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宦做到了“翻身做主” ,背后什么原
宦官,也称、内官、内侍、中官、中涓、中贵人。到了,对于年纪大的太监又称伴伴。下面双元制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宦官是负责宫廷杂事的奴仆,不能参与国家政务,但因与皇室朝夕相处,遂能博取信赖,在一些朝代中存在着宦官掌握国家政务大权的情况。早期宦官不一定都是阉人,在之后才完全使用阉人做宦官。
汉、唐、明三朝,是我国历史上“宦官之祸”最严重的王朝,相比于其它两个朝代,的宦官之祸显然要更加严重。毕竟,东汉除了宦官掌握一定权柄之外,朝中还有势力与宦官相互制衡;明朝虽宦官权倾朝野,但有祖制的约束,所以即便是像一样的大太监仍不敢僭越最后的底线。
说起来,汉、明两朝的宦官,仍是受制于皇权的奴才。唐朝的宦官们则大不相同,自时期扶摇直上以后,宦官的实力便水涨船高,不止是朝中要员的任命和罢免,连的废黜和拥立都由宦官说了算。更有甚者,甚至敢于做出弑君这种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勾当。没有任何一个朝代的宦官像唐朝的宦官一样,真正地做到了“翻身做主”。
最能直观地体现唐朝宦官势大的表征,就是宗、、、、、、、这些皇帝。这些皇帝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是由太监拥立的。连的大位都由宦官说了算,那么,掌握皇帝的身家性命自是必然。
唐肃宗是如何驾崩的?
根据史料的记载,这个倒霉的皇帝是被李辅国吓死的。、这两位皇帝,也都是死在宦官手中的倒霉蛋。读到这里,可能有读者会问,皇帝乃王权天授的天子,向来以礼教治国的中古封建社会,阶层岂能容忍宦官骑在皇帝的脖颈子上撒尿?难不成当时全世界GDP总量第一的大唐王朝竟要让一群无后之人玩弄于鼓掌之中吗?
任何时代都不乏勇武之士,唐朝也不例外。然而,唐朝的勇武之士根本敌不过宦官,因为他们拥有令人胆寒的底牌——禁卫。可以说,这支武装是整个王朝中最出色的军事力量,有了这支力量宦官就能轻而易举地掌控皇宫乃至京城。对于太监来说,这样就已足够他们完成“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愿望了。
常言道,有压迫就有反抗,中唐乃至晚唐亦不乏敢于与宦官势力作斗争的皇帝和大臣,例如:唐代宗、、唐宪宗三位皇帝,都曾对宦官一家独大的局面进行过反抗,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可惜的是,这些皇帝采取的手段治标不治本,继任者又能力不足,所以宦官被压制的场面实属。
皇帝与宦官之间所爆发的斗争,最严重的莫过于发生于唐文宗时期的甘露之变了,可以说,这是与宦官势力之间进行的一场总决战。但遗憾的是,这场总决战最终以皇帝、官僚全线落败告终,以至于,宦官牢牢把握了大唐王朝的国运,一直持续到大唐覆灭。
主导了这场大决战的,正是唐文宗。李昂算是中唐时期最有作为的皇帝,可惜他生不逢时,在李昂继位时大唐王朝已隐患重重,各阶级矛盾激化。唐文宗是个励精图治的皇帝,他登基之后立即颁布了一系列治国良策,并打算通过整改吏治改变现状。
唐文宗将宫里的方士纪处玄、杨冲虚及乐工全部流放,又遣散了一大批父皇选召的宫女。根据史料的记载,仅开成五年,唐文宗便遣散了宫女三千名,撤裁内监1270人。除此之外,唐文宗还命人将用于游猎的五坊鹰犬全部放归山林,还禁止各地衙门向中央进献奇珍异宝。
唐文宗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洞悉了宦官蛊惑天子的套路。何曾几时,之流以这种法子蛊惑唐穆宗,以此使皇帝玩物丧志,宦官借机把持朝政。唐文宗革除一切隐患之后,又恢复了制,准备通过这种相对公平的方式选拔人才优化吏治,给朝廷来一次“大换血”。
随后,唐文宗还举行了名为“直言极谏科”的策试,从士子处获取针对宦官乱政的尖锐意见。在直言极谏科举行期间,许多士子冒着被宦官报复的风险,提出了许多针对宦官乱政的良策。举人刘蕡写了一份长达五千字的《直言极谏策》,坦言这一时期的朝廷有“以亵近五六人总天下大政……群臣莫敢举其状,天子不得制其心”的弊端。
也就是说,这一时期的军国大政,完全被掌握在五六名太监手中,满朝文武与当今天子皆对其。在谈到贪官污吏时刘蕡又提到:“百姓对于官吏,畏之如豺狼,恨之如仇敌。现在国家困穷,黎民流散,盗贼井起,国家已成之势,危在旦夕。”针对这种现象,刘蕡给出的对策是强制那些的闲汉从事农耕,节省不必要的开销用以救济难民。
刘蕡的文章可谓一针见血,直指朝廷所面临的弊病。但遗憾的是当时的主考官担心开罪权宦,不敢将刘蕡委以重任。文宗虽有心重用刘蕡,但亦不敢在这一特殊时期轻举妄动,生怕会招致性命之危。不过,虽然刘蕡的意见没有得到采纳,但他的那篇文章已对唐文宗造成极大的影响。大和末年,唐文宗开始按照刘蕡给出的改革方针,决意铲除宦官势力。
唐文宗先是让宋申锡担任宰相,以相权来制衡宦权,并让宋申锡来策划铲除宦官。宋申锡是文宗时期的官场清流,他的上任使朝廷的风气有了一定的改善。可惜唐文宗的动作有些操之过急,以至于宋申锡刚刚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便引起了宦官的警觉。没过多久,宋申锡便被宦党罗织罪名,被扣上谋反的帽子,遭到贬谪。
唐文宗准备对宦官集团动手的意向被以王守澄为首的阉党获知,这群太监在宋申锡事件中汲取了教训。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宦官对唐文宗进行了“无微不至”的监督和监视,唐文宗的都尽归王守澄掌控。王守澄举荐太医郑注为唐文宗看病,又让心腹太监李训为唐文宗讲解《易经》,通过这两人对唐文宗进行全方位监控。
唐文宗,却不甘于此。于是,文宗转守为攻,主动拉拢两名近侍,许他们高官厚禄,将他们收归己用。次年,郑注被唐文宗任命为凤翔节度使,而李训则被提拔为宰相,两人一文一武,相互呼应,开始协助文宗铲除宦官。在一系列紧锣密鼓的筹划后,杀害先皇的宦官杨承和、王践言、陈弘志、王守澄等人皆被处以极刑。
在诛杀宦官的过程中,唐文宗意识到想要彻底根除宦官之祸,还需掌握更多的军事力量。于是,唐文宗又提拔王璠为太原节度使、大理卿郭行余为邠宁节度使,让两人与金吾大将军韩约、御史中丞李孝本、京兆少尹罗立言里外配合,诛灭包括仇士良在内的阉党。
大和九年十月的一天,唐文宗照例在紫宸殿召开早朝。金吾大将军韩约依照计划奏报,称金吾院内石榴树上出现甘露。宰相李训恰逢其时地请求皇帝来到金吾院中祭祀上苍,为国运祈福。于是,唐文宗暂时移驾含元殿,命宰相、中书、门下省各级官吏先行前往。
百官观看甘露后回禀,称石榴树上的露水不像甘。唐文宗有些不信,于是,便命令中尉仇士良等宦官前去金吾院观看。实际上,这就是唐文宗设下的圈套,金吾院中早已设下伏兵,只要这些宦官落入包围圈,便会立即遭到金吾军的诛杀。
仇士良是个相当狡猾的对手,他来到金吾院后发现韩约的目光飘忽不定,隐约间又见到廊道有士兵的衣甲。联想到此前唐文宗对宦官集团进行的大动作,仇士良立即警觉。仇士良带着一众宦官逃回含元殿,众人胁迫唐文宗乘着轿子撤回大内。
虽然,金吾卫士包围了众人,但由于仇士良等人扣押了唐文宗,韩约等人不敢轻举妄动,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文宗被挟持进宣政门。仇士良重新夺回的主导权后,立即派遣五百名神策军出宫,遇人便杀,总共杀掉了六七百名参与政变的大臣。
随后,神策军封锁了京城,对各官邸展开搜捕,先后杀掉了千余名官吏。协助唐文宗肃清宦官的一众高官均未幸免于难。甘露之变爆发后,郑经率领自己的亲兵赶赴长安,没想到途中遭到监军宦官的格杀。宦官不但杀掉了大多数文武大臣,还将其家眷一并诛灭,牵连甚广。
由于,大多数官员都死在这场政变中,朝中出现大量空员,宦官更加专横跋扈。受制于人的唐文宗不堪其辱,没过多久便郁郁而终了。从这以后,唐朝的政治一蹶不振,直到最后一任皇帝唐昭宗时期,皇帝、大臣、外戚、藩军才联手诛灭了阉党。
只不过,由于此时的大唐弊病已深,王朝的分崩离析也进入了倒计时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