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临死前说过“朕非亡国之君” 崇祯为
对和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双元制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明代灭亡,有没有资格说一声“我尽力了”?
明代从1368年建国到1644年灭亡,享国276年,但建国初的英姿勃发与败亡时的凄悲凉惨形成鲜明对比。崇祯皇帝在死前曾有一封血诏,上书“朕非亡国之君”等言,悲愤地向世人申辩:自己并不是那种导致亡国的昏庸皇帝,自已一直在努力,可是国还是亡了。可见其胸中强烈的不平、不服之气,那么,崇祯皇帝真的为大明尽力了吗?
崇祯皇帝
01惩奸除恶,清除“阉患”,崇祯做得不差
崇祯称帝前后,明代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留下来的“阉患”,所谓“阉患”,就是以为首的集团把持朝政,陷害忠良,横行不法,作威作福。
1627年,崇祯刚刚上台,便着手惩治魏忠贤集团。崇祯很有手段,他先叫人上书告发魏忠贤十条罪状,然后认认真真,逐条查证这些罪状,查实后将魏忠贤“贬配”安徽凤阳。在魏忠贤前往凤阳途中,崇祯又因魏忠贤去凤阳的“排场”过大,命将其抓回北京再审,魏忠贤知此次再审必然受尽,于是悬梁自尽。
魏忠贤的死,,史书记载:使得朝野上下精神为之一振。要了解,把魏忠贤拉下马是很不容易的,魏忠贤的支持者众多,除他的亲信阉官30余人外,还有文臣“五虎”,武臣“五彪”,另有“十狗”、“十孩儿”、“四十孙”之类,真可谓羽翼丰满,层层护卫。可是崇祯只用了几十天就解决了,当时崇祯只有十六七岁,这一壮举堪比皇帝制服。
在清除“阉患”这件事上,崇祯尽力了,也做得不差。
魏忠贤
02用大将,解决外患内忧,崇祯对过也错过
崇祯上台后,面临的第二个问题是“边患”,也就是辽东后金势力对明代的威胁。
后金崛起于皇帝时期,万历平时关注不够,任其发展,以致酿成后患。崇祯投入了大量的金钱和精力对付后金,比如崇祯在辽东花巨资修建“关宁锦防线”,并且重新启用了有胆识的大将抵御后金。袁崇焕很有军事才能,可是在天启皇帝时期不得魏忠贤喜欢而辞官回乡,现在崇祯重新启用他,可谓人尽其才。袁崇焕也不负众望,成为了大明辽东防线的守护神。
惋惜,崇祯耳朵软。后金一看袁崇焕厉害,于是使用反间计,散布袁崇焕拥兵自立之谣言,崇祯召回袁崇焕,没心没肝地将袁崇焕杀了。可见,崇祯是有识人之明的,可是却没有足够的分辨能力,最后被人利用。
崇祯面临的第三个问题是义军。他又用对了一个人——,孙传庭也因讨厌魏忠贤,弃官还乡10年了,崇祯还是要他出来任职。孙传庭骁勇善战,狙击义军屡屡得胜,并擒获了“闯王”高迎祥。惋惜,1643年,崇祯瞎指挥,逼固守潼关的孙传庭主动出击李自成,结果中伏,大败,不久阵亡。
03解决财政危机,崇祯伤透脑筋,一败涂地
崇祯面临的第四个问题是财政危机,在这方面,崇祯伤透了脑筋。
那时候江南富裕,工商业十分发达,明代本来是可以在江南收商业税, 以解决日益困窘的财政危机的。可是,江南地主与商人们有撑腰,东林党一听崇祯要收商业税,就大谈为君之道,不能与民争利,不让收。崇祯一国之主,纠缠不过东林党,只好放弃。
崇祯又想到向众多的官员收费,他先向官员们灌输文官不爱钱的观念,然后要官员们定期上交固定数额的银两,结果没有得到官员们的响应,不了了之。后来,崇祯要求官员们捐款,解决军费问题。最著名的那次捐款我们都了解,在闯王攻占京城前夕,崇祯苦苦哀求下,收到捐银20多万两,根本解决不了问题。滑稽的是,闯王入京,还是这些大臣,禁不住严刑逼迫,共捐出七千万两白银。
可见在财政问题上,崇祯百般努力,但阻力太大,没有成功。最后逼得崇祯向农民加税,引发陕北起义。
04不逃跑,不偏安,与国同死,后人评说
1644年,李自成一步步逼近北京。左中允李明睿,还有崇祯的皇后,都劝崇祯南迁,崇祯与大臣们商议,遭强烈反对,于是崇祯取消南迁决议,准备与都城共存亡。
崇祯不南迁,大臣们反对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北京有他们老朱家的根——皇陵,弃皇陵而走,是为不孝,崇祯不愿承担这个罪名。还有,崇祯在北京已经指挥不动群臣了,到了南京,又指挥得动吗?恐怕自己会形同傀儡,他累了,烦了,不想再过这样的日子了。于是三尺白绫了却生命,也算是实践了提出的“天子守国门”之训导。
当然,崇祯还想用死证明四个字:我尽力了。
其实,当我们翻开典籍,发现崇祯还有很多优点:包括勤政,《》说他“,夜分不寐“;包括勇于自我批评,他短短的一生下了六次“罪己诏”;还包括勤俭节约……
05;前人栽刺,后人遭殃
崇祯遇到的很多问题,其实都是历史遗留问题,并非崇祯造成的新问题。
比如的文官集团,早在时期就形成了。长期以来,明代皇帝都没有通过改革,以制度创新的方式来解决它,而是以太监这一群体来制衡它,暂时性压服,将矛盾往后推……最后到崇祯这儿,已是病入膏肓,无法解决了。
再比如军事上的问题。明初,大军猛如虎;明末,士兵畏敌如虎。为何?朱元璋建立的度本来很好,大军有田,自给自足,“不费百姓一粒粮”。可是后来卫所制度逐渐崩坏,军官侵占军户田地,军户大量逃亡;不逃亡的军户看到军官们如此贪婪,他们会在战场上舍生忘死,为国拼命吗?这一点,明代皇帝看到了,却没有及时地进行改革与整顿,以致贻误时机,最后不得不实行,要花费巨额银两养兵,贫穷的崇祯供养得起吗?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前人栽刺,后人遭殃。作为,崇祯每天行走在前几代皇帝栽种的“刺”上,日子能好过吗?所以,明之亡,不该怪崇祯,应该怪崇信、宠信奸臣的;怪28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怪木匠活做得很出色的天启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