帝国继承人的问题重归平静,可这是暴风雨前的。在没有了大哥朱标的存在,朱棣内心对皇位的觊觎更加强烈。

  好巧不巧的是,朱棣的二哥秦王和三哥晋王竟然也相继去世,朱棣一下子又成为诸王中最年长者。

  而且更加让人摸不到头脑的是,朱元璋既然希望自己的嫡皇孙继位,应该在死前想方设法帮他削藩,但当晋王死后一个多月,朱元璋竟然将晋王节制的军队,转给了朱棣。

  朱棣的力量不是被削弱了,反而是变强了,他在北方成为实质上的“”,力量完全可以和明朝中央抗衡。

  也就是,在朱元璋死前,朱棣的羽翼已经丰满,而朱元璋只能以劝喻的方式、遗诏的方式,从道义上来节制各地藩王。

  可道义在实力面前一文不值,朱允炆继承皇位是有名无实,因为他无法在实质上对藩王予以控制;而朱棣是有实无名,他的实力最为强大,只是差一个名分而已。

  终于,在朱元璋去世后,朱棣很快就以起兵靖难的名义,开始了谋反之路,经过四年征战,当上了皇帝,成为历史上有名的永乐大帝。

  回过头来看,在朱标死后,为什么朱元璋不立朱棣为太子,反而又增加他的实力呢?

  实际上,朱元璋坚持有嫡立嫡的皇位继承人制度,是从长远出发,是为了避免后世子孙的争权夺位,因为嫡长子的身份容易界定,而才能很难界定。

  用一个很难界定的标准,来规定一个皇位继承,势必会因标准的差异而引起不必要的混乱。

  所以,从未来千秋万业考虑,朱元璋即使内心再倾向于朱棣,也不能破例立他为太子;朱棣也是一样,不管他多么疼爱二儿子,也依然没有废长立幼。

  朱元璋和他都懂得其中的利弊。

  当然,朱元璋嘴上是强硬的,但身体是诚实的。在朱标死后,他内心是希望朱棣继承皇位的,但他不能亲手破坏嫡长子继承的制度,只能以增加朱棣实力的方式,将皇位留给他。

Copyright © 2016-2025 www.worldometers.cn 全球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全球化,全球疫情,全球股市,全球新闻网,全球地图,全球通史,经济全球化,全球变暖,全球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