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青成为朝官后,为何还保留着脸上的刺字?
,字汉臣,出身寒门,但善于骑射,精通兵法。他十几岁时因与乡人发生冲突而被官府逮捕投入监牢,并在脸上刺字,注销户籍,发配京师充军。进入军营后凭借自身能力立下累累战功,最终成为北宋一名骁勇的战将。下面双元制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说起这个脸上的刺字,乃是唐末五代到的一大特色。刺字,本是五刑之一,原名叫做“黥刑”或“墨刑”,也就是给一些犯了罪的人脸上刺字,然后再涂上墨炭,表示犯罪的标志。
末年,那位终结大唐王朝的梁太祖,为了提高自己部队的战斗力,规定假如将官战死,其属下的官兵也必须全部战死,否则回来也是一样的斩杀。
而又为了防止士兵逃亡,朱温又首创在士兵脸上刺字, 这样,即便战败的士兵逃亡了,但其脸上的刺字也会被识别出来,很容易就被抓回来。
五代各国及两宋,士兵脸上刺字的习惯也就一直延续了下来,直到才被废除。
少年的狄青又是犯罪入狱,又被充军,自然早早地在脸上被刺了字。就这样,狄青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宝元元年(1038年),一代雄主李元昊在西北称帝建国,建立起了与北宋、大辽鼎足而立的,并开始不断侵扰北宋边境地区。
北宋朝廷将护卫京师的军队派到与西夏接壤的边疆,以防御西夏的入侵。狄青也就这样成为了一名边塞的低级军官。
在对西夏的战争中,狄青骁勇善战,智谋多端,多次冲锋在前,带队夺关斩将,先后攻克了金汤城、夺取宥州等地,焚烧了西夏储备的粮食数万石,收缴帐篷二千三百只,俘虏五千七百人。
狄青还指挥士兵在战略要地修筑了桥子谷城,筑建招安、丰林、新砦、大郎等城堡,这些城堡都建在敌方要害之地,对防御西夏的侵扰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狄青每逢与西夏作战,头戴一个铜面具,一马当先,杀入敌阵,西夏军均望风披靡,无人敢挡。狄青也获得了一个“”的称号。
在与西夏作战的4年时间里,狄青参加了大大小小25次战役,身中8箭,却从未临阵脱逃。因而,凭借着这些军功,狄青的官职也是一路升迁,从一个普通的小士兵成为独当一方的将官。
皇祐四年(1052年)六月,狄青升任枢密副使(军事最高长官的副职),狄青也就成为了正二品的朝官。
狄青成为朝官后,但仍对自己的形象并不是很在意,脸上仍保留着士兵低贱的标记——刺字。
狄青每天在朝堂与大臣们朝见宋仁宗,宋仁宗看着狄青的脸上刺字,觉得不甚美观,就劝狄青用药除掉刺字。
令宋仁宗没想到的是,狄青指着自己的脸说:“陛下以功擢臣,不问门第,臣所以有今日,由此涅尔,臣愿留以劝军中,不敢奉诏。”(《·狄青传》)
狄青说的意思是:陛下根据功劳提拔臣,而没过问臣的出身门户;臣之所以有今天,就是因这些疤痕,臣希望保留它以更好地鼓励军队,而不敢奉行您的命令。
看到没有,狄青首先想到的是如何鼓舞军队的士气,而不是自己做官的相貌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