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璋为何没有选择刘瑁做为继承人?有何顾虑?
益州在归属于蜀国之前,一直都由控制,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双元制小编带来的文章。
在《出师表》中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刘璋暗弱,在北,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然后刘璋同志“暗弱”的形象基本上就被固定下来了,当然事实证明诸葛亮的判断没错,刘璋个人能力确实差点意思,这也导致益州最终落入之手。
《三国志·蜀书》开篇不是刘备的传记,而是《刘二牧传》,说的就是刘焉、刘璋父子。刘焉其实有四个儿子,刘璋是最小的儿子,俗话说“知儿莫若父”,刘璋能力不行刘焉应该是清楚的,那为何最终是“暗弱”的刘璋继承了益州牧呢?
刘焉入益州
公元214年刘备夺取益州,其实在这之前人家了刘焉、刘璋爷俩已经控制益州近20年的时间了,这里不得不说刘焉其实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刘焉,字君郎,西汉鲁恭王刘余之后,正儿八经的汉室宗亲。刘焉混迹官场多年,历任雒阳、冀州刺史、南阳郡太守、宗正、太常等官。
公元188年,目睹之后天下大乱的刘焉,有了新的想法。他向建议设立州牧,镇压各地起义,同时他自己打算申请担任交州牧(避乱)。结果当时益州术士董扶对刘焉说“益州有天子气”,正好原益州刺史郤俭在益州横征暴敛,弄得,于是刘焉就成为益州牧。
刘焉入益州时,有很多人跟随他,包括广汉董扶、巴西赵韪wei、兖州吴懿,董扶、赵韪是益州本地豪强,弃官跟随刘焉回到益州(有理由怀疑董扶是忽悠刘焉入益州)。由于刘焉是荆州江夏人,所以他想要在益州立足,离不开董扶、赵韪的帮助。吴懿的父亲早年和刘焉是老铁,所以吴懿也跟着去了益州。
刘焉到任后,很快在益州站稳了脚跟。在刘焉的指使下,五斗米教张鲁斩杀了朝廷使者,切断了益州和朝廷之间的联系。初平二年(191年),刘焉更造作乘舆车具(天子所用的车架)千余辆,欲称帝,荆州牧告发了刘焉。刘焉见事情败露因此称病,朝廷派刘璋到益州,刘焉趁机将其留下。
柿子挑软的捏
据《后汉书》记载,刘焉有四个儿子分别是刘范,刘诞,刘瑁和刘璋,刘焉出任益州牧时随行的只有三子刘瑁,刘范,刘诞,刘璋留在京城(有做人质的意思),这是东廷重臣出镇外藩的惯例。当时长子刘范任左中郎将,次子刘诞任治书御史,幼子刘璋任奉车都尉,都跟在身边。
兴平元年(194年),刘焉及在朝中的长子刘范与次子刘诞,想要联合策划进攻长安,搞掉李傕、郭汜,结果密谋败露。刘范不久被杀,刘诞亦被抓获处死。议郎庞羲送刘焉的孙辈入蜀免受牵连。恰巧绵竹发生大火,刘焉的府库被焚烧,所造车乘也被烧得,四周民房亦受其害。
刘焉不得已迁州治到成都,因为伤心死去的两个儿子,又担忧灾祸,不久便发背疮而死(称帝的希望破灭)。刘焉死后,身边还剩下刘瑁、刘璋两兄弟,按理说刘瑁才应该是刘焉选定的继承人这从两点可以看出来:
第一,刘焉出任益州牧时只带了刘瑁随行,其余三留在京城;第二,当时有善于相面的人说吴懿的妹妹日后,因此刘焉就做主让刘瑁娶了吴懿妹妹为妻(焉时将子瑁自随,遂为瑁纳后),从中可见刘焉其实是把刘瑁当作接班人来培养的。那为何,最终继任益州牧的成了刘璋呢?
州大吏赵韪等贪璋温仁,共上璋为益州刺史,诏书因以为监军使者,领益州牧,以韪为征东中郎将,率众击刘表。——《三国志·刘二牧传》
答案就在这段记载里,刘焉死后,益州官吏赵韪等人认为刘璋性格温厚仁慈,共同表奏朝廷任刘璋为益州刺史。刘璋的性格说的好听点叫“温仁”,说的不好听就是好控制,所以赵韪等人才力主由刘璋继任。前边已经交代过了,赵韪是益州本地豪强,帮助刘焉顺利掌控益州,现在刘焉死了他们当然要选一个能力差的维护自己的利益。
另一个不能忽视的原因就是吴懿和赵韪等人的分歧,熟悉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益州派系复杂。当年祸乱朝廷,关中三辅地区很多人避乱来到了益州,被刘焉整编成了一支“东州兵”以此来对抗益州本地豪强,而吴懿本身是兖州人,也算是东州集团的一份子。
而刘瑁既然娶了吴懿的妹妹,所以在益州本地派赵韪等人看来,如果让刘瑁继任,不符合自己的利益,所以刘瑁就被排除了。公元208年,南征荆州刘琮投降,吓坏了的刘璋派遣使者致敬,曹操加封刘瑁为平寇将军,瑁不久狂疾过世(死的也算不明不白)。吴懿的妹妹就此守了寡,直到公元214年刘备入蜀,娶了这位有贵人相的寡妇。
综上所述,刘璋之所以能够接掌益州,正是因为能力不行,才被赵韪等人选中。赵韪其实也是有野心的人,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赵韪联合荆、益二州人士起兵反叛,但被刘璋镇压。赵韪退入江州,其部下庞乐、李异的反叛,将赵韪杀死。