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李亨直接称帝,唐玄宗为什么却主动退位了
公元755年,爆发。次年7月15日,带领逃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市西北)。随行将士处死宰相,并强迫杨玉环自尽,史称''''。
唐玄宗牺牲了自己的爱妃后,获得了短暂的平安,但是没过多久,另外一个严峻的问题立刻扑面而来。
按照既定的方案,这伙人是要逃难四川的,但是此时此刻,杨国忠虽然已死,四川还是他的地盘,这要是遭到了杨国忠死党的清算,自己岂不是死无葬身之地!因此,对于这些士兵而言,四川已经不能去了。
那么,下一步到底去哪里呢?四条路可以选择:
第一条路,回长安;
第二条路,去太原;
第三条路,去武威;
;第四条路,去朔方。
说是四条路,但是对于唐玄宗而言,他哪条路也不想走。
首先,提出回长安的人,朕恨不得生吞活剥了你们,敢情咱们逃离长安,就是为了让朕杀自己的爱妃呀,因此第一条路,绝不可行!
其次,提出去太原的人,你们都长了翅膀不成,如今太原是敌占区,而且情况不明,这根本就是,主动找死呀!
再次,提出去武威的人,你们让我往跑,这就彻底远离中原,身处大漠了。而且还随时处于回纥、的威胁之下,同样是生不如死呀!
最后,提出去朔方的人,还算是有点智商,因为朔方也是大唐十大军区之一,,可以委以重任。而且朔方距离长安比较近,从战略角度讲,更加适合平叛。
但是,不管朔方如何好,此时刚刚失去宠妃的唐玄宗已经、无力平叛了。他唯一要干的事情,就是找一个安逸舒适的小窝,苟且偷生一辈子。
可见,原定路线的四川,无疑就是唐玄宗最好的选择。
至此,在全力揽下责任、并据理力争下,唐玄宗终于开始向四川进发了。但是,刚走了一半,又出现了变故。
原来,选择了这么一条“逃跑路线”,沿途的百都看得。
自古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敌人进不去,自己也出不来,因此称“少不入川,老不出蜀”。
可见,如果唐玄宗选择进入四川,这就等于放弃这,决定偏安一隅、苟且偷生了。于是,这些百姓全都围了过来,堵住大路,恳请唐玄宗留下来,继续抗击。
目睹了这一切后,唐玄宗无言以对,只能按住马头,久久凝望。
虽然唐玄宗也舍不得这大好的万里江山,但是政治上的失败、军事上的崩溃、爱妃的惨死,这的沉重打击,已经将这个七十多岁的老者彻底击溃,他已经无力抗争下去了。最后,唐玄宗只能头也不回地慢慢走了,从此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唐玄宗走了一段时间后,却得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太子留下来了!
原来,看见皇帝执意要走,拦也拦不住后,这些百姓们就退而求其次,把太子李亨留住了,让李亨留下来,继续。
最后,在老百姓的盛情挽留下,李亨流着眼泪说道:“既然大家都不让我走,那我就顺应天意,不走了!”
当这个结果传到唐玄宗耳中的时候,他是多么地震撼和无奈呀。因为唐玄宗清楚地知道,在这个中原大乱的局面下,只有平定叛乱,把长安和洛阳夺回来的人,才有资格成为皇帝,但是现在呢,自己却走上了一条背离民心的道路,而太子本人却走上了一条正确的大道。
如果我此时此刻是太子,不管是为自己考虑,还是为整个李唐王朝考虑,抛弃自己的父亲,选择另外一条道路,这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当得知这个结果后,唐玄宗只能仰天长叹道:“天也!”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
此时此刻,对于唐玄宗而言,从长安出来才三天,杨国忠死了,爱妃死了,现在太子也单飞了,父子两人就此分道扬镳了,世间所谓的“、分崩离析”,也不过如此了。从这一刻起,自己真的成为“孤家寡人”了!
天意,真是天意...就这样,太子留下了,唐玄宗还是要按照原定计划走。在跋山涉水、历尽后,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七月,唐玄宗终于越过四川剑门关,到达了今天的四川剑阁。
到了这里,叛军已经不可能追来了,保命已经不成问题了。于是,唐玄宗立刻颁布圣旨,封太子李亨为兵马大元帅,统领天下的兵马,讨伐逆贼!
很显然,经过了这么一段时间后,唐玄宗已经恢复了元气,准备履行自己皇帝的职务,开始踌躇满志地平叛了。然而,历史还会给这个老者机会吗?那个太子还会听从他的安排吗?
非常遗憾,唐玄宗已经没有机会了。
一个月之后,从朔方传来一份“圣旨”,直接就把这个老者所有的尊严,全部践踏干净了。
原来,同年的七月十三日,太子已经在朔方登基称帝,史称“”。李亨当皇帝了、
老皇帝怎么安排呢? 还是那个“老办法”呗!
至此,就像当年父亲“收拾”爷爷时一样,唐肃宗故技重施,尊奉唐玄宗为“太上皇帝”,也让他当太上皇了。
就这样,历史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这边唐玄宗任命李亨为兵马大元帅,那边李亨已经让唐玄宗提前退休了!此时此刻,大唐王朝居然出现了两个发号施令的人,这就造成了一个超现实的问题:听谁的?
殊不知,这种神奇的二元统治结构仅持续了一个月,就彻底结束了,因为唐玄宗接受了这封圣旨。
当年,唐玄宗就是逼迫父亲下台,才得到了这个天下,这么多年过去了,唐玄宗唯一的目的就是拼命防范儿子抢班夺权,也来自己当年那招。没想到最后,儿子还是重演历史了!
至此,虽然感情上无法接受,但是为了这大唐的千秋万代,唐玄宗还是毅然决然地接受了这个任命。
不仅如此,唐玄宗还干了三件大事,彻底为儿子铺平了道路。
第一件事情:颁布《命皇太子即皇帝位诏》,迅速地承认儿子的合法性,让其他皇子再无非分之想。
第二件事情:遣散自己的政治班底,把这些大臣全部轰到了朔方,表示自己再不另立中央。
第三件事情:交出,赋予儿子权力的象征。
可见,虽然唐玄宗的昏庸无能造成了这场“安史之乱”,但是在平叛的过程中,却变回了一个明君了。
在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这道选择题上,唐玄宗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甚至抛弃了自己所有的利益。
遥想当年,唐睿宗交权的时候,可是“拖泥带水”,还保留了不少的权力,最后导致发动政变,诛杀了自己的姑姑,这才完成了权力交接。
但是,等历史再一次重演的时候,唐玄宗却“一丝不挂”地退,这不仅是他了不起的地方,更是史学家把他定义为“最杰出政治家”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唐玄宗明智的决定下,唐朝避免了一场不必要的内战,使得唐朝所有的力量都能够集中在平叛上面了。这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关键因素,也是唐玄宗为唐朝做的最后一个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