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恪是如何除掉孙弘的?他都有那些政绩呢?
的病重时,他召、孙弘、滕胤、吕据和侍中孙峻到宫中托付后事,并且把太子孙亮托付给了这些人,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双元制小编一起往下看。
第二天,孙权去世了。按理说太子孙亮就应该顺利继位,几位辅政大臣按部就班工作,可偏偏就出了差错,原来啊,孙弘有了自己的想法。前面我们讲过,孙权让大将军诸葛恪兼任太子太傅,中书令孙弘兼任太子少傅,就是打算让这两个人辅佐孙亮主持大局的,可偏偏这两个人性格都很强势,彼此谁也不服谁。
孙权去世的时候,孙弘是先一步入宫,他害怕孙亮继位以后,诸葛恪大权在握会收拾自己,就把孙权去世的消息给封锁了,想发一个假圣旨除掉诸葛恪,而后自己全面掌管吴国大局。
孙弘想的是很好,可偏偏他漏算了一个人,那就是侍中孙峻。孙峻跟孙权是本家,他是弟弟孙静的后代,这个人坚毅果敢很有本事,在宫中有自己的眼线,所以很的及时知道了孙权去世的消息,也了解了孙弘的阴谋。
此时的孙峻还是站在诸葛恪这一面的,他马上派人把孙弘的情况报告了诸葛恪,让他赶快采取应对措施。诸葛恪那是什么人啊,何况他已经知道了对方的底牌,而对方又不知道他知道了自己的底牌。
诸葛恪假意有重大事情要商议,派人去请孙弘,孙弘虽然心里有鬼,可他觉得诸葛恪应该还不知道自己的鬼,就大大方方的过来了。这孙弘刚刚落座,诸葛恪就果断下手,让人把他给斩杀,而后进宫为孙权发丧,又辅佐孙亮登基。
本来诸葛恪就是排在首位的顾命大臣,现在又迎立新君继位有功,所以很自然的被拜为太傅,就成为孙亮最信任的大臣,吴国说话最好使的人。
终于登上了高位,诸葛恪这个时候在吴国的地位,基本就跟去世以后,他叔叔在蜀国的地位差不多了。要说有区别那,那应该就是声望和民心积累的还不够,毕竟诸葛亮是从刘备落魄时候就跟随他打天下的人,诸葛恪在吴国还只算是。
没关系,民心和声望这个东西,也都是可以打造和争取的,老百姓嘛,你只要为他们做了好事,他们自然就会念你的好。在孙权执政的时候,不知道出于怎么样的一种治理需要,国家设置了监视官民行为的制度,这让很多人过的很不舒服。诸葛恪下令,取消了这项监视制度,还免掉了百姓拖欠的赋税,取消了进口的关税,对百姓是广德。
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大家都很高兴,很多人都对诸葛恪的执政是赞口不绝,特别是民间的百姓,每次诸葛恪外出的时候,大家都会自发的前来围观,都想看看吴国的这位大能人长的什么模样。
诸葛恪这个人做事有点心急,看看自己在民心方面有了起色,他就开始准备干点大事了。对于吴国来说,最大的事情当然莫过于北伐曹魏,一统天下了,诸葛恪以前做太守的时候,就一心在吴魏边界屯田,现在有了天大的权利,当然要闹出更大的动静了。
我们在前面讲过,孙权做了以后,首先是在武昌建都的,不过后来啊,经过整体考虑,又把都城迁到了建业。在迁都建业的第二年,孙权下令,为了防止巢湖水对建业造成威胁,就开始着手修筑了一座东兴堤。后来吴国发兵攻打淮南,没有成功,就把很多战船停在了湖中,那东兴堤的用处也就不大了,所以就半途而废放在了那里。
就在诸葛恪执政的同一年,他下令重新修建没有完成的东兴堤,又在堤坝的两侧,依着山势走向各修筑了一座城,诸葛恪还亲自来到工地现场,监督这几项工程的进度。等两座城建好了以后,诸葛恪派将军留略和全端分别带领几千人,驻守在东西两城之中,自己这才带军返回了建业。
当时的,其实情况也跟吴国差不多了,虽然名义上还是曹家的天下,可国家的实际掌权者是的儿子。大家纷纷向司马师提议,诸葛恪这么干,明显是越界了,这都入侵魏国的领土了,必须不能惯着他们。还有一点就是,孙权刚刚去世,吴国正是政局不稳的时候,我们也正好趁这个机会发兵,打他们一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