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心中的继承人是李建成 李世民为什么还能掌
今天双元制小编给大家带来和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双元制小编一起看一看。李渊心里的继承人一直是,为何还让李世民手握重兵?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一个小慌忙跑进:“皇上……大事不好了!”一旁的大太监立马冷下脸:“大胆奴才,敢惊扰皇上休息,不要命了?”当小太监抬起头后,他却吓得拂尘都掉在了地上。原来对方满脸鲜血。
李渊满脸不悦地睁开眼睛:“什么事,这般大惊小怪!”
“不好了皇上,秦王率兵在玄武门设下埋伏,把太子和齐王殿下给杀了!”
“你说什么!”李渊一个机灵就从床上坐起来了,听到这个消息差点没背过气,好在旁边有太监们扶着:“你再说一遍,发生了什么事?”李渊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禀告皇上,太子和齐王被秦王杀死了,玄武门现在全是秦王的兵马,他们杀了好多人,奴才刚经过附近,全是尸体,地面上全是尸体!秦王反了!”
好似晴天霹雳,一切发生的这样突然,李渊像一个木头站在那里。旁边的太监们也吓得不知所措:“皇上!皇上您怎么了……”看着一动不动的李渊,太监总管赶忙扶着他坐了下来。
李渊内心十分迷茫又带有一丝恐惧,他了解这个二儿子不会反了他,可是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自己的骨肉,会互相残杀。
难道真的是自己做错了吗?当初就不应该交给李世民那么多兵权,否则今天也不会酿成这样的后果,越想越激动,李渊一口鲜血喷了出来......
父子齐心,共建王朝
起兵太原,登基称帝
登基之后,生活上开始逐渐奢侈起来,为自己建造豪华的宫殿,下令搜集天下奇珍异石、珍奇野兽送来自己的花园,消耗了太多的财力、人力,百姓们。
到了隋末,各地起义事件频繁发生,渐渐不被控制。而杨广因为失德,手下的人才也都离他而去,能用的人才寥寥无几。而李渊出身关陇贵族家庭,袭封唐国公,深得和文献皇后垂爱
大业十二年,杨广不得不派出李渊赶赴山西解决起义事件,借此李渊掌握了一定的兵权,加上被降服的起义士兵,李渊有了一支属于自己的大军。
而为了防止此地再次发生起义事件,杨广便命令李渊驻守此地,成为太原地区的实际管理者。隋炀帝杨广并不是一位英主,随着很多贵族也渐渐认清了杨广这位君主的性情,杨广逐渐失去管理国家的能力。
这时候,李渊也考虑到自己不能再继续扶持杨广了,开始准备起兵。大业十三年七月,李渊正式起义造反,让杨广做了太上皇,扶持杨广的上位,所以这位新也就是一个傀儡皇帝。之后杨侑封了李渊为唐王,自认为丞相,而李渊儿子们自然就成了世子。
李渊的母亲是隋朝开国皇后的亲姐姐,所以李渊跟杨广有着亲戚关系。开始李渊还是非常支持杨广的,但是杨广不知进退,对李渊的态度不是很好,这可能跟李渊跟他哥哥的关系更好吧。
杨广的皇位算得上是从哥哥杨勇的手里抢来的,所以杨广并不十分信任李渊。在位的时候,李渊升迁还是很快的,但是等到隋炀帝继位,李渊很久都没有得到欣赏升迁。
义宁二年(618年)三月,隋炀帝于中被人勒死了,李渊一看这时机到了,于是在同年五月逼迫杨侑,自行称帝。李渊改国号为唐,降杨侑为酅国公,闲居长安。
杨侑在位仅177天,至于杨侑的死,有说病死的,又有很多人认为是被害死的,真相不得而知。
虽然李家算是有了自己的国家,但是其势力范围也就是关中和河东一带,其它地域都有大军阀占据着,北面还有,现在中原形势正乱,他们也要来分一杯羹。
所以,当初李渊登基之后的情况非常不乐观,这个时候要做的就是扫除一切障碍,彻底占据主导权。
《》:已而以周文王终守臣服,由太宗得天下,遂寝其祀,增祀隋高祖。
然而,有观点认为,李渊从起兵建唐到平定天下,全靠李世民之力。虽然不能说是全靠李世民,但李世民绝对是功臣之中的第一顺位。
征战四方,军中立信
既然要获取更多的土地与权力,就需要派人去征战,打败其他竞争者。这个时候,李渊已经称帝,李建成自然就成了太子,打仗派太子出去,这说出去面子上也过不去。
所以李渊需要找到一个人去带领士兵,但是自己刚刚建国,这个时候把兵权交给其他人,李渊也是不放心的,这时候他想到了李世民。
他的这个二儿子不论是打仗还是谋略,都是非常出众的,当初在晋阳的时候,李渊非常犹豫要不要起兵,自己心里没有定数,万一失败了,自己一家子就会都搭进去。
这时候正是李世民的一番劝说,才使得他下定主意,甚至自己当时还有立这个二儿子为太子的想法,但是真正立国后,自己还是按照长幼的顺序选了李建成。
并且,李世民年轻的时候非常善解人意,自己确实排序老二,而且与哥哥李建成相比,无论是战功还是品行,都差不多,既然父亲要按照长幼的顺序,自己也没什么意见。
自从李建成当了太子之后,就不怎么带兵打仗了,经验赶不上之前当世子的时候。二儿子李世民一直征战四方,三儿子年纪轻轻就死了,而老四年纪太小,所以当时的李世民是非常合适的人选。
从这之后,李世民就带其父李渊开始四处征战的日子。
李世民带兵打仗非常有自己的想法,手底下能人众多,先后打败了薛举、宋金刚、周等人,在中,大破和,为大唐领土扩张做出了巨大贡献。
通过一次又一次大战,李世民的名声越来越大,后招揽了很多带兵打仗的人才,比如尉迟敬德、等人。
在那个年代,不是谁有钱就有权势的,领土是靠一点点打出来的,所以李世民地位越来越高,以至于后来李渊不封赏,大臣们都看不过去的地步。
况且李世民的贡献,李渊是看在眼里的,自己稳坐皇位,多数还是靠这个二儿子。所以自己也给了李世民更多的兵权。
有事李世民,无事李建成
打了胜仗的李世民回到长安之后,受到的嘉奖无数,其中最为人知的就是“。”朝野上下,大家都在议论秦王多么,有了李世民,李渊在开始那几年,过得非常顺心。
这边随着李世民的军权越来越大,李渊觉得有必要权衡一下儿子之间的实力了,毕竟作为太子的李建成被二儿子压下去的话,大臣们会在背后议论的。
所以当李世民完成虎牢关战役之后,李渊觉得现在天下算是稳定了,也用不着太多的征战了,开始削减李世民的兵权。
但是却被一件事阻止了,那就是刘黑闼造反。
刘黑闼是窦建德的旧部下,当初窦建德兵败后,他旗下的封地都归属了大唐。但是窦建德不同于一般的对手,他的手下能人众多,而且其本人在军中非常有威望,也就有一群死士追随着他。
其中刘黑闼趁着还没开始正式管理封地,率先领兵造反了。而这边因为李渊想减弱李世民的兵权,所以想着刘黑闼也不是什么难啃的骨头,窦建德都打败了,还怕区区一个小人物吗?
于是李渊只是派了几个宗室人员去攻打刘黑闼,哪知,这几个人跟李世民相差得太多了,没几个回合,就被刘黑闼打得,慢慢的,刘黑闼竟然把之前属于窦建德的领土全部抢回来了。
这种情况下,李渊不得不再次派出李世民,经过数次苦战之后,李世民不出意外地将刘黑闼打败了。在打败刘黑闼之后,李世民还想继续南下征战,但是李渊害怕了,想要控制住李世民。
但是这时候李世民羽翼渐丰,已经不是能掌控得了的。李世民手下控制了北方的大部分城池,即使李世民没有当太子的想法,但是其在军中的呼声,让太子感受到了威胁。
军权被削,兄弟排挤
李渊为了避免李世民独大,开始培养李元吉,奈何这个李元吉就是个莽夫。李渊的如意算盘打不响,这个儿子简直就是烂泥扶不上墙。
李渊把李元吉安排在了“根据地”晋阳,想着把四儿子放在自己的发迹的地方,即使他不如李世民,也能在这里大展拳脚吧。
但是这个李元吉,沉迷于射猎,整理不理军务。李元吉的手下还抢劫当地百姓,甚至士兵之间也时常会有互殴致死的事件发生。
这样,军心涣散,李元吉还认为自己非常有实力。当刘武周带兵攻打的时候,自信地派出一百人迎战,结果,连同领兵的将领一起投降了刘武周。
而李元吉却在这个时候,假装出城迎战,实则跑回了长安。刘武周,一鼓作气拿下了晋阳,李渊得知此件事后,简直要被活活气死。
晋阳陷落后,李渊担心打不过刘武周,就想要保住关西地区,大臣们也惧怕刘武周,纷纷赞同。但是,这个时候李世民站了出来,认为不能放纵这样的人,提议带着三万精锐士兵去攻打刘武周。
好在后来李世民成功收复了被其占据的并、汾二州,刘武周也不得不逃亡突厥,后来死掉了。
但是这样勇猛杀敌的李世民还是没有得到父亲的支持,李渊逐渐把天策府的属官驱逐出去,一点点削弱李世民的实力,压制李世民。
李建成这边,也开始忌惮自己的亲弟弟,从他们起义开始,各自都有了自己的大军组织,比如在帝都有太子李建成的东宫、李世民的天策府、秦王府还有李元吉的齐王府等等。
在地方,李世民以洛阳为中心,山东、陕东道大行台都在其管辖内,李建成的势力范围在河北幽州等地,李元吉则一向担任并州地方长官。
李建成觉得李世民威胁到其太子之位,便联合四弟李元吉处处针对李世民,朝廷上排挤他。李建成还让自己的妃子在李渊面前诋毁李世民,据说还曾经利用自己的爱妃给李世民下毒。
抓住时机,一举成功
李世民与李建成和李元吉之间的差距还是很大的,东宫加上齐王府的镇守士兵远远超过自己的秦王府兵。但是李世民不得不赌一把,否则就会沦为鱼肉,为人刀俎。
在发动政变之前,李世民给自己留了后路,事先派手下带领天策兵去往洛阳,这样可以保证自己失败之后,可以退回洛阳。
事发之前,李世民收买了负责玄武门执勤的门将常何,而这位常何是太子的亲信,确保了李建成不会提前发现异常。
当时秦王手下的士兵包含秦王府的八百名士兵,加上释放的囚徒,给这些人事先发放了兵器,伏击于芳林门。芳林门在玄武门的西边,一旦发生意外,可以退回秦王府。
李世民手中的兵力十分有限,所以当东宫和齐王的士兵们赶到的时候,他们只能退回玄武门,只要出去就会死无葬身之地。
虽然最后成功的是李世民,但当时的情况十分危急,李建成的手下翊卫车骑将军冯立率领三千人攻打玄武门,后来好在尉迟敬德及时斩李元吉首级于马下,冯立的士兵们军心涣散,四散而逃,否则李世民也有生命危险。
历史选择了李世民,也是李世民改变了历史。在当时危险的时机,及时出手,凭借自己并不算突出的实力除掉了对手,使得皇位稳稳地抓在手里。
写在结尾
李渊作为一位开国君主,虽然他不及他的儿子那样有政治才能,但算得上没有什么诟病。作为一位父亲,他内心是想让儿子们之间和平共处,共同维护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王朝。在初期,他把军权放在李世民手中,也是看中了二儿子的军事领导才能,让自己的儿子更好地在军中施展拳脚,也是为了更好的巩固李家的王权。
对于李建成,他也是非常疼爱的,虽然内心认为二儿子确实更为出色一些,但是他不愿意让大儿子因此失落,仍然按照长幼顺序立了李建成为太子。
在李建成与李世民都拥有自己的组织的时候,李渊已经稳坐在皇位上了,他看到了儿子们之间的嫌隙,这时候想要用自己这个父亲的身份,调和儿子们的矛盾。他希望儿子们和平相处,但是就当时的情况,李建成和李世民都不在他的掌控之内了,所以这场斗争必不可免了。
后期的李渊内心也是苦闷的吧,当初为了李唐王朝,自己给了李世民过多的权力,也是这个原因导致了兄弟反目。也是因为给了李世民过多的权力,间接的帮助李世民除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而自己最后也为此付出了代价,禅位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