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王平镇守街亭,街亭会不会失守呢?
街亭在北伐的上战略意义非常重要,街亭的失守几乎导致北伐失败,如果诸葛亮把主将换成王平,街亭还会失守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双元制小编一起往下看。
小编觉得王平是可以守得住的,王平这个人虽然是曹魏方面降将,文化程度也不高,但他精通地形,沉稳老辣,还对魏军诸将的作战风格非常熟悉。如果让他去守街亭,绝对没有什么问题,不仅是王平,蜀军其他将领,比如吴班、张翼、等人,都能守住。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街亭并不难守。街亭,这个地方是个军事要塞,地形狭窄,如果当道下寨,筑垒挖壕,对方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率领的部队主要是,不可能携带足够的攻坚战具。骑兵的优势是机动性,迂回侧翼,打击薄弱,如果正面攻打,并不是骑兵的长项。因为街亭狭窄,双方对阵,没有足够的宽正面让骑兵迂回包抄,优势就发挥不出来,很容易陷入旷日持久的僵持战。
有人说骑兵能正面冲击步兵方阵,纯粹是胡说。面对面硬磕,几条深壕和拒马,几排绊索和硬弩,就能大大限制住骑兵的冲击。
总的来说,街亭的地形狭窄,不能给骑兵部队提供足够的宽正面和迂回空间,到了这里,失去了速度,骑兵就成了坐在马上的步兵,与正常的步兵也没有太大区别。
一旦陷入了僵持战,张郃就麻烦了。因为长途奔袭,就必须速战速决,时间拖长了,骑兵消耗很大,人要吃,马要喂,需要的给养远远超过步兵部队。而骑兵部队是不可能携带足够的补给的。时间越长,危机反而越大。
就算张郃最终拼命打开了缺口,他都不敢冲过去,因为马谡的部队只要卡住这条道路,就能封死张郃的后勤补给线,让他有去无回。双方胜负仍在两可之间。
诸葛亮守住了街亭,就能腾出手来消化到手的胜利成果,攻下仍在顽抗的两城,全盘掌握局面,那时候张郃就算突破过来也是。再不济,诸葛亮也能把已经到手的三城居民、财产和粮草从容地迁走。张郃再来了,剩给他几座空城,还必须从境内重新迁来居民、财产。双方夺来夺去,魏国的人力和财力就在这片区域中消耗掉了。
割破一处动脉,让魏国不断地流血,却永远填不满这个无底洞,最终走向衰弱,这就是诸葛亮真正的战略目的。
那么,诸葛亮为什么一定要选择马谡来执行这项任务呢?诸葛亮要在军中扶持和培养荆州派的势力。
马谡是荆州派的后起之秀,蜀汉的根基实际上就是荆州派系。但关羽失荆州,刘备败彝陵,受创最严重的就是荆州派系,有能力的阶层几乎被一网打尽。
马谡是荆州派大族出身,兄弟几人都为蜀汉立下。马谡这个人有背景,有文化,有理想,思维敏捷,还对蜀汉,跟随诸葛亮日久,常常受到教诲,似师徒,如父子。
培养和扶持马谡,就是扶植蜀汉的未来。在朝中,加强了荆州派的实力,在军中,也能形成平衡和牵制。
街亭虽然易守,但从整个战略格局上讲,非常重要,守住了就是大功,可以因功获得晋升和封赏,这对于马谡未来的发展是有很大好处的。
为了让马谡获得这份捡便宜的大功,诸葛亮是费尽了心思,首先,诸葛亮不断强调街亭在这次战役的重要性,让大家明白,这是个大功劳,诸葛亮又让马谡立下军令状,以服众军,让大家无话可说,诸葛亮将守御街亭的要诀也是亲自传授,细细指点,力保马谡领会和掌握。诸葛亮仍然不放心,还给马谡派了个副将王平。王平这个人老练沉稳,精通地理,还对魏国诸将的作战风格很熟悉,有他在军中,马谡其实就是个“坐槖儿”的主将,只要对王平言听计从,就能稳守街亭,张郃也无可奈何。
诸葛亮,把这份几乎到手的功劳掰开了,揉碎了,碾烂了,硬塞进马谡的嘴里,还往食道里捅下去,但是,诸葛亮就这样用心,马谡仍然吃不下去,诸葛亮能有什么办法?
马谡这个人,脑子并不是不好使,也不是他领会能力不够,不理解诸葛亮的意思,问题主要出在他的心态上,马谡跟随诸葛亮多年,从来都是在诸葛亮的翼护之下,悉心照顾。但马谡没有什么实际军功,他在军中的声望主要来自于军中众兵将对诸葛亮的崇敬,给他面子。在诸葛亮的光环下这么多年,是马谡的幸运,但也是他的悲哀。
马谡迫切地需要一份功劳来证明自己,但他想要的是一份实实在在的功绩,而不是打着诸葛亮烙印的功劳,所以,他要用自己的方式来证明自己,马谡不但想要守住街亭,还想以攻代守,打张郃一个击溃战,所以就将主力部署到了一个居高临下的位置上。
但是,诸葛亮给他配置的兵力如果用来防守,是绰绰有余的。但要用来打进攻,那是远远不够的。马谡不是,他还没有那个本事,其实,诸葛亮这样做,让马谡去守街亭,从出发点到安排,都无可厚非,诸葛亮,算天时,算地利,但他唯一没有算中的就是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