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当初连连规劝马谡 王平后面还有哪些成就存
今天双元制小编给大家带来蜀汉王平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双元制小编一起看一看。规劝的王平是何方神圣?后来又有何成就?
蜀汉建兴六年,第一次北伐,以马谡先锋守街亭。在街亭,马谡违背诸葛亮的军事部署,舍水上山,举动失宜,副将王平连连规劝,马谡不听,最终被魏将断了水源,惨遭大败,士卒离散,街亭失守。许多人看到这段历史,在心生感慨之余,难免会想:这位副将王平到底是何方神圣?
一、识字不超十个,镇守一方平安
王平,字子均,巴西郡宕渠人,自小在军旅中长大,是蜀汉历史上威名赫赫的“平安三侯”之一。
但实际上,王平最初只是巴西郡夷王朴胡、賨邑侯杜濩部下的一名小兵。建安二十年,朴胡、杜濩归附,王平随之迁往洛阳,也只是一名代理校尉。
建安二十四年,曹操与争汉中,在定军山被斩杀,曹操大怒,亲率大军攻打刘备,王平随之来到汉中。在汉中,曹军被劫了粮草,只好撤退。在此期间,王平投降刘备,被刘备任命为牙门将、裨将军,从而有机会作为马谡的副将,参与街亭之战。
街亭之战中,王平表现出色。在战前规劝马谡无果的情况下,王平自率千余兵力驻扎在山下,待到马谡失败后,王平率领这些兵士布置疑兵,令魏将张郃不敢冒然追击,然后收拢马谡逃散的士兵,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由于马谡布置不当所造成的损失。
由于在街亭之战中的出色表现,王平这才真正受到诸葛亮的重用,被诸葛亮拜为参军,统领无当飞军,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多次随。
诸葛亮死后,王平升任后典军、安汉将军,辅助车骑将军吴懿驻守汉中,兼任汉中太守。建兴十五年,王平进封安汉侯,代替吴懿督汉中。延熙元年,大将军驻沔阳,王平被召到大司马府,任前护军。延熙六年,蒋琬病重,回军驻扎在涪县,王平任前监军、镇北大将军,统领汉中。
当时,在南中防备南蛮,邓芝驻守永安防备东吴,王平在汉中防备曹魏。这三人各自镇守一方,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蜀汉疆土的平安,蜀中民众因此将他们三人合称为“平安三侯”。
王平所认识的字不超过十个,更不会写字,但他却能以口述的方式让别人代写书信,且都很有意理。成为蜀汉将领后,王平让人读《》、《汉书》等书籍中的传记,听过之后便能知其大义,论说时也不会失其主旨。此外,王平还能遵守并履行法度,为人端正,,从早到晚都能正襟危坐。
二、抵御张郃进攻,化解反叛,击退,功不可没
街亭之战,王平率领千余士兵,吓退了张郃。街亭之战后三年,即建兴九年,王平还曾抵御住了张郃的进攻。
当时,诸葛亮围祁山,派王平驻守南围。曹魏率领大军攻诸葛亮,遣张郃进攻王平。王平坚守不动,张郃不能胜。
王平两次抵御住张郃,简直就是张郃的命中克星,因此有人做出假设:假如诸葛亮能早点发现并重用王平,令王平负责守街亭,蜀汉第一次北伐或许还真就成功了。
建兴十二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以魏延为前锋。
魏延善养士卒,勇猛过人,但性格高傲,性情极恶,人人都避其锋。唯独不屑魏延,与他势成水火,而魏延也数次拿刀作势要杀杨仪。诸葛亮和爱惜二人都是人才,常为二人调解。
然而,同年秋天,诸葛亮病情加重,自知将不久于人士。诸葛亮担心自己去世后,蜀汉无人可驾驭魏延,便与秘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等商议:大军撤退之时,令魏延断后,如果魏延不服从命令,就要下决心法除掉他。
果然,在诸葛亮去世后,魏延并不服从命令,甚至发兵攻打杨仪。
杨仪命王平率部在前抵御魏延,魏延的先头部队赶来时,王平威然怒骂道:“诸葛公刚刚去世,尸骨未寒,你们这些人怎么敢如此!”要求魏延部下的将士迷途知返,就地解散。
魏延部下的将士知道整个事件错在魏延,如今又受王平训斥,于是便都不听魏延的命令,都散了。从而避免了,化解了一场危机。
延熙七年,魏将曹爽率领十余万大军进攻汉中。
当时,蜀汉在汉中的守兵不满三万,诸将因此大惊,有人甚至主张暂时放弃阳平关,认为蜀汉的兵力难以阻挡魏军,应该放弃关隘,固守汉、乐二城,魏军进入汉中以后,涪城的援军一到,就可以将阳平关抢回来。
对于放弃阳平关的主张,王平坚决反对说:“不行,汉中距离涪城有一千余里,魏军若是得了阳平关就会成为祸患,应该遣刘护军、杜参军据兴势,我为后拒,若是魏军分兵进攻黄金城,我亲自率兵前往救援,到时候涪城的救兵就刚好到来,这才是上策。”
后来的事实证明,王平的主张是十分正确的。涪城诸军以及大将军费祎自成都相继而至汉中,击退魏军,一切都如同王初料想的一样。
总之,与才器过人,好论军计却华而不实的马谡不同,王平虽然识字不超过十个,没有多少文化素养,却能成为镇守一方、保一方平安,且颇有见识的著领,主要靠得是他从最低级的军士一路摸爬滚打实战经验。这正是实践出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