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真的为秦朝的灭亡埋下了隐患吗?
秦国一统六国后,仅存在十五年就灭亡了,灭亡的原因有很多,然而,真正导致秦朝灭亡的原因却要追溯到变法,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双元制小编一起往下看。
其一,因为商鞅,少好刑名之学,他是个法家,刑名从商,苛刻的赏罚制度,商鞅所学之术,也就是当年的那一套。商朝实行的是苛政,容易引发暴政,法家起源于时代,中国历史上很长的一段分裂时期,这个时期有个鲜明的特点:要想活下去,就必须得打架。
只有打死了你的对手,你才能活下去。就是说,国家必须得强大,当时,法家有个不成文的假设——农民不能反抗,只能无条件地接受赏罚。
换句话说,是不计较农民的情绪的,你不开心,我就削你,你接受我惩罚就是了!
你听我的话,我就奖励你,给你功名、利禄、权力。商鞅的教育就是赏有好处,罚有坏处。
时间久了, 难免会变成这样的价值观——秦国在倡导这样的功利心——有好处你就做,我赏你;有坏处,你特么最好别做,我削你。
大家心中都有一个标尺,做事的尺度不再是正义、道义、情义,而是我这样做有没有好处,会有怎样的坏处?
民众会尤其注重自己个人的得失。
法家服务于君王,将所有人放在一个体系,将国家作为一个机器,尽情敲诈,不会有任何人受益,包括商鞅在内,都是那套苛政体系之中的怪胎。
其二,商鞅变法的本质是什么?法家给当时的秦国开了一味药剂,治标不治本。
商鞅只重视强国,个人的自由和人民的幸福都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对于国家机器而言,法家是速成之法,儒家是守成之法,速成之法强兵强国,守成之法缔造太平。
商鞅变法是一剂良药,能很好治疗秦国在孝公时候的病症。然而,秦人不知变通,病好了之后依然吃药,而且剂量越来越大,最后药物中毒。
商鞅来到秦国之前,当时的人民称秦国为“蛮夷之国”,六国民众根本就看不起这个靠给周天子赶马混起来的诸侯国,但是,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多了一个纠缠一生的恶名——“虎狼之国”。
世人对秦国这场改革,当时的民众大概只是觉得这秦国牛逼起来了,不能再看不起秦人这群蛮夷狗腿子了,但依然挡不住悠悠众口,人心是背离的。秦国蛮夷,虎狼之邦,很多人都在这样骂秦国。
秦人不重教化,民众不买账,各自都衍生出自己的小算盘,商鞅变法,对于积贫积弱的陕西山沟喽来说,确是强国之路,但是,法家是不允许农民反抗的。
商鞅把民众放在一个特定的场景:只要你做好了将牢底坐穿的准备,就可以不听我瞎逼逼。
其三,时,有这样一句名言——秦,虎狼之国也,无礼义之心。其求无已,而王之地有尽。
商鞅变法让秦国成为很厉害的杀人机器,虎狼之国很贪婪,秦人失去了人性,无礼仪之心,民众并没有依附感,而亡,当时,很少出现秦国遗民。
另外,秦国统一之后,有个特别尴尬的局面:六国遗民围殴你,你找帮手都找不到,但是不可否认,诸国并立的时候,秦国能找到帮手的。
更让人尴尬的局面:号称百万虎狼之师的秦国军队,统一后,没人了,跟农民军打架的时候还是请了二十万临时工。当然,对秦史比较感兴趣的小伙伴,应该研究过给儿子留下的家产保镖势力图,北方有二十万戍边军队,是的嫡系部队,南方有五十万雄师,忙着给秦始皇建。
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大秦就要亡了,这两个大军团竟然按兵不动,眼巴巴的瞅着大秦朝顷刻间灰飞烟灭。这两大军团没有特别强烈的归属感,商鞅变法让军队学会了趋利避害,在搞不清状况的时候,谁特么都不许动!南方军为此还特别派人进中原打听消息,国内突然的暴乱,让这支军队懵逼了。
打?还是不打?算了,还是趁机自立吧。商鞅爸爸教的好,打了,上天弄不好会惩罚;不打,特么的全是好处。
这支军队既没有赶回老家帮着秦二世暴揍农民起义军,更没有身为秦人的归属感,而是在商鞅变法之后的日子,秦人那种“赳赳老秦共赴国难”的骨气慢慢地消耗殆尽。
拉着五十万的军队闭门自立,建立了,美其名曰抵抗中原各起义军队的侵犯。
其四,秦朝末期,农民早就学聪明了,有了对商鞅变法的免疫力,商鞅变法虽然过去了很多年,但是,这些年学不是白上的,每个人都晓得制度至上,赏有好处,罚有坏处。
商鞅变法毕竟不讲究安抚民心,是苛政,民众生存压力很大,过得很不开心,反抗是死,不反抗也是死,好死不如赖活着。
所以秦朝末年,农民扎堆起义了!、就是两个怂逼,更没有政治远见,700人的队伍,竟然把秦朝这个大一统的国家给推翻了。
当然,有一幕特别搞笑,陈胜、吴广还装模作样的喊了个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俩人起义的原因贼特么简单,无预谋、无资金、无队伍,纯属这些年,秦国对民众的教育起了作用,提前毕业的陈胜、吴广早就混成了职场老油条,知道那些红线不能碰,知道怎样做政府给灰色收入。
陈胜、吴广就两个泥腿子,造反的第一个念头是活着就会有好处,然后,竟然发现,造反还特么挺爽的。于是,才学会了装逼,喊了一句——你有种你也能做。军队没有归属感,连民众造反也都是出于国家机器过于压榨,没有教化好。
商鞅变法给秦国只是打了一针强心剂,药效过后,只能加速死亡。然而,当全国统一之后,以秦始皇为首的秦朝统治阶层却还是坚持贯彻商鞅当年提出的“法家精神”。过度的消耗终于使国家和百到了无法承受的地步,社会矛盾不断激化,最终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为敲响了丧钟,赳赳老秦顷刻间毁于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