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蜀汉的管制是什么样的?有何特点?

世界历史 2022-07-27 14:28www.worldometers.cn世界历史故事

  公元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不知道没关系,双元制小编告诉你。

  蜀汉没有实行曹魏那种九品官制,因此官制与大体相仿。由于刘备和后主对及其后继者的信任和依赖,蜀汉形成了以丞相、大司马、大将军等政府首脑执掌大权的体制。

  丞相、大司马、大将军

  诸葛亮是蜀汉唯一一个丞相,丞相可以开府治理事务,时代,诸葛亮病亡后随即废弃。府内编制属官有、前、后军师、长史、司马、从事中郎、主簿、参军、东曹掾、西曹掾、仓曹掾、令史,记室、门下督等。与东汉府官均由府主自行征辟不同,蜀汉丞相属官均由朝廷任命,成为实际上的朝臣。

  诸葛亮去世后,不再置丞相之职,以示诸葛亮无人可及之地位。继诸葛亮之后执政,拜尚书令,领益州刺史,再迁大将军,录尚书事。延熙元年(238年),受命开府,加大司马,总揽蜀汉军政。

  蒋琬临终前推荐接替自己,延熙七年(244年),大司马蒋琬因疾转增剧,不能处理国事,朝廷于是任命费祎为大将军,代理军国大事。以侍中的身份担任尚书令,成为大将军费祎的助手。费祎死后,没有主政的权力,只是在公元256年被拜为大将军,实际权力牢牢掌握在后主刘禅手中。

  三公及它

  东汉末年,三公(太尉、司徒、司空)已成为虚职。蜀汉也基本如此,三公用以位置勋旧大臣,没有实际权力,也不开府。 置太常,但博士无专经,可能系缺少足够的经学之士。

  九卿之中,蜀汉置卫尉、光禄勋、太仆、大鸿胪、大司农、少府等诸卿,但没有廷尉、宗正。蜀汉诸卿的官称沿用汉制,均不带卿字,与官署名一致。光禄勋设置五官郎将、左中郎将、右中郎将,分领三署郎。另有虎贲中郎将、羽林中郎将等。

  内朝官如散骑常侍,中常侍等均沿用东汉旧制,以宦官充任,与曹魏任用士人为内朝官不同,说明蜀汉的内朝官不如曹魏重要。这与蜀汉以丞相、大司马等开府领政,皇权受到削弱、外重内轻的政治格局是相应的。但以宦官任常侍,最终造成了宦官弄权的局面。

  沿置尚书台,置尚书仆射一人,不分左、右,也不分曹属办事,尚书郎唯有吏部、选曹、左选、右选、度支等,较曹魏简略。这是因为蜀汉军政事务集权于丞相府有关,蜀汉的行政中心是丞相府而不是尚书台,丞相府属官如长史、司马等实际代替了尚书台属官的职务。

  军制和地方官制

  刘备以前后左右四大将军安排主要将领,基本沿袭汉制,、、、为四大将军,则以翊军将军领中护军。其他军队官员包括中领军、领军、前领军、行领军;中护军、前护军、后护军、左护军、右护军、护军、行护军;中监军、前监军、右监军、中典军、后典军等将军为军政事务官。

  蜀汉辖境有汉主要是益州以及凉州的一部分(武都郡),之中疆域最小。蜀汉置司隶校尉,但仅为加官虚衔,遥领司州,无具体职责,张飞本兼此职,后由诸葛亮继任。益州初置牧,管辖益州范围内军民政务以及下属各郡县,由诸葛亮兼任。诸葛亮死后,废牧置刺史。

  后主建兴七年(229年),东吴蜀汉相约预分天下,曹魏之兖、冀、并、凉四州分属于蜀汉,也置刺史遥领。荆州、雍州刺史时置时废。主要的地方官也就是益州刺史,其属官最多,有治中从事、别驾从事、功曹从事、议曹从事、劝学从事、典学从事、部郡从事、督军从事,前、后、左、右部司马、主簿、书佐等。

  州以下置郡、郡置太守、都尉。犍为郡置属国都尉,牂柯郡置五部都尉,阴平郡有关都尉,巴东郡置江关都尉。郡吏可考者有功曹掾、史、五官掾、师友祭酒、督军从事、门下书佐、主簿等。县乡建制等与东汉无异,都是(县长)、县丞、县尉的构成。

  另外蜀汉在边境等核心地带分别设置了四大都督:汉中都督、永安都督、江州都督、庲降都督。这四个都督,几乎撑起蜀汉的整个国防,其中汉中是蜀汉北大门,永安是蜀汉东大门,江州都督顾名思义驻军在江州,而江州正是蜀汉内部水路交通的枢纽,庲降都督则主要负责镇守南中地区。

  总而言之,蜀汉自以为是延续东汉的正统政权,所以蜀汉除了与东汉官制不同的地方之外,其他基本和东汉完全一样。而且由于蜀汉疆域太小,所以没有很复杂的中央和地方关系。

Copyright © 2016-2025 www.worldometers.cn 全球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全球化,全球疫情,全球股市,全球新闻网,全球地图,全球通史,经济全球化,全球变暖,全球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